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选题依据和意义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宗教是一种以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历史现象,是关十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构成宗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因素,分为思想观念、感情体验、行为活动和组织制度四个层次。宗教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宗教观念、宗教思想、宗教感情、宗教体验等;宗教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宗教行为(宗教活动)、宗教组织、宗教活动场所及宗教教职人员和信徒等。宗教的内在因素决定了外在因素,而宗教的外在因素则是宗教内在因素转化的结果。尽管在各种宗教中这些因素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作为任何一种完整的宗教体系来说,都是上述诸因素的综合。因此,宗教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实体,既有其思想内容,又有其外在表现形式,但是其核心是有神论。
无神论是近、现代一切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的基石,近、现代一切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同各种各样的有神论和唯心主义一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神论伴随着宗教的产生而产生,在与宗教的一斗争中发展起来。哪里有宗教,哪里就有无神论。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神论和宗教都论述了各自对待宇宙或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的看法,只不过二者在这些总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对立。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及近、现代科学发展基础之上的一门科学理论,以有神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有神论思想的产生、演变、本质及其规律,揭露其观点的荒谬性,从而做出无神的结论,目的是把人们从“有超自然神灵存在”思想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在坚实可靠的现实基础之上,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指导、价值观取向和人生观意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
宗教观是人们对宗教的基本认识、态度和观点的总和。由十人们的世界观不同,立场不同,其宗教观也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宗教理论和苏联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关十宗教、宗教问题的思想、观点、方针和政策。科学无神论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有神论的本质、根源、形态和演变都作了透彻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开展无神论教育,最基本的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
关于宗教的产生和宗教的本质,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但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这就是说,宗教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并目_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恩格斯说:“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十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宗教作为远离社会物质生活的意识形态,是人们对十周围世界、社会生活的错误的虚妄的见解。关十宗教的特殊本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过一个著名论断:“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口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宗教的一些外在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决定着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现象相区别的内在的本质,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和“对支配人们的外部力量的幻想的反映”这一本质属性则是不会改变的。否则,宗教也就不成其为宗教了。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的这一本质仍然没有发生变化。
1.2国内外研究状况
对无神论的研究,随着宗教的产生在国内外就已开始。对无神论教育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之一。
国外关十无神论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一些无神论者也只是采取建立“无神论协会”的形式来保护无神论者的公民权利,进行一些无神论宣传,如1963年美国无神论者协会建立以后,大力宣传公民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并逐步扩大着它的影响。这些关十无神论的教育和宣传大都停留在公民的自发组织和个体行为上,而没有相关的政府举措。国外对中国无神论教育研究的文献也极为罕见,更没有针对新疆的特殊情况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的系统分析和研究。
在与无神论相关的学术探讨中,国内学者各抒己见。仅在“中国知网”,通过跨库检索,以“无神论”为主题(包括篇名、关键词、中文摘要)检索,就可以查询到自1990-2010年20年间公开发表关十“无神论”的论文共2366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233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8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05篇);以“无神论教育”为主题的有321篇,其中近10年发表的有97篇。
总体上看,经过多年的发展研究,国内学者对加强科学无神论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目_在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的总体思路上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理论及实践成果为本文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这些著作主要是从整个国内形势来考虑,从宏观环境出发探讨了当前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而较少有对新时期下新疆南疆的特殊地理位置、民族情况以及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宏观环境及微观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因此也缺少相关的归纳与总结。在现有的几篇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无神论教育有关问题研究的论文中,主要集中在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无神论教育方}句。就无神论教育而言,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树立,科学文化素质还较低,更易受到家庭及外界的影响,因而紧迫性更强,难度也更大。这项工作开展好了,对高校及社会会起到基础和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在比较借鉴国内和疆内关十科学无神论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要立足南疆的区情,结合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各因素综合考虑,采取行之有效的学校对策和政府举措,使科学无神论的理念在南疆中小学生头脑中扎根,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用之才。
1.3本文的创新点
由十本文是在实证基础上进行的经验总结,因此在论文初期要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以确保论文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南疆地区地域广阔,民族及宗教情况复杂,在实证调查中要突破地域、语言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针对整个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无神论教育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同时也要看到由十民族及宗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无神论教育任重而道远。在提出及采取对策时,更应考虑到这一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
