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目的
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全国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对高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也要求高等教育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如何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和实践新的课题。高校作为培养高等学术人才的基地,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校园文化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领导、全体师生在学校特定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实,我们理解的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师生员工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特征,在各项活动中共同培育和营建,并通过办学目标、师生行为、行为方式、校园环境等体现出来的,得到全体师生共同认可的。高校校园文化对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良好道德品质、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研究贵在创新,但离不开继承与借鉴。2012年6月20日,笔者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用“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题名”进行了查询(2000年-2012年),结果共得到了4119条,其中4007篇来自屮国期刊,112篇来自屮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0篇;用“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题名”进行查询,时间跨度为2000年至2012年,结果共得到了11条,全部来源于中国期刊;用“医学专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题名”进行查询,时间间隔为2000年至2012年,共得到了0条查询结果。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题名”的4119篇文章中,最早发表于2000年2月,此后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著作一度增长迅速。2008年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文章数量更是持续增长,近两年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高峰。而用“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题名”的11篇文章中,早发表于2004年4月,2010年发表5篇,截止2012年6月仅发表1篇。由此可见,校园文化以其独特而又显著的教育功能正逐渐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在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对学生良好医德医风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医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熏陶作用。
第2章校园文化概述
2.1概念界定
2.1.1文化
“文化”在英语里写作Culture,它的原意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养,后来才慢慢演变成教育、培养的意思。从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汉语中的文化是“文字教化”的意思。而比较公认的文化定义是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定义进行了阐述“从广义的人种论的意义上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1999年版《辞海》给文化的定义为:文化广义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纵向上具有时间承继性,在横向上具有空间依附性;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2.2校园文化内涵
2.2.1校园文化内涵
就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整体情况来看,其内涵主要包括:(1)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指高校教室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校园美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对医学院校来说,要营造良好而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可以在校园总体规划、建筑体系、绿化、美化、学校标识等方面体现浓郁的医学文化韵味,让人一进到校园里面就能深深感受到强烈.的医学氛围。(2)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指高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的因素,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反映的是高校独特的办学历史和特色,也是学校社会形象的体现。其集中体现就是校园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校园精神”:常用高度概括、精练的语言以“校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体现出自身校园文化的特色。如安徽大学:“至诚至坚”是指以诚实、诚信和坚毅、坚定为目标的人生修养过程,可视为对人“德”的要求;“博学笃行”是指以渊博、深厚和笃实、诚骂为指标的学行态度,可视为对人“才”的要求。“至诚至坚,博学骂行”8字联系起来解读,虽不外乎“德才兼备”的意思,但强调并突出了对学习目的实践和对人成才的道德要求。安徽医科大学:将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为学校前身东南医学院师生的题词“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确立为校训,弘扬“爱国爱民,献身