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对单位多元型及其绩效之影响概述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12
论文字数:36900 论文编号:sb201404241230379623 日期:2014-04-24 来源:硕博论文网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一些大公司纷纷通过并购来实施多元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已经成为一些大公司迅速扩张的重要方式,多元化战略日益被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公司所采纳,从而掀起了一股多元化经营热潮,并造就了许多跨越地域、行业和市场的国际性企业。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快,中国企业受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企业多元化战略热潮的影响和政府的推动,也纷纷实施多元化战略,开展多元化经营。如何解读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动机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这是指导多元化经营实践、为政策制定提供借鉴的必经之道。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成为当时我国企业自我宣传的最常见标语之一。综合而言,在所有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中,由于其多元化战略类型的选择差异、实施程度的强弱和具体实施途径的不同,导致了企业的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效果也存在极大差异,甚至有的企业走向了失败。另外,伴随着中国加入WTO,西方旳那些实力雄厚的跨国集团公司将会在更多领域与我国企业展开形式多样且激烈的市场竞争。
……………


1.2相关概念界定


1.2.1 动态能力
Teece & Pisano(1994)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能力的子集,使企业得以创造新产品和工艺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动态能力观的前提是: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重构资源以把握新市场机会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绩效。Teece etal. (1997)称动态能力是整合、构建和重构内部和外部能力以应对快变环境的能力。动态能力反映企业在给定路径依赖和市场位势下获取创新型竞争优势的能力。Helfat (1997)指出动态能力能让公司创造新产品和流程并对变化的市场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Helfat等(2003)定义动态能力是一个组织有目的性的进行构建、扩展、或者修改其资源基础的一种能力。这项精确的定义,是非常有意义的,能让学者通过调查更广泛的了解动态能力的性质。这项定义减少先验假设,因此与Teece (1997)的观点相符合,动态能力能够使一个企业应对环境变动。无论最后产生任何影响,动态能力的作用对企业的资源基础来讲都是最为重要的,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能力。Eisenhardt & Martin (2000)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运用资源,尤其是整合、重构、获取和释放资源以适应或者创造市场变革的过程因而动态能力是企业随着市场出现、冲突、裂变、演化和衰亡实现新的资源组合的组织和战略惯例。
…………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动态能力理论
虽然动态能力具有共性,但却是不均勻分布的。它们复杂的性质使得其难以被描述和模仿。由于动态能力的复杂性、路径依赖和歧义原因,使得它们能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动态能力不仅在高度动态市场中具有价值,而且在适度动态市场中同样具有价值。变化环境/市场在动态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的讨论过。有效的战略会随着变化的实际情况而改变。Lengnick-Hall & Wolff在不同市场情形下研究讨论了 “核心逻辑”(能力逻辑、非正式逻辑、复杂逻辑)问题。他们对三种战略研究趋势(资源基础观、高速战略和混纯理论)进行了分析以此来证明核心逻辑在不同情况下的合适性。Eisenhardt & Martin的研究在市场动态和动态能力关系方面是具有开拓性的。他们能够辨识出适度动态(具有低波动率)到高度动态(具有高波动率)范围之间的市场。适度动态市场是那些具有稳定的产业结构、明确的边界、清楚的商业模式、可辨别的参与者和可预测变化的市场,而高度动态市场的特点是具有歧义的产业结构、模糊的市场边界、不稳定的商业模式,不确定和流动的参与者以及不可预测的变化。他们发现高度动态市场中的动态能力是由简单规则组成的,并且是通过精心的管理选择和反复实施来完成的经验惯例。在适度动态市场中,动态能力是内嵌于组织惯例中的依赖于复杂路径的流程。
……………


2.2多元化理论
学者们一直在关注多元化程度和业绩关系。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主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测量多元化程度。早期的研究者依靠产品数量(Gort,1962),也就是企业目前经营的业务数量来衡量多元化程度。后来,研究者认为这种对业务数简单加和的测量方法不能反映企业在每种业务中的参与程度,开始考虑用业务数量和各业务销售比重来综合衡量多元化程度,如赫尔芬达指数、嫡值指数和集中度指数等(Montgomery, 1985)。多元化模式是指多元化业务的市场进入方式,包括自建和并购两种。自建也叫做内部发展,是指企业从无到有地建立新业务。并购则是指企业兼并、收购市场中已经存在的企业或企业的某项业务。在资本生产发达的西方国家,多元化并购比较流行,因为它是一种比较快捷的市场进入方式;而在资本市场尚待健全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的市场机制较弱,并购的障碍较多,企业多采用自建的模式来开展多元化业务(Nachum,1M9)。
……………


3动态能力对企业多元化影响的机理分析........... 49
3.1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分析......... 49
3.2基于知识的多元化分析......... 56
3.3 多兀化绩效分析......... 65
3.4动态能力对多元化的影响分析......... 71
3.5 小结......... 81
4动态能力构成与维度的实证研究......... 83
4.1动态能力测量模型......... 83
4.2研究方法......... 83
4.3样本信度及效度检验......... 92
4.3.1描述性统计分析......... 92
4.3.2信度分析 .........93
4.3.3探索性因子分析......... 95
4.4验证性因子分析......... 96
4.5 小结......... 101
5动态能力对企业多元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102
5.1研究模型与假设......... 102
5.2研究方法......... 104
5.3样本信度及效度检验......... 106
5.4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114
5.5 小结 .........121


6动态能力对企业多元化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旨在揭示基于知识的多元化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企业多元化主要分为相关多元化、不相关多元化两种。本文釆用知识这个变量来定义多元化的不同类型,企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进行了知识利用,即企业将既有知识在不同业务间进行转移与共享以充分实现蕴含于其中的范围经济,则定义为基于复制的多元化;企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进行了知识开发,即企业进入新业务领域时获取了新的知识资源或竞争能力,则定义为基于创新的多元化。无形资源、技能、知识和战略资源难以模仿,难以替代,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因此,以无形资源、技能、知识和战略资源为基础的多元化才可以显著提高多元化企业绩效(Szeless, Wiersema & Stewens, 2003).还有部分学者发现了相关性和绩效的权变关系。Davis et al. (1992)区分生产相关性和营销相关性,并根据管理者的评价把二者分别划为弱相关和强相关,列出相关性类型与强弱关系矩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相关性影响不同的业绩,强的生产相关性能产生高的ROA,而强的营销相关性能产生高的销售增长率。
…………


结论


本文在继承和发展动态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知识观理论,提出了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的概念,并综合运用探索性研究、文献和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并解答了三个研究问题:(1)如何从知识观的视角界定动态能力?哪些要素构成了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如何度量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2)知识资源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影响?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对企业多元化有何影响?(3)基于知识的多元化对企业绩效有何影响?经过全文的分析论证,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形成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可以表述为“企业吸收、创造和整合知识资源,通过知识的开发和利用,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增强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包括了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这三类基本能力要素。通过系统梳理现有动态能力研究的,尤其是继承动态能力学派提出的界定思路,同时借鉴知识观理论将企业视为具有异质性的知识体以及认为竞争优势源于对知识的管理尤其是知识整合的观点,本文提出了上述定义。本文认为持续性和创新性地吸收、创造和整合各种类型的知识资源,对于企业在动态环境变化中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这一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动态能力理论、知识观理论以及吸收能力、组织学习等相关研究的整理或借鉴,本文提出,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由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等三类能力要素构成。本文还据此设计了测度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的量表,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多元信仰及藏汉协调民族关系创立
下一篇:超疏水铝箔之可控生产及抗凝露结霜功能探索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