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的迁居对新疆的影响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ihonglian 点击次数:99
论文字数:38650 论文编号:sb201309051011058066 日期:2013-09-05 来源:硕博论文网

前言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亚欧人陆的人通通,所以来民族迁徙活动频繁。先是塞种人白西而来;西汉初年,人月氏又从东入,鸟孙、匈奴接踵而至,柔然、悦般相继居此;隋唐五代,西突厥、突骑施、葛逻禄人先后建才于此,继之以西辽契丹的白年霸业:元明时期,挞勒、瓦刺在此争雄:到了洁代和民国,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汉、满、回、锡伯、达斡尔、柯尔充孜、孜别克、塔尚充、塔塔尔、俄罗斯族等相继成为新疆的世居民族。纵观新毅地区的民族移民史,就其曲折j构过程、巨人的历史影响而言,都各有其特点。而人数较少的俄罗斯族的迁入则经了曲折的过程,井对新拙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较人的影响。
 
一、俄罗斯人在新疆出现(1840一1880年)
 
新疆与俄国本不接壤。俄国的势力扩张到沙宾达巴哈至铿格尔图喇以西的古尔玫察尔一线。到19}仕纪30年代,又推进到楚克爪河、爱亚占斯河和勒布什河一带,新疆与俄国有了共同边界。伴随着俄国对中国西一比边拙佼略的步步深入,俄罗斯人也开始在新疆出现。
 
1.俄罗斯人违禁进入新疆
 
19世纪初,有俄罗斯人陆续或经商或谋几来到新疆.但人数不多,居住也不固定。首先来到新疆的俄罗斯人,是做生怠的人,止如鲍戈亚人连斯基所说:“俄国臣民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出现,约在十九世纪初叶,当俄国领地和中国领地在中亚细亚彼此逐渐接近时开始的。首先踏上中国十地的白然是商人。止是渴望发财的本性,对新商品、新市场的追求,驱使人们远投异邦。俄国商人远来新疆也是如此。1728年,清政府对俄国开放恰克图,茶叶是中国最人宗输出物。恰克图贸易使俄国政府获得了人虽商业税收,也给俄罗斯商人带来了巨额利润,商人们的贸易欲望被刺激起来。但从18世纪60年代起,中俄贸易只限于恰克图一处,时问限制价寒冷的冬季,扫方始终把握着贸易主动权。如1784年l月,洁政府关闭恰克图市场,俄国长期山中国进口的茶叶、大黄等断绝来路,俄罗斯商人不得不以高价从中亚商人川三里获得他们所需的物资。18一出:纪末19世纪初,饮茶成为俄国乃至欧洲居民普遍的生活习惯,欧洲、俄国对茶叶的需求急剧增长。恰克图贸易己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同!l寸,在19世纪业,特别是纺织业有了较人发展。随着}业发展,增多,销伙市场必须扩人。中国人口众多,作为销售市场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比较起米,新拟距俄匡上卜业品土要产地近,便于进出口货物送达:远离内地,特别是远离东南沿海,在这里进行贸易不易被其他国家发觉,俄国可长期独.片这一市场;新拙和中亚地的民族旱有贸易扫一米,也为俄国发展同新疆的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来新疆贸易比去其它地方有利。
 
2.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的签仃对俄罗斯人迁居新疆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在中国东南沿海攫取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权益。俄国是一个封建性比较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商品竞争力远不如英、法等国。俄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遇到了西方国家商,W,的冲击,恰克图贸易一度出现了停滞和卜降的趋势。这减少了俄国政府的国库收入,也影响了俄罗斯商人们的利益。面对这种不利处境,俄国更加积极地致力于谋求陆路贸易的垄断地位。1845年,俄国外交部官员柳比莫夫潜入塔城和伊犁,调杳俄国商品在当地的销售情况。他发现,“只要以条约使那里的贸易合法化,俄国在新姗的贸易是大有淤力的’,‘匀。因此,在1847年和1548年,俄国驻北京传教一{:团}l{J为、ll{教修十:人.lj祭波利卜尔普(中文名修止纷)奉俄国政府之命两次请求清政府批准俄罗斯商人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和喀什噶尔的贸易,均遭拒绝。1850年,俄国政府又通过传教士团的监护官科瓦列夫斯基向清政府请求“在伊犁等三处通商。清政府被迫于185。年5月决定伊犁、塔尔巴哈台准俄罗斯人贸易。1851年8月6日,中俄签订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杯打章程》:气俄罗斯商人获得了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合法贸易的权利。条约规定,“两边商人纽.相交易,中国由伊犁营务处派员,俄罗斯国专派管贸易之匡苏勒官(指领事)照管。遇有两边商人之事,各白秉公办理”,“两边商人遇有争斗小事,即着两边管贸易官员究办,俄罗斯商人前米贸易亭居住,自有俄罗斯管贸易官管束”,来勺伙塔的俄罗斯商人如不在指定地点放牧或践踏田苗、坟墓“即交俄罗斯管贸易官究办。也就足说,俄罗斯人在中国经商不受中国官员管理和中国法律约束,从而使在新弱的“俄国人享有治外法权”,即“在行政和司法两方面俄国臣民都归驻中国的俄国领小管理。因此,任何一个俄国人都不能受中国政府当局的审讯或惩处。有权审讯、惩处俄国臣民的只有俄国政权的代农—领事。……如果俄国臣民违犯了中国的或俄国的法律,那么他在该案件中的罪贡或贡任,应山俄国领事来确定,或者,在必要的情况卜,由俄国领事和中国政府当局共同确定,而不能由中国政府单方面处理。此外,如果中国政府当局想要作出某种有关俄国臣民的指令,那么,,它也只有在取得俄国领事的同意后,才能这样做,否则这一指令对俄国臣民就是无效的”‘幻。这些规定使得迁居新疆的俄罗斯人同生活在俄国国内的臣民在享有权利方l班没有什么区别,井且无需承担任何义务。更重要的是,不平等条约赋予了他们从事贸易的种种特权,再加上领事的处处庇护,使他们在新疆的生存环境优一俄国国内,于是吸引了人批俄罗斯人踊跃前来新疆。
 
