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共享服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622 论文编号:sb2021022612232834709 日期:2021-03-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利用已经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企业的绩效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横向为截止到 2018 年底已实施和与其配对的共 162 家企业进行对比;纵向为已经连续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四年以上的 43 家企业,两两对比其 5 年的数据,从而得出每一年与基期的差异,并综合得出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化趋势。横纵向采用的分析方法相同,依次为单样本 K-S 正态分布性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Wilcoxon 秩和检验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共享经济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0 年以前,但它的发展却一直不被大众所重视,这种情况到 2014 年开始才得以大幅改变,共享服务在中国也逐渐从陌生的“舶来品”演变成为一种众所周知的管理模式。Crowd Companies 机构的统计数据表示,仅 2014年和 2015 年两年流入共享领域的投资额就达到了 227.06 亿美元,而 2000 年到 2013 年累计才 43 亿美元,两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直到 2015 年才第一次由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提倡“共享经济”理念,凭借逐步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共享服务的理念已经成为了未来服务经济的支撑。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规模急速扩张,业务拓展到全球市场,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愈加激烈、复杂难辨。但同时下属各业务组织单元各自的业务千差万别,而且管理水平也各有千秋,即使是对于类似的业务,往往也由于沟通障碍的问题,难以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处理,由此造成公司整体费用核算和经营管理都步调不一,间接的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这些都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为了配合企业的成长,方便企业的管理,财务共享服务这种由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的新型财务组织形式很快就顺势发展起来。
摩托罗拉于 1999 年正式落地天津的“亚洲结算中心”预示着财务共享服务在中国的初次引入。随后是跨国企业中英人寿、辉瑞制药等将亚太地区以及国际范围内的业务流程进行汇总统一核算,在中国建立起统一的全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集中服务。基于跨区域企业在中国本土的成功实践,寻求转型管理的中国企业也开始了本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财务共享服务
(1)文献计量分析
通过 CNKI 知识发现网络平台和 SCI Expanded 数据库中的 WOS 核心合集,以“主题=(财务共享)”和主题=“(Financial Shared Service)”为检索式进行查找,时间选取2004.1.1 到 2018.12.31,采用精确检索,共检索出 4312 篇中文文献和 1344 篇英文核心文献,为了更好的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剔除全部非学术性文献,并通过表格绘图、词频统计、知识图谱等一系列量化工具,对检索结果进行了直观反映。
①文献量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利用知网平台文献导出功能中相应统计数据,使用 Excel 和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绘图分析,以确定该领域的发文量所反映的研究热度变化。
观察图 1.1(a)可以发现,从 2004 年开始的 15 年发文量是以指数式的态势增长。其中 2004 年到 2010 年之间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最大发文量也只有 70 篇,可以推断 2010年之前是该领域研究的初级阶段;2011 年到 2014 年之间的研究文献发布量开始稳步爬升,每年的增长率基本都保持着在 20%到 40%之间,由此可见,该阶段属于该领域研究的稳步发展阶段;2015 年之后的发文量开始急速飙升,每年的发文量增长率普遍保持在60%以上,可以看出2015年至今该领域的研究一直都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由图1.1(b)可得,从 2004 年开始的 15 年发文量是以线性的趋势增长。虽然期间一直会有短暂的波动,但是不难看出 2004 年至今该领域的研究一直都处在平稳发展阶段。通过对近 15 年的发文量趋势图进行解读,可以合理预计以后年度研究财务共享相关方面的文献会越来越多,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领域。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财务共享服务的内涵与特点
2.1.1 财务共享服务的内涵
财务共享服务是企业进行财务信息管理的一种新兴模式,主要依靠信息技术对财务业务流程进行整体剥离再高度整合,实现组织架构的合理化,为工作流程提供更为标准化的规范,从而实现内部流程的高效运作,降低企业整体的营运成本,从而间接的为公司创造价值,最终为客户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通过资源、技术、人力和信息等各方面的共享,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地域局限性,将企业内所有的分支机构或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对待。业务上不再单独每一层级都设立财务部门,而是把原先简单重复、易于整合的财务业务从中单列出来,再通过流程再造统一到单独运作的业务单元,类似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汇总处理,以此实现降本增效、加强管控、提升价值的目的,最终提升企业整体的绩效水平。
2.1.2 财务共享服务的特点
第一,集中性。企业实现财务共享服务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将企业内部各业务支持部门合并在一起,成立一个独立于业务单元以外的,集中处理财务工作、提供财务服务的经营单位。它并非只是简单的负责管理和汇报,而是具有相对自主权的、独立运营的组织,可以独立的向企业外部提供服务。
第二,规范性。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技术因素,使得财务共享服务存在着缺乏灵活性的缺陷,只能按照事先设定的指令去执行,对于技术指令未明确的操作就难以运作。基于此种限制,对财务流程进行规范管理,以满足计算机按指令操作的技术需求。另外,基于其起到的举重若轻的作用,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也需要规范的管理,为能够持久地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打好基础。
第三,信息化。财务共享服务是财务管理模式变革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将数据分析、电子报销与支付、客户管理系统、报告系统等多种技术运用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使企业不再受限于地理位置的约束,可以实时高效地服务各个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业务,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的有机联动。
........................

