引 言
(一)研究现状
契丹族政权统一中国北疆,建立辽王朝 200 余年。辽朝统治期间,疆域广大,政权巩固,究其原因是与其制定的政治军事策略分不开的,尤其是边境防御策略和军事部署。以往没有研究辽代边境防御的专门著作,只能从一些研究辽代政治军事制度方面的书籍中窥其一斑。陈述先生主编的《契丹政治史稿》(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分别从契丹国家性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阶级、国内外贸易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契丹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及发展状况,其中略绪契丹与周边政权在和平时期边境设置的榷场及其贸易往来。杨若薇女士的博士论文《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以契丹王朝特有的斡鲁朵制度为中心,剖析史料,澄清了契丹政治军事制度方面许多混乱、模糊的问题,对认识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契丹统治下的中国北方提供新途径。上述专著虽然不是介绍辽代边境防御的专门著作,但其中内容都或多或少涉及了相关知识,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史学资料。此外,还有一些专著是在其研究辽代社会史方面涉及到有关对辽代边境治理的问题,如陈述《契丹社会经济史稿》(三联书店,1963 年版)、张国庆《辽代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对辽代边境防御策略和军事部署的研究还可以根据一些介绍边疆历史的书籍获得相关的信息,主要有:张博泉、苏金源等主编的《东北历代边疆域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马大正《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吕一燃《中国边疆史地论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赵云田《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版)、马大正《古代中国的北部边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杨茂盛《中国北疆古代民族政权形成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在论文方面,可以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中获得一些相关的资料:米文平、冯永谦《辽代边防考》(辽金史论集(第五辑),1991 版),文中是对未被载入《辽史·地理志》中边防城条列的建立在草原游牧部落地区“因屯戍而立”的城郭的研究,因其作用与性质与边防城相同,因此也将这些城郭视为边防城,并加以研究,这是对辽代边境上建立的重要防御城的一个补充。
苗泼在《试论辽朝的外交政策》(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 1 期)一文中讲述的外交政策,重点是对劲敌北宋,对周边诸国的关系,视与北宋关系而定,既有和平交往又有军事战争,体现了辽朝的灵活外交。李锡厚《辽朝的边防》(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 年第 2 期),从六个方面展开叙述了辽代的边区防御机构,从而了解到当时辽边境环境的复杂性及对其防御的重要性。武玉环与张国庆《辽朝军、兵种考探》(黑龙江民族丛刊(季刊),1999 年 1 期),从辽代对军队细致划分入手,内容涉及了各种兵种的职责与任务,其中提到了对边境戍守的兵种,展现了辽代统治者对边境的重视。张晓松《论契丹辽国的“两面官制”羁縻政策》(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 年第 1期)一文,介绍了辽朝的南北面官制系统下的各级机构,其中就讲述了对于边境地区设置的机构。以上综合而论,是前辈学者通过站在政治、军事、外交关系、边疆治理等角度对边境防御进行的研究论述,为本文的顺利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然而对这一时期的研究,以民族关系为着眼点的研究成果较多,而研究辽代边境防御策略将会是研究这一时期国家政权、国家关系、民族关系、国防部署等方面的一个新的着眼点、新的视角。
(二)研究方法
(1)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以辽代边境为切入点,从其防御策略和军事部署上进行分析论述,最终归纳出特点。
(2)多角度多方位综合分析从和平到战争,从开边互市、设立榷场到军事讨伐,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论述,而不再只专注于军事征伐。
(3)立足点不同从边境防御策略角度入手,展现辽代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从而揭示出辽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研究意义
1、我国民族众多,与周边各国参差相连。促进民族共荣发展,与各国和睦相处一直是我国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研究辽代的边境防御策略对我国处理边疆问题,巩固边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史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更多的专注于统一王朝或者是以汉族为中心建立的王朝,而对于辽金等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研究重视不足,而本论文就是从辽代边境防御策略入手,侧面反映辽代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从而揭示辽代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辽朝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王朝。辽王朝与同时期存在于南边的北宋形成对峙局面,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南北朝。此外,辽朝周边还有其他政权和民族,同样也对辽政权构成影响和威胁。为了保证边境安全、政权稳定,辽朝历代统治者都采取了积极的防御策略与措施。
一、辽朝边境防御策略与措施................3
(一)辽代疆域变化............3
(二)辽朝边境形势与防御策略.................4
(三)辽朝边境防御措施..............7
二、边防城的设置与军队部署.................15
(一)边防城的设立...........15
(二)军队部署.............16
三、辽代边境防御特色及其功效................19
(一)边境防御特色..............19
(二)边境防御所取得的实际功效...............21
结 语
辽统治者在不断地开疆拓土中,向四邻发起军事进攻,在占领土地、俘获人口之后,又为如何有效守护既得利益而绞尽脑汁。通过制定积极有效的防御策略,采取各种政治军事手段,设置军事机构、合理布军,最终,辽朝建立起一套健全的军事边防体系,为辽朝的长治久安筑起了坚固的屏障。辽采取的边防措施不仅对维护自身统辖区域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对促进我国多民族国家融合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更为其后的金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辽宋双方之间虽战争不断,但通过多次议和,特别是在“澶渊之盟”签订后,基本上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双方未发生战争,边境地区安定,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北宋的纺织品、茶叶、粮食等不断地输入北方。游牧民族的牛、马、羊、车、马具、毡制品等流入中原,密切了南北的经济联系,补充了双边物质文化生活的不足。一些汉人迁往北方居住,被征服的周边各族有的被辽统治者安置于汉地进行管理,虽然具有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色彩,但各族杂居相处,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宋)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清)李有棠.辽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宋)叶隆礼.契丹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宋)洪皓.松漠纪闻[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7](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 陈述.契丹社会经济史稿[M].北京:三联书店,1963
[9] 张正明.契丹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0]张博泉、苏金源、董玉瑛.东北历代疆域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