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我国制造业上市单位财务警报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14
论文字数:38900 论文编号:sb201309211634188413 日期:2013-09-21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从现代资本市场诞生之日起,财务预警就是一个困扰整个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难题。2007 年 4 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迅速爆发蔓延,全球各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各类相关机构开始动荡不安,各国银行紧缩银根,审慎放贷,资本市场大幅降温,股市一路下滑,企业产品出现大量积压、资金回收速度骤降,盈利状况不佳,甚至亏损。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又进一步导致企业孤立无援,融资困难。这种情形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终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发生再次将财务预警这一议题摆在了广大研究者面前。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预则立,不预则废。金融危机给带全球经济带来的惨痛伤害,再次提醒了人们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随着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世界经济的联系和依赖日益加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自我国加入 WTO 以来,我国企业始终面临着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从国内环境来说,很多制造业公司自身也面临着无数暗藏着的激流和险滩,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卷入失败的漩涡。企业因财务问题导致其经营不善,甚至失败、破产的例子更是举不胜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市场参与者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风险规避。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各国经济发展都是举足轻重,也在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下也受到了重创。于我国而言,更是如此。一些原来就先天不足,主要靠对外贸易生存的制造性企业,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后危机时代又因需求不足,接连亏损,甚至停产倒闭。危机之后,上市公司中被 ST 的企业也是不可胜数。医病要医本,在后危机时代,想要在根源上遏制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就要更加关注财务危机的产生,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不论是从投资者如何制定投资决策,经营者如何进行经营管理,还是从债权人角度考虑的如何收回投资,甚至是政府如何进行行业监管等等,都需要时刻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警惕财务危机的发生,也都应当启动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于企业经营者而言,一个切实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能够让管理者对公司本身的财务成果、经营状况有着更准确的把握,提醒管理者量力而行,根据自身实际的财务状况进行经营管理决策,能够防止企业大跃进式的盲目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财务预警,也能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对公司进行管控,及时地发现财务危险,及时地填补企业财务上的漏洞,通过及时的处理,将危险扼杀于摇篮之中,防止财务危险成燎原之势,甚至陷入财务危机。于投资者而言,一个切实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能够让投资者对投资公司有着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有效地降低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年报的数据以及附注的信息披露,获取上市公司有用信息,通过财务预警模型对所投资公司进行财务状况及经营风险预判,能够从投资价值的角度重新审视上市公司,从而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投资决策。另一方面,对于有并购意向的企业,还可以参考财务预警结果对意向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充分认识了解意向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决定是否进行并购以及以什么样的价格并购。
于债权人而言,一个切实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能够保护债权人少受或免受企业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例如,银行可以参考财务预警模型对企业财务的预测,来分析决定是否继续支持企业项目资金,继续放贷;以及如何进行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决定利率的高低,并且视需要在放贷时增加限制性条款。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警分析,能够保护债权人减免损失,能够帮助潜在债权人进行借款决策。于企业监管者而言,一个切实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可以帮助监管者明确监管方向,更准确定位监管目标。例如,对于政府监管部门,可以利用预警决策财政拨款的目标及数额,可以提前对有财务风险企业进行提示整改,稳定行业秩序,保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也可以通过财务预警分析,更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出具审计意见。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可以发现,制造业的兴盛繁荣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重要条件,制造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作为实体经济中的重中之重,制造业为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繁荣状态;作为基础产业,制造业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同时,在全球人口持续增长的今天,解决就业矛盾,缓解社会压力任务也由制造业主要承担和完成。我国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制造业的发展既能承载巨大的劳动力,也能通过生产率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社会稳定和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载体的制造业,也是推动高科技发展的动力。21世纪以来,先进的制造技术在创造先进的生产方式和高质量的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系统的改造升级。环看全球,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最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看其是否拥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


第 2 章 财务预警文献综述


关于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谓众说纷纭,关于此类的文献阐述也是汗牛充栋。综合国内外各类研究,本文将其他的说法如财务失败(Finance Failure)、财务风险(FinancialRisk)、财务困境(Finance Distress)等也都算做财务危机定义的相关范畴。


