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战场军事后勤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inbingkun 点击次数:116
论文字数:24332 论文编号:sb201308101416077414 日期:2013-08-10 来源:硕博论文网
引言
 
(一)选题缘起
北宋立国以来,就面对着北方辽朝的直接威胁,之后又面临着西北与西夏长期战争的困境。虽然说辽朝无论从军事还是政治上的实力都超过西夏,对北宋的威胁也要比西夏大。但是,自从辽宋澶渊之盟后就一直保持了长期的和平,而西夏却与宋朝之间在大多数时期处于战争状态。①尽管北宋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实力都要大大超过西夏,但是北宋却面对西夏作战时候却屡屡战败,双方的战争成为双方关系的主题并且伴随着始终,其中的原因自从宋朝开始就一直为人们所探讨。对于其中缘由我们或许可以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得到启发,“军队的给养问题对作战的方向和形式,对战区和交通线的选择具有普遍的影响。这种影响的范围有多广,筹备给养的难与易对作战有多大影响,又取决于战争的方式。  但是,如果双方形成均势,双方军队多年来只是在同一地区进进退退,那么,给养往往就成为主要的问题了,统帅变成了军需官,指挥作战就变成了管理辎重队。”
此外从地理位置来看,北宋西北地区位于今陕西北部、甘肃东部以及宁夏南部,双方交战区域大部分处于温带半干旱地带,地处于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中间还有大片沙漠,这样的地形对后勤物资的运输来说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在沿边地带大部分属于黄土梁、峁结构,可供种植用地少,土地贫瘠,而且有夹杂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农业人口少,边地的农业生产不能够满足驻军的需求,北宋的物资必须从内地转输。正如《战争论》所言,“在无数战局中,往往什么事情也没有做,任何目的也没有达到,白白浪费了力量,而把一切都归咎于给养的缺乏。”③而北宋在西北的战局恰恰印证了这一论断。
考察北宋在西北的尤其是对西夏的军事行动,无论是太宗时期淳化五年(公元 994年)李继隆率兵的夏州之战,还是至道二年(公元 996 年)五路进军乌、白池之战,还是神宗元丰四年(公元 1081 年)五路伐夏,抑或是哲宗后的浅攻之策,还是北宋中期后对河湟地区的开拓,无不印证宋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的重要程度,可以说北宋在西北军事后勤保障能力决定着其军事实力和胜算程度。在当代宋史研究中,宋夏战争问题的研究可以说一直是宋史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中也对北宋在宋夏战争中常常面临失败的局面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目前仅以专著的形式涉及宋夏战争的就有多部,并且多数著作中都有分析宋败夏胜原因。①但是由于研究范围所限和着眼点的不同,尽管有的提到了军事后勤保障方面,②但是对军事后勤保障在宋夏战争中的作用和表现论述的并不充分。因此本文主旨在于从北宋在西北的军事后勤保障角度出发,对北宋在西北的军事后勤体系和运作情况作出探讨,了解后勤对北宋在西北军事行动各个方面的影响究竟达到何种程度,以求对北宋在西北的长期战争状态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在专门论述宋代军事后勤的著作和论文中,大多集中于从后勤制度中各层面对宋朝的军事后勤进行了研究。其中代表性著作有史继刚的《宋代军用物资保障研究》,该书是第一部从制度层面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宋代后勤保障中粮草、军服、武器、马政等方面的专著,是我们全面了解宋代后勤制度最权威的著作,但是由于内容所限,研究主要着眼点在于后勤制度方面,对于地方后勤涉及较少。此外,还有多部从军事史的角度论述了宋代军事后勤保障的著作。
主要有童超主编的《中国军事制度史》(后勤制度卷),在宋代后勤部分对宋代后勤管理机构及职能,军费的筹措和发放制度,粮草的来源、转输与仓储制度,武器、通信、马政等制度进行了论述。廖德清主编的《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除了对后勤中的管理机构、武器、粮草、马匹、通信及运输各部分进行了考察外,还对宋朝重大战役中的后勤问题和宋人军事后勤思想作出探究。罗琨、张永山编的《中国军事通史》(北宋辽夏军事史)第四章第六节中论述了北宋军队后勤供应体制和手段问题,把北宋军队的后勤供应体制分为平时分级供应、分地储存,战时统一调用,在供应手段分为车船运输、军队自带、人畜运输三种方式。由于都是从军事学角度做通史性的研究,大多研究较为简略。
在论文方面较早涉及宋代军事后勤的有王菱菱的《浅析宋代军队的后勤保障措施》一文对宋代的军器制造与供应、骑兵马匹的供给、军用邮递制度三方面进行探讨。上述研究对于宋朝整体的后勤保障中的管理机构和体制、军费、粮草、武器、马政、通信、运输等后勤要素有着较为完整的论述,为笔者继续探究宋代军事后勤开拓了研究思路,但上述研究成果是较少从具体地区对北宋各战场的后勤保障进行个案分析。北宋军队在西北后勤物资的获取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中央拨付、周边支援以及本地供应三种方式,具体来说集中于入中、籴买、屯田、军队回易等方面的研究,很多研究都涉及到了西北军事后勤方面。
主要研究成果有黄纯艳《北宋西北沿边的入中》指出解决军需不足是西北入中动因,对入中西北的物品和折中的方式作出探讨。中国学者研究和籴代表性著作为朱家源、王曾瑜的《宋朝的和籴粮草》,在文中论述了军饷与和籴的关系、官府的籴本种类、和籴的各种名目、和籴的两种主要方式置场和籴与抑配征购等。李晓《北宋与辽夏对峙前线军事后勤保障的市场化手段》指出市场购买在西北后勤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史继刚的《论宋代军队后勤保障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趋势》对宋代后勤保障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表现作出了分析,并且从机构、兵制、经济及成本因素分析了这一趋势的原因。
 