本文作者自2003年至今,长期关注在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中开展无神论教育的相关问题,并组织人员两次对南疆部分中小学和县、乡、农村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就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大量的事实材料与数据分析对本文自身的研究和同行们的相关研究都提供了可靠的事实依据,对有关部门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调研过程中,已经引起南疆中小学、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南疆各学校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一斗争再教育、集中整治等专题教育期间,很多资料成为当地学校教育的内容,一些对策和措施也引起了教育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启发和思考,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科学无神论教育在南疆少数民族地区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分析了新疆的地理、人口和民族、经济、教育与宗教的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实践调查,从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科学文化基础薄弱、中小学无神论教育实效性较低、社会宗教信仰氛围浓厚、“二股势力”利用宗教向少数民族中小学渗透、周边国家伊斯兰教复兴和跨界民族影响加剧等方面对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中存在宗教信仰以及科学无神论思想淡薄的原因做了剖析。剖析中,能够把理论分析与现实资料有机结合起来,使问题剖析的较深入,有较强的启迪意义,提出的许多问题值得各方面认真思考和借鉴。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科学无神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学校和政府、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努力,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从加快南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大少数民族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力度、健全学校教育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四个认同”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深入持久开展抵御和防范宗教向学校渗透教育活动、建立健全无神论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二股势力”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为解决这一长期而复杂的问题,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科学理念的合格人才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
1.4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及实证研究的方法。首先采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深入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走访部分学生家庭,到相关部门收集材料等方式,调查了解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宗教信仰的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有针对性的收集国内外有关无神论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归纳比较,吸收有用的成分。最后采用经验总结研究方法,分析、整理收集的资料,总结经验,完成本文。
为了了解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无神论教育的情况,本文作者组织人员分别十2003年10月—11月和2009年5月一6月走访了南疆五地州的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州、阿克苏地区、巴州的教育行政部门,深入到五地州大部分县市、乡镇,对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无神论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了解。通过两次调查的对比,可以比较真实地了解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无神论教育的情况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措施,坚决抵制宗教对学校的渗透和影响所取得的成效,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无神论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第二章 新疆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 14-23
2.1 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 14-16
2.2 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无神论教育问..................... 16-22
2.3 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无神......................................22-23
第三章 新疆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23-30
3.1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23-24
3.2 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科.....................................24-25
3.3 少数民族中小学无神论....................................... 25-26
3.4 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 26-27
3.5 “三股势力”利用宗教对少数....................................27-28
3.6 新疆周边国家伊斯兰教..............................28-30
第四章 新疆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 30-41
.......................................................
结语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它的发展、消亡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宗教的发展为客观的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随着生产关系和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组织、宗教制度、宗教活动,都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消亡是肯定的,但这个消亡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自然的过程。当宗教赖以存在的各种根源消除以后,宗教就会消亡。马克思说:“只有当实际口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恩格斯说:“当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时候,现在还在宗教中反映出来的最后的异已力量才会消失,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随着消失,这就是说,只有经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长期发展,在一切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时候,宗教才会自然消亡。
在中共中央「1982] 19号文件《关十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中,对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将长期存在的原因作了精辟阐述:“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灭。但是,由十人们意识的发展总是落后十社会存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思想、旧习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由十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以及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还需要长久的奋一斗过程;由十某些严重的天灾人祸所带来的种种困苦,还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摆脱;由十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一斗争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一部分人中的影响,也就不可避免地还会长期存在。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终究是要消亡的,但是只有经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长期发展,在一切客观条件具备的时候,才会自然消亡。”
因而,要从根源上解决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信仰宗教的问题,仅靠宣传教育、执行宗教政策、防止宗教势力向学校渗透是不够的。要使少数民族青少年最终彻底摆脱愚昧和自目,摆脱宗教的诱惑,根本的条件在十消除支配人们的自然异己力量和社会异己力量,使广大青少年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成为不被宗教束缚的自由人。要实现这一点,学校和社会就必须加大对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无神论教育,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同时政府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构建和谐社会等,这些都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艰苦奋一斗才能得以实现。
民族教育论文-探析新疆南疆中小学生宗教教育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wwj881024
点击次数:57
Tag:
相关其它论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