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中国古诗词教学中的推广思考——以Y幼儿园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52545 论文编号:sb2025081611023053476 日期:2025-08-1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以Y幼儿园为实践场域,将5-6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提升幼儿中国古诗词学习效果为核心目标,综合运用了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深入探究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中国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成效,从而全面深入地剖析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中国古诗词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为学前教育领域的传统文化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传统文化传承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坚定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根本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日益重视,相关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①,进一步强调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②,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这份意见中提出了:“要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③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有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将奥尔夫教学法应用于幼儿中国古诗词教学,有利于深化对奥尔夫教学法与幼儿中国古诗词教学结合的理论探讨,同时,还有助于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认识,为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有效融入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1.2.2  实践意义
(1)有助于提升幼儿园中国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音乐、动作和游戏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中国古诗词教学更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幼儿对中国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这种音乐、语言、动作相结合的多元学习方式,使中国古诗词不再是单一的语言学习内容,而是通过感官的全面体验,帮助幼儿更自然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1.1  应用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Y幼儿园大一班幼儿作为实践研究对象,幼儿年龄集中在5-6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适合开展奥尔夫教学法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该班级幼儿人数为35人,性别比例均衡,幼儿在语言表达、音乐感知和课堂参与度方面表现良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此外,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与该班的班主任W老师合作。W老师具有5年幼儿教育经验,曾多次参与园内教学改革项目,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W老师还接受过奥尔夫教学法的相关培训,并在日常教学中尝试过运用该方法开展活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W老师作为本研究的合作教师,能够确保研究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该班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下表2-1所示。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
2.2  研究方法
2.2.1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参与式研究方法,强调在真实教育场景中,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循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设计了奥尔夫教学法应用于幼儿中国古诗词教学的活动,并深入幼儿园亲身实践,检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2.2.2  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访谈提纲。通过和幼儿教师、园长的访谈,了解幼儿园奥尔夫教学法使用情况,中国古诗词教学活动的现状,收集他们对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中国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看法和建议。通过访谈,可以获取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和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直观感受,为本研究提供丰富的实证资料和深入的思考角度。
2.2.3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数据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笔者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观察记录表,对幼儿园开展中国古诗词活动进行了非参与式观察。通过这种方法,笔者能够客观地记录幼儿在中国古诗词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情感反应及参与程度,为分析奥尔夫教学法与中国古诗词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提供有力依据。 
..........................
第3章 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古诗词教学应用中的现状调查 ................ 24
3.1 活动场地和硬件设施的准备与使用分析 .......................... 24
3.1.1 活动场地和硬件设施的准备情况 ......................... 24
3.1.2 活动场地和硬件设施的使用情况 .............................. 24
第4章 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 35
4.1 教学活动准备 ................................... 35
4.1.1 教学活动目标的设计 ............................... 35
4.1.2 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 ........................... 37
第5章 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分析 ............ 73
5.1 应用效果调查与反馈 ............................. 73
5.1.1 观察整理分析 ............................... 73
5.1.2 访谈整理分析 ................................ 77
第5章  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分析
5.1  应用效果调查与反馈
5.1.1  观察整理分析
通过对三轮教学活动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古诗词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本次《静夜思》教学活动在提升幼儿兴趣方面效果显著。在幼儿参与度方面,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课程起始的节奏互动,到中间的故事理解、朗诵练习,再到最后的分组竞赛,幼儿始终保持专注且踊跃参与,这充分证明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教学方法上,教师巧妙融合多种手段,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理解,借助节奏图谱直观教学,并通过示范、分组实践等方式逐步引导幼儿掌握知识与技能,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实现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教学效果来看,不仅达成了语言领域背诵与理解的目标,还在艺术领域锻炼了幼儿的节奏感与表现力,活动延伸更通过家园共育巩固了教学成果,激发了幼儿持续学习中国古诗词的兴趣。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促进幼儿综合素养与文化认知的协同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①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指南》②也强调要“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奥尔夫教学法应用于古诗词教学,与这些指导性文件精神高度契合,全方位助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1)促进语言与艺术融合,提升综合能力 
《纲要》③着重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语言与艺术作为幼儿认知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二者的融合对幼儿综合能力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国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为语言与艺术搭建了融合的桥梁。
中国古诗词本身便是语言艺术的瑰宝,有着独特的韵律、节奏和丰富的意象。奥尔夫教学法中的音乐元素,如配乐吟唱,让幼儿在旋律的烘托下,更深刻地感受诗词的节奏与韵律,加深对字词发音、语调变化的把握,提升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与节奏感。同时,借助舞蹈动作和戏剧表演等艺术形式,幼儿将诗词中的抽象意境具象化,用肢体语言诠释诗词内涵,这不仅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与表现力,还能促进幼儿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实现语言能力与艺术素养的同步提升,培养幼儿从多维度理解和表达信息的综合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叙事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学前教育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78214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