第二章 西北军事后勤物资的来源 ................18
(一)中央政府的物资拨赐 .................18
(二)四川物资的转输................21
(三)陕西本地物资的筹措 ..................22
第三章 西北军事后勤物资的管理和发放............29
(一)陕西军事后勤管理机构及其变迁..............29
(二)陕西军事后勤物资的管理制度.................33
(三)陕西军事后勤物资的发放..............37
(四)陕西战时军事后勤............38
第四章 西北军事后勤物资的运输 ................41
(一) 西北军事后勤物资的运输.................41
(二) 运输困境的解决方式 ..............45
 
结 语
北宋并没有专门为军事后勤而设的机构,所有可以为军事后勤提供保障的财政部门都可以看做为军事后勤机构,其中在中央最主要的的是三司和内藏库两大系统;在地方主要是转运司,但是神宗后提刑司、常平司、安抚司也逐渐分割了转运司财权,成为地方后勤物资管理机构。纵观北宋历史,军事后勤保障机构从简单到复杂,体现着北宋中央对地方财权控制加强的同时也给西北军事后勤保障带来了困难,政出多门降低了军事后勤保障的效率。陕西军事后勤物资的来源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陕西本地赋税、中央调拨以及其他路转输。由于地理因素从外部运输粮草等物资到陕西十分困难,而陕西本地赋税又不足以支持当地驻军规模。
因此除了变法增加收入、扩大生产等措施外,大规模运用市场化手段到军事后勤保障中是北宋军事后勤保障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尤其体现在西北沿边粮草的筹措。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乔治·赛勒斯·索普在其开拓性后勤理论专著《理论后勤学》中所言后勤应当“同商业活动一样”,只有“最能经济地使用其资源的”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无疑陕西军事后勤保障中暗合了这一原则。这里要指出的是,陕西的军事后勤中市场化保障手段中存在很多非商业因素,损害了各方利益,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借以巧取豪夺的手段,同现代军事后勤中的商业运作有着较大区别。
 
参考文献
[1](宋)司义祖整理.宋大诏令集 [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宋)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宋)王应麟.玉海[M].南京:江苏古籍 上海书店,1987.
[4](宋)赵汝愚编.国朝诸臣奏议[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5](宋)范仲淹.范仲淹全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6](宋)田况.儒林公议[M].北京:中华书局,1985.
[7](宋)秦观.淮海集[M].四部丛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12.
[8](宋)曾公亮等编.武经总要[M].文渊阁四库影印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9](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M].四部丛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12.
[10](宋)王 偁.东都事略[M].济南:齐鲁书社,1998.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