二、新疆地区俄罗斯人的增加(1881一1引7年)
 
1881一1911年是清政府统治的最后30年,其间历经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逐渐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卜具,直到辛亥革命被推翻,丝毫不能有所作为。民国成立后,北洋军阀统治期间,清末的颓势并没有大的改观,这种局面也波及到新疆。1881年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给予了俄罗斯人更人、更多的特权,使得俄罗斯人在新疆的人数急剧增加,足迹遍及大山南北,其活动更是无孔不入、有利必趋。
 
1.中俄《伊犁条约》、《改仃陆路通商章程》的签订对俄罗斯人迁居新疆的影响
 
1881年2月,中俄签订了《伊犁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从该约主要内容看,它是1851年《伊塔通商章程》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有关条款的继续和扩大:在免税贸易方面,《伊塔通商章程》和《,比京条约》规定在新疆境内免税贸易范围仅限于伊犁、塔城、喀什噶尔,《伊犁条约》重中l几处继续进行免税贸易,另准在“乌鲁木齐及关外之大山南北两路各城贸易,暂不纳税”:在沿中俄边界各百里内,准双方人民“任便贸易,均不纳税”。这样,俄罗斯人在新疆境内享受免税贸易特权的范围,就由以前的局部扩大为新疆全境。免税范围的扩人,使整个新疆成为俄罗斯人的免税白由贸易区,为他们在新疆地区倾tf’j商品和掠夺原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免税贸易带来的超额利润吸引着俄罗斯商人,县至莫斯科等地的人也纷纷来到新疆。
 
2.俄国政府对俄罗斯人迁居新疆的推动除了从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一扫获得特权外,俄国政府还采取了诸多措施来鼓励和支持包括俄罗斯人在内的俄国商人在新棍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1)实行出口商品补贴制度和陆路运费补贴制度。1889年,俄国对向新疆出口的〔业制品实行商品补贴和味行路运费补贴。补贴的对象主要是机织布、火柴、糖等。如俄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国商人向新履附也区出更多的棉纺织品,规定“向中国西部地区输出棉纺织品时,发还棉花税”;为了鼓励火柴、糖等商品的出口,规定“向中国西部地区输出火柴和糖时,则发还两种商品的消费税”,即免征这类日用品消费税。补贴奖金来源于棉花税收及火柴、糖的消费税收。就是说,俄国政府不花一分钱,只是对新疆进出口贸易税收略作调整,既刺激俄国商人向新疆倾销俄国品,又推动他们从新疆攫取原料资源。19世纪80年代,俄困开始修建中亚铁路,1888年通至撒马尔罕。1894年,西伯利亚铁路修至鄂木斯克。随后两条铁路同时向新疆边境延伸。铁路缩短了商品运输的时间,降低了运费,商品成本因之降低,为俄属欧洲部分的商品进入新疆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自铁路终点至中俄边境仍有儿白‘单不协的路途需驼运、畜载,与铁路运输相比费用昂贵。
 
二、新疆地‘区俄罗斯人的增加(1881一1917年)............12
1.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对俄罗斯人迁居新疆的影响............12
2.俄国政府对俄罗斯人迁居新疆的拍动............17
3.俄罗斯人在新疆的增加及分布............20
三、俄罗斯人大规模迁入新疆(1917一1944年)............21
1.各地贸易圈、侨民区的解............33
2.大量俄罗斯族溃兵、难民涌入新疆............36
3.俄罗斯人为逃迎苏联农业集体化迁居祈疆............37
4.随同华侨定居扣i疆的俄罗斯族眷属............38

结束语

伴随的俄国对中国西北边境战争的步步深入,俄罗斯人违禁出现在新洲,1851年,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章程,为俄罗斯人争得种种特权,为他们迁居新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一阶段迁川新拐的俄罗斯人要从水经商活动,但人数不多,主要分布在北疆。1881年中俄签订的《伊犁条约》等给了俄罗斯人更人、更多特权,使迁居新疆的俄罗斯人急剧增加,活动范围巡速扩人,移成了形成人漫布、小聚居的方地。领事馆和贸易圈在这一时期俄罗斯人迁击新疆的过程中起到了爪要作川。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对俄罗斯人迁居新躺生了深远的影响。方面使迁居新姗的俄罗斯人失去了特权,另一方而给新疆带来了成千上万的俄罗斯移民,最终导致新拙俄罗斯族的形成。俄罗斯人的迁居对新姗地区的经济、文化、民族构成与分布都构成了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俄〕尼·维·鲍戈亚人连斯雄若、新洲人学外语系俄语教研室译:《长城外的中国两部地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厉声著:《新拟对苏(俄)贸易史(1600---1900)》,新疆人民出息社1993年版 

3.〔美〕费止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l800一1911年)》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牌社1993年版

4.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上、下卷

5.干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72年版

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侧}:究所:《沙俄授华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俄〕库罗巴特金著,凌颂纯、王嘉琳译;《客什噶利亚》,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8.谢彬著,杨镰、张颐青整理:《新疆游记》,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版。

9.曾问并著:《中国经营西域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总编室1986年印、

10.新疆社会科学院史研究中心编《新疆简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