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语言、文化方面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差异性历来都是重要的国情之一。在教育层面,这就是既要维护国家统一,又要促使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少数民族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国家族际共同语以达到顺利进入主流文化的现代化社会,同时还要通过学习本民族语言与文化从而较好地保留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实施和发展以民族语与国家族际共同语为主的双语教育是解决国家统一和民族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民汉双语教育是由我国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的国情现状和少数民族的教育生念环境所决定的,双语教育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少数民族的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的稳定统一,它不单纯是一种涉及两种语言的教育行为,其中也有着关乎国家安全的政治考量。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借保护人权,在民族、宗教、文化等领域频频向我发难,诬蔑我们在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文化灭绝政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双语教育是培养“民汉兼通”的复合型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各个领域与内地的交流不断加快、加深,反映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就是广大少数民族对学习汉语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如何处理好维护宪法赋予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合法权利,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科学、合理地实施双语教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维护中华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等一系列的关系,是值得研宄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作为一名民族学生,有必要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探讨,以便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提供依据,更好地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发展。
……………
1.2文献综述
简单介绍了 H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同时也对H县中小学校和政府对民族教育的财政投入情况进行了简单描述。在第二节中,主要介绍了H县中小学维汉双语教育现行的三种教育模式、以及其特征;并分别对三种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在第三节中,对H县三种模式双语教育师资的构成、特点进行介绍及分析;在第四节中,主要阐述了 H县中小学实施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在最后一节中,介绍H县中小学教师、学生对双语教育的态度问卷调查统计和访谈记录;国外的双语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中己经被翻译成中文的双语教育方面的成果有M. F麦凯和M.西格恩3(M. F. Mackey&M. Siguan)著、严正等译的《双语教育概论》(Bilingual Education Introduction)该书阐明了个体和社会双语现象问题,对双语教育做了界定,说明了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既定目标双语教育可能采取的不同形式,就双语教育系统的建立和管理提出了若干原则和建议,提出了经典的论断,即就洲际水平而言,‘双语教育对加强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是我们所能够做的最有价值的贡献;它是各种族群体和少数民族和平共处的最佳途径。将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和少数民族教育较好地结合在一起的外文专著是《文化多样性和加拿大教育一问题与方法》(Cultural Diversity and Canadian Education—Issues and Innovations) 一书,该书由卡尔顿大学出版社(Carleton University Press)出版,约翰和强纳森(Jone . Mai lea &Jonathan . Young)主编。该书为论文集,汇集了加拿大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加拿大社会印象:教育和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文化和教育:课程和教科书:社区、学校和教师:理论和实践的争论和革新。其中主要谈论了文化多样性、课程、教材、语言、教师、社区、学校等,是目前为止关于加拿大多元文化和教育比较全面的原版著作。它描写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涉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写到了英裔和法裔加拿大人对待多元文化的态度:写到了各种学校中的语言:总结分析了法语沉浸政策的产生、发展和成效:分析学校中的社会学教材:还有对英语一法语双语教学的评估。
…………
第2章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过程
2. 1国家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及其历史演进
双语教育一直以来是新疆地方政府培养双语人员以利其政令通达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清代至民国,大抵如此。所以,作为新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治阶级为了固其统治,一方面不得不正视新疆语言的复杂情况,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发展双语教育;另一方面又不顾新疆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强调和迫使少数民族学习汉语,让他们跪拜孔子,这种做法与少数民族广大人民的宗教信仰不符,脱离了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因而受到少数民族的广泛抵制和反对。况且当时学堂只有极少数的民族学生,只有官话讲习所、识字学塾和各类实业学堂、艺徒学堂招收少数的民族学生。因此,民国时期的双语教育并未达到统治阶级的最初目的,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新疆双语人员的培养有所作为。民国初年,新疆的统治阶级继续沿用清朝的教学方法授课。例如,惠远城设立官办高等学校一所,首任校长余文欢(湖北籍),有教师近10人,大部分为湖北人,学生400余人,包括维、汉、满、锡伯、哈萨克等民族子弟,全部学习汉文。1924年秋,杨增新在迪化设立了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在该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汉族,也有维吾尔族、回族等其他民族。在金树仁主政新疆时期,他只是迫于形势的压力和社会的要求在教育上做了一些改革,其中之一便是整顿南疆汉语学校。为了巩固汉语学校的入学率新疆当局甚至采取加派阿匍、教授经文等方法吸引学生入学,但少数民族对此依旧疑虑重重。1929年,全疆汉语学校名称改为国语学校,统一使用国语教科书。与此同时,在一些少数民族进步人士的敦促下,新疆省政府也开始注重发展少数民族教育。1936年,新疆省副主席尼亚孜提出发展民族教育的议案,这个议案经新疆省府第167次委员会通过,交教育厅实施。该议案内容之一是要求在中学、师范以上学校实行维汉文同时授课。
...........
