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研究范式,以CLASS评估系统作为研究工具,从量化和质性对班级游戏分享环节中师幼互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量化研究中对情感支持领域、教育支持领域、班级管理领域上进行了评估,找到分享环节中师幼互动的薄弱点,基于日常观察进行了深入分析,逐步优化游戏分享环节。
1绪论
1.1问题提出
1.1.1政策引领:游戏分享环节是课程改革下游戏活动的重要环节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育和教育并重;2016年修订后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近年来,幼儿园课程逐渐指向以幼儿为主体,重视游戏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课程实施上,更加重视课程的生成和整合,关注幼儿个体的发展。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游戏分享环节是一个完整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部分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部分也提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高瞻课程实施中将“计划-工作-回顾”作为一个整体,其中“回顾”环节是让个体经验上升为群体经验其重要的一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刚才工作的内容进行分享与表达,教师帮助幼儿思考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从中获取经验。由此可见,游戏分享环节的价值在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了有力地印证。
1.1.2学术背景: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是保证游戏分享环节质量的关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1]大量研究证实,师幼互动是影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关键质量要素。[2]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认知、语言表达、学习品质等多方面发展,[3][4]对教师的自我成长、活动过程的有效性、活动目标的达成有着直接影响。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研究以CLASS评估系统为评估工具,基于具体评估领域、维度、指标来提升游戏分享环节的师幼互动质量,总结教师运用CLASS系统提升游戏分享环节师幼互动质量的具体策略。本研究为CLASS评估系统在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幼儿园一线教师提升组织游戏分享环节能力与专业发展研究提供了参考。
1.2.2实践意义
本研究针对教师当下在组织游戏分享环节时存在提问方式效果不佳、教师支持策略单一、幼儿被动思考等问题,通过行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思路,以CLASS评估系统为研究工具探寻促进游戏分享环节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为一线教师以CLASS系统为工具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提供可操作的借鉴和参考,促进了教师在游戏分享环节的组织与实施上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游戏分享环节的师幼互动质量。
....................................
2研究设计
2.1研究目的与内容
2.1.1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中的师幼互动质量为切入点,以CLASS评估系统及其操作标准作为研究工具,深入分析游戏分享环节样本中师幼互动质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行动研究的范式进行游戏分享环节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研究,探寻运用CLASS评估系统支持游戏分享环节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历程和有益经验。
2.1.2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内容聚焦于探寻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问题,并以游戏分享环节中师幼互动中的现存问题为依据,通过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样本班级游戏分享环节中师幼互动的现实状况,揭示存在于其中的问题,制定提升样本班级师幼互动质量的两轮行动方案并实施,每轮行动研究后对其行动效果进行测评和反思以检验其实施提升的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利用CLASS评估系统对W班游戏分享环节师幼互动质量进行问题诊断;(2)分析W班游戏分享环节中在情感支持、班级管理、教学支持三大领域存在的问题;(3)设计游戏分享环节两轮行动方案并检验其改进效果;(4)探索总结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中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
...............................
2.2研究方法与思路
2.2.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研究范式。研究者以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中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出发点,由一线教师和研究者形成研究共同体,借助CLASS评估系统来诊断幼儿园班级学习环境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行动研究方案,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来实施提高游戏分享活动中互动质量。
(1)观察法
本研究收集资料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研究正式开始前,主要采用非参与式观察,研究者对W班的游戏分享环节进行观察,其目的是了解W班游戏分享环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基于此制定行动研究的方案。在行动过程中,通过现场录像的方式记录游戏分享现场,后期播放视频依据CLASS评估系统中的具体指标进行观察、打分,并记录典型案例,同时为本研究的质性分析提供支持。
(2)测量法
本研究以CLASS课堂评估系统为研究工具对游戏分享环节中的师幼互动质量进行测量评价。研究者参照了胡碧颖博士CLASS中文翻译版本及华东师范大学CLASS翻译版本(附录A),使用观察单(附录B)对录像视频进行测量评分。在行动方案实施前对样本的师幼互动情况进行基线测评,在每轮行动方案实施后分别对师幼互动情况进行后测,测评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诊断研究样本中存在的问题。
(3)案例分析法
本研究将W班游戏分享活动视频转录成文字,按分享内容整理成案例,并结合评估具体指标展开深入的分析和反思。从中案例中分析教师和幼儿言语行为,以此判断行动方案是否对研究产生了积极成效,并基于此提炼总结教师在实施中运用的策略。
...............................
3 游戏分享环节中师幼互动质量的前测结果分析 .............................. 23
3.1 游戏分享环节师幼互动质量总体情况及问题诊断 .................... 23
3.2 情感支持领域的前测结果及问题诊断 .......................... 24
3.3 班级管理领域的前测结果及问题诊断 ...................... 25
4 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行动实施过程 ................................. 29
4.1 第一轮行动: 搭建思考支架,支持鼓励幼儿思考 ........................ 30
4.1.1 行动理论依据及相关启示 .................................... 30
4.1.2 第一次行动:以“境”为“引”,预设开放性问题 ......................... 33
5 研究结果 ...................................... 59
5.1 师幼互动质量方面 ........................... 59
5.2 幼儿方面 ....................................... 60
5.3 教师方面 .................................. 60
5研究结果
5.1师幼互动质量方面
经过研究小组两轮的行动研究,W班游戏分享环节各领域平均分进行了对比,各领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具体评估数据对比图如下所示: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根据图5.1可知,W班游戏分享环节师幼互动平均分从4.4提升到了4.99,各领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说明研究小组运用CLASS评估工具对游戏分享环节进行提升的做法是有效的。从各个具体维度来看,第一次测评钟得分最低的循环反馈维度(QF)提升得最多,从3提升到4.63,提升了1.63;其次是认知发展维度(CD)和活动安排效率(PD)提升了0.82,说明研究小组所制定的研究方案也是适宜且有针对性的。
..............................
7教育建议
7.1利用CLASS评价工具聚焦师幼互动行为优化游戏分享环节
利用CLASS评价工具聚焦师幼互动行为,优化游戏分享环节,对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CLASS工具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评估框架,帮助教师识别和改进师幼互动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游戏分享环节的有效性。通过CLASS工具的评估,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CLASS评估工具通过对特定的行为模式和互动特征进行详细解析,蕴含着丰富的支架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策略,通过学习CLASS指标,可以帮助教师建立师幼互动质量的结构性反思框架,基于三大维度和具体指标来评估自己在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表现,包括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自我意识的提升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加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策略,这种持续的自我监控和改进过程有助于教师形成一种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习惯,不断提升游戏分享环节的质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