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学前男教师成长机制探讨——以上海市名学前男教师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8545 论文编号:sb2025040816373953204 日期:2025-04-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市三位名学前男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研究法,具体使用文献、访谈、观察以及实物的资料收集方法。研究内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名学前男教师教学活动分析;二是名学前男教师成长历程分析;三是名学前男教师成长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分析。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召唤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事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工程,担负着培育建设社会现代化人才的重要使命任务。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新时期下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多策并举,其中学前教师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师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的水平和儿童发展。因此,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契合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主题。[1]当前,我国幼儿园师资整体水平较弱,但在师资建设培养过程中也涌现了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专业扎实的教师,在学前教育的教师队伍中发挥着榜样引领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学前教师队伍中的名学前男教师,为学前教师队伍中教师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
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健康优质发展的重要保障的观点已然成为了社会共识,然而如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依然亟待深入研究,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能力、达到教育目标的有效工具和方法。[2]2012年我国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中就明确提到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质量、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国十条”等一系列有关于学前事业发展政策文件的出台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心与关注。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优质发展,既要靠“硬实力”也要靠“软实力”。硬实力方面体现在学前教育经费的精准投入与合理分配;软实力方面则体现在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的基础。优秀教师教学质量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更多地发现优质的学前教师。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背景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下,通过分析总结名学前男教师的成长机制,为学前男教师提供一条选拔与培养并重的教师专业发展道路有着独特的理论意义以及实践价值。
一、理论意义
在追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建设高质量学前教师队伍的背景下,对名学前男教师的研究丰富了名师成长研究的学科背景,为学前普通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理论借鉴;立足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去关注名学前男教师的成长机制,有助于拓宽教师成长机制的研究视角。此外,研究聚焦学前名教师中的男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前男教师的研究内容。
二、实践价值
本研究将名学前男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成长历程进行纵向和动态性的分析研究,有利于为普通学前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可以借鉴参考的对象,增强职业认同感。同时,有助于完善学前教师的职前职后培养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发展环境,最终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成长机制
成长机制由两个词语组成,即“成长”和“机制”,其中成长作为定语修饰机制,即成长的机制。所谓成长是指长大,成熟,泛指事物走向成熟的过程,而机制一词源于希腊文mechane,指的是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即机器工作过程中各零部件的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运行方式。[12][13]而后各学科领域运用类比的方法,将机制一词广泛运用到生物学、医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如生理机制、病理机制、市场机制等。 [14]但机制一词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概念混乱的问题,因此有学者对机制进行了概念辨析,认为机制是系统的组织和部分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15],并含四个要素:事物变化的内在原因及其规律;外部因素的作用方式;外部因素对事物变化的影响;事物变化的表现形态。[16]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中,郑杭生(2003)认为机制有三层含义: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即结构;事物在规律性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即功能;事物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原理,即作用原理过程。结构、功能和作用原理共同构成机制。[17]赵鼎新(2020)同样在人们对机制概念理解的偏差下,对机制进行概念界定,认为机制是在控制条件下能被解释的因果关系。[18]国外机制一词的概念内涵也有着不同,Elster (I1989)认为机制是揭开黑箱子中的内部连续的因果关系,而后又发展了这一概念,认为机制是未知条件下容易发生识别的因果模式。[19][20] Hedström,P(2010)认为机制是有层次结构且无法简化的因果概念。[21]通过对已有学者研究的成果来看,社会学领域的机制概念强调事物、现象的因果关系,关注事物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已有关于成长机制的研究既有聚焦于组织,如城市、公司、产业集群的成长等[22][23][24],也有关注人的成长,如余加宝(2019)从构成、功能以及实现三个方面阐述机制,构成定义为影响大学生道德自觉生成的要素及其相互联系,功能是指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发挥的作用,实现指的是要素以及相互联系发挥作用的原理。[25]陈雪儿(2023)将基础条件、催化条件以及影响范围的相互关系构建出产业型妇女的成长机制,其中基础条件包括人口学、个体、环境因素;催化因素包括拥有的机会、社会支持等,二者相互影响作用下实现功能与价值。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学前男教师研究综述