2.2新疆双语教育的历时性变化及其效应的研究
2. 2. 1清代语文政策与新疆学堂教育
1933年初,新疆“吉德提”学校复生,改为孤儿学校,招收两个班,学生60名。由国外留学回来的木沙先生、吐尔地穆合买提哈斯木、吐尔送毛拉等人任教,学校主要开设课程有宗教常识,维语语法、书法、算术、自然、地理。学校经费由国库支出,地方筹措,民间捐资。其中民间捐资在总数中占有很大比例,用于校舍的建设和学校办公费。1938年盛世才背叛革命,大多数教师被捕入狱,学校也关闭。初中双语教育这种模式双语班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初中一年级的数学、二年级的物理、三年级的化学用汉语讲授,其余课一般用民族语讲授。新疆民族地区2000年以后开办的初中实验班绝大多数属于此类实验班。目前新疆民族地区七县一市(城镇地区)开办的双语实验班都属于初中阶段的双语模式。这种双语班的学生特点是:维吾尔族学生已经经过了小学阶段的母语教育,较熟练地掌握了母语的书面语和文字,形成了用母语思维的习惯。
……………
第3章H县中小学双语教育的现状及模式分析........ 22
3.1库尔勒市H县概况........ 22
3.1.1经济、社会发展介绍 ........22
3.1.2 H县教育基本情况介绍........ 22
3.1.3 H县政府对民族教育的财政投入情况 ........23
3.2 H县中小学双语教育现行三种模式........ 24
3.2.1民族学校模式双语教育的特征及分析........ 24
3.2.2汉族学校模式双语教育的特征及分析........ 27
3.2.3民汉合校模式双语教育的特征及分析........ 30
3.3 H县三种模式维汉双语教育师资........ 32
3.3.1三种模式双语师资的构成........ 32
3.3.2中小学双语师资教学特点的分析........ 34
3.4中小学教师、学生对双语教育的态度问卷........ 35
3.4.2教师、学生对母语和维汉双语教育的态度........ 3
第4章H县中小学维汉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44
4.1政府在双诰教育的实施勾发展存在的问题........44
4.2学校在双语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45
第5章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
5. 1政府在建立双语教育管理与保障的几点思考
实施双语教育是发展我国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双语教育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合格的师资队伍作保证。双语教育对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师除了要求能够熟练使用两种语言,具有一般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外,还要懂得双语教育的理论和方式,具有双语教育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既熟悉本民族文化又了解第二语言民族文化的双文化的人才。只有这样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才能有效保证双语教育的质量。因此,上级部门要高度重视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大培养“民汉兼通”师资的力度,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加速双语师资人才培养,造就一支合格稳定的双语型教师队伍。目前,H县双语师资工作量大,且待遇方面的政策的不能落实,许多双语教师不愿意从事双语教育工作,致使双语教师转岗较多,加重了双语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H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考虑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双语人才进入到双语师资队伍的行列,稳定现有师资队伍。
…………
结论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我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平等、团结、进步、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加拿大的M. F麦凯和西班牙的M.西格恩在《双语教育概念》中曾说道:“双语教育这种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仅仅使用一种语言而这种语言并不是学生的第一语言的教育系统,不包括在上述定义之内,也不能视其为双语系统”。所以,在加强汉语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削弱母语教学,要努力做到双语的和谐共存、和谐发展,培养真正“民汉兼通”的人才。2006年,新疆民族中小学实施双语教育的学生总人数为110246人,其中小学双语班就读学生63457人,初中双语班就读学生35624人,高中双语班就读学生11165人,只占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总人数的5. 66%。新疆由于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民族宗教、人口结构、自然环境、语言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母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幵设外语的模式还将会长期存在。在乌鲁木齐等民族散杂居区,部分课程用第二语言、部分课程用母语授课、同时开设外语的模式长会占有一定的比例。对己经失去母语的部分城镇少数民族学生只要家长和本人愿意可以接受全部课程用通用的汉语授课、加授母语或直接上普通学校的模式。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