2.2 企业绩效的概念和评价方法
2.2.1 企业绩效及其评价的概念
绩效是指一个团体或者单独的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公司所要求或者事先所设定的目标的整体完成度。企业绩效是指衡量企业在一定经营周期内(一般按一个公历年作为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经营成果与效益,主要通过企业的财务绩效、运营效率、发展潜力等多个方面来表现。企业绩效评价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开展期间,在深入落实拟定的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以及现有理论依据,以企业作为具体评价对象,通过对各类指标进行量化,对经营过程中的某项生产活动实际执行成果加以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与分析的过程,这种评价方式会随环境及管理的改变而改变。
2.2.2 企业绩效的评价方法
目前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在国际上通用的是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和杜邦财务体系等财务指标与平衡计分卡和经济附加值评价法等非财务指标。相比较简单易取的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难以获取,计算繁琐,而且从其最终目的来分析,也是为了对财务指标进行多方位的补充量化,因此财务指标在实际运用中采用的更多。同时在具体评价时,又根据指标的数量分为单一指标,即采用单一的指标进行评价,例如营业净利率、可持续增长率、托宾 Q 值和综合指标,即在中间步骤增加对指标的分析,然后汇总得到最为符合实验目的综合评价方法,例如层次分析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目标管理法。由于单一指标在收集及计算时比较方便,因此在实证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并且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重点在对比研究上,因此在实证中采用单一指标对企业绩效进行衡量。
图 3.2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企业的企业类型
.........................

3 财务共享服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现状分析................ 21
3.1 财务共享服务的行业分布...................... 21
3.2 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类型.................. 22
4 基本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29
4.1 概念模型..........................29
4.2 研究假设..............................30
5 财务共享服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37
5.1 横向分析................37
5.1.1 单样本 K-S 正态分布检验........................37
5.1.2 变量描述性统计...............................38

5 财务共享服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5.1 横向分析
5.1.1 单样本 K-S 正态分布检验
首先根据选出的 81 家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以及按照同行业、同规模的标准选取的 81 家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为配对样本,将已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与未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 162 家样本的绩效指标进行初步正态分布检验,目的是为了确定实证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一般规律,为下一步的秩和检验做好前期铺垫。
表 5.1 横向分析正态分布检验结果
从表 5.1 的正态分布检验结果可以发现,无论是已经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还是未曾实施的,所有的绩效指标的 P 值都明显小于 0.05,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即未实施与已实施企业的绩效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为了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可以选用配对样本T 检验和秩和检验两种方法,而两者的区别在于用于检验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选择均值比较,例如 T 检验或者方差分析等,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选用秩和检验等非参数检验方法。因此该步骤的数据结果也为下一步采用秩和检验,而非均值检验的方法提供了有效依据。而为了初步分析数据的大致规律,将 162 家企业绩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初步判断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规模越做越大,子公司越设越多,为了支撑公司的迅猛发展,其职能机构不断扩增,导致组织架构复杂多样,公司规章日益繁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限制了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这些都成为企业绩效提升进入平台期的不良诱因,约束了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因此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财务共享服务作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从 2005 年第一次被中国企业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相信财务共享服务的有效性。但同时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容易对企业绩效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利用已经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企业的绩效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横向为截止到 2018 年底已实施和与其配对的共 162 家企业进行对比;纵向为已经连续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四年以上的 43 家企业,两两对比其 5 年的数据,从而得出每一年与基期的差异,并综合得出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化趋势。横纵向采用的分析方法相同,依次为单样本 K-S 正态分布性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Wilcoxon 秩和检验分析。横纵向结果相互验证,得出了统一的结论:
(1)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财务绩效优于未实施企业以及未实施前。财务流程的标准化和整体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企业可以更高效的运作,人力、采购、生产等各方面成本降低,使得营业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与节约,营业成本率降低,从而导致净利润增加,相应提高了营业净利率,最终提升企业整体的财务绩效。
(2)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经营效率优于未实施企业以及未实施前,而且对经营效率的提升效果非常明显。通过整合企业资源,标准化财务流程,可以使资金和信息快速传递,企业管理效率提升。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需要对企业财务流程进行重新整合,而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首当其冲就作为优化的目标,加速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及时地收回款项使得留存在企业用于经营管理的现金净额增加,从而提高了现金周转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
(3)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发展潜力优于未实施企业以及未实施前。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使得营运效率大幅提升,更进一步提高了集团管控水平及企业价值,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为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定下了基调,使其可持续增长率得以增强,最终导致企业发展潜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