2.1 财务危机的界定
所谓财务危机,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在财务状况上处于危机的状态,有着较高的财务风险,或是连年亏损,或是经营不畅,使企业自身处在财务困境之中。Beaver(1966)认为当债券违约、银行透支、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导致公司面临破产就是财务危机。他的观点也得到了Altman(1968)和Deakin(1972)的认同。Altman(1968)直接将财务危机界定为“企业进入法定破产程序”的状态。Deakin(1972)也认为无力偿还债务,已进行破产清算的公司应当包含在财务危机公司之中。Carmichael(1972)认为财务危机的具体表现有四种形式,分别是企业不能履行到期偿债义务,资产流动性差,所有者权益过低,流动资金短缺。在流动性的考量上,Foster(1986)和Carmichael达成了一致意见,他认为财务危机公司有必要通过大规模的重组来解决其所发生的严重流动性问题。Wllitaker(1999)也认为导致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现金流量的严重不足,使其无法偿还到期债务。除此之外,对于财务危机概念的界定,少数国外学者还给出了其他标准。如Coats和 Fant(1993)以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当年财务报表发表的独立审计报告意见类型来区分公司是否发生财务危机,对于出具除标准无保留意见之外的审计意见报告的公司,都视为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


第 3 章 财务预警模型设计 ...... 14
3.1 财务预警样本公司的选择 ............14
3.2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19
3.3 预警模型 ........26
第 4 章 实证检验及预警分析 .... 28
4.1 财务预警模型指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28
4.2 财务预警模型财务指标的因子分析 ....33
4.3 基于财务指标的分析 .......38
4.4 基于综合指标的分析 .......40


结论


本文通过对 2009 年—2012 年新增 84 家 ST 公司,和与之相对应的 84 家非ST 公司共计 168 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了后危机时代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 Logistic 模型。通过检验,发现基于财务指标和基于综合指标的 Logistic 财务预警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是否被 ST 的预测准确率分别达 81.98%和 85.085%,因此,本文认为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财务危机,可以用来指导实践。同时,本文的研究发现,基于综合指标的预警模型预测能力优于单纯的财务指标模型,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很好地支持了 Logistic 方法在财务预警模型应用研究中的有效性,并验证了非财务指标在构建财务预警模型上的实用性。本文的研究同时发现,企业的盈利、偿债、营运以及现金流量的保障能力方面的良好发展对后危机时代下的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避免发生财务危机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审计意见类型对财务危机的发生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后危机时代下的我国制造业应该着重加强以上几个方面的财务管理。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通过细分行业研究,使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预测更具精准性;在建立预警模型时,全方位地选择财务变量,建立了更加全面的财务预警模型;本文将金融危机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相联系,试图找出金融危机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指标特点,同时数据的选择更具有时效性,研究的结果对后危机时代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更有价值。本文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对财务指标的选取和筛选过于严格,在众多的非财务指标中仅选取个别几项数据加入到模型,数据指标的选取同财务指标的全面性相比,具有主观性;本文选用 ST 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危机公司样本,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如何将非上市公司一起加入模型进行研究,以及更加准确选取财务危机样本公司,都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 Altman E 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http://sblunwen.com/cwglal/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bankruptcy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68, 23(4): 589-609.
[2] Beaver W H.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 1966: 71-111.
[3] Brigham EF,Gapenmski LC. Intermediate financial management[m].the drydenpress:New York,2002.
[4] Carmichael. The auditor's reporting obligation: The meaning and implementationof the fourth standard of reporting [M].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Accountants,1972.
[5] Casey C, Bartczak N. Using operating cash flow data to predict financial distress:some extension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5, 23(1): 384-401.
[6] Charitou A, Trigeorgis L. Option-based bankruptcy prediction [C]. Cyprus:University of Cyprus, Working Paper,2000.
[7] Coats and Fant. Recognizing Financial Distress patterns Using a Neural networktool.Financial Management 1993 Autumn:142-155.
[8] Deakin,E.B.A Diseriminant Analysis of Predictors of Failure[J].Journal ofAccounting Researeh,1972,9:167-179.
[9] Edmister R O. An empirical test of financial ratio analysis for small businessfailure predic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72:1477-1493.
[10] Foster G.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J]. 1986.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