在对学前男教师相关文献阅读梳理整理后发现,已有研究主要包含学前男教师的价值、学前男教师的成长现状、学前男教师成长影响因素以及学前男教师成长策略四个方面,因此该部分将这四个方面总结已有研究。
(一)学前男教师价值研究
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期以来幼儿园是职业性别隔离最为突出的行业之一,具体体现为女教师众多男教师极少,学前男教师的存在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目前,有关于学前男教师存在价值有两种观点,一是男教师的存在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支持幼儿园引进男教师。从师生关系角度来看,郭芙蓉,肖琦等(2020)的研究发现幼儿眼中的男教师形象良好,与幼儿之间关系较为亲密。[34]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看,王超,王慧娇等(2023)研究认为受到儿童性别恒常性与性别刻板观的发展特点,男童与女童对同性教师表现出更多的偏好,因此进一步说明引进男教师以满足男孩对男教师的心理需求,同时还可以纠正女孩对男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35]从学前教师队伍发展来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投资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以促进性别平等》中特别强调要实现学前教师队伍性别结构更加均衡,解决男教师缺乏问题,认为这些措施是促进幼儿在性别变革环境中全面发展和学习的关键。[36]从幼儿全面发展角度看,景赛男(2016)的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幼儿性度发展呈现出男性度过低,女性度过高的特征,而导致这一现状的准要原因是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37]二是男教师的存在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无突出意义,幼儿园引进男教师并非必需。
..............................
第三章 以何为名师:名学前男教师教学活动分析 ......... 30
第一节 情感支持....................... 31
第二节 班级组织........................... 33
第四章 成长之路:名学前男教师的成长历程分析 ......... 42
第一节 TA教师成长历程 ..................................... 42
第二节 TB教师成长历程 ..................................... 44
第五章 何以为名师:名学前男教师成长影响因素分析 ..... 48
第一节 一定时空中的生活...................... 48
第二节 相互联系的生命......................... 55
第五章 何以为名师:名学前男教师成长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一定时空中的生活
该原则认为个体的生命历程是在一定的历史时空中发展并塑造的,同时特定时空中的变化受到个人所处的生命阶段的影响。
一、政策支持
(一)教育政策的支持
教育政策的支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中等师范教育承担着我国小学和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工作,经过十年动乱,中等师范教育开始得到了恢复与发展。197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求全国各地办好中等师范教育,而后国家又发布与中等师范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为再次规范发展中等师范教育作出了政策引导。[113]在中等师范教育规范发展的背景下,处于年少求学阶段的TA教师拥有了接受中等师范教育的机会,也使得他拥有进入幼儿园工作的学历条件;二是成人教育的发展,1980年教育部明确了发展两种教育制度的正确性与重要性,随后成人高考开始招生,录取后只需要在每晚以及休息日学习,修完规定年限的课程即可毕业。处于职业发展早期的TA教师,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了他提升自身学历的机会,使得他获得专科、本科学历;三是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阶段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起点,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规范成长的战略转型。[114]国家政策上的支持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115],再到《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体制健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16]在政策的助力下,学前教育迈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幼儿园园所数量规模以及幼儿园专任教师数量得到了快速增长,此外通过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117]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118]来保证学前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名学前男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师幼互动的高分段特征。
二、名学前男教师成长历程表现出共性与不同,共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名学前男教师的成长历程是曲折上升的;二是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是名学前男教师成长的重要时空背景;三是相同的职业发展主题即都是聚焦幼儿运动课程;四是相同的职业发展结果即从普通教师转变为名教师。不同之处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成长专业背景不同,其中TA和TB教师均是体育专业背景,而TC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背景;二是挑战不同,TA教师更多面临社会观念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TC教师和TB教师更多面临外部竞争压力加大的挑战。
三、名学前男教师的成长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行业因素、园所因素以及个人因素且各因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社会因素中包括政策文件、社会观念、重要他人以及关键事件;行业因素中包括职业声望和运动课程观;园所因素中包括管理方式和培养体系;个人因素中包括学习品质、专业素养以及专业认同。其中社会因素,行业因素和园所因素对名学前男教师成长影响具有双重属性,即对名学前男教师的成长既有动力也有约束力,个人因素为名学前男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动力。三位学前男教师们在各因素相互影响与共同作用逐渐获得工作认可与成就感并最终成为名学前男教师。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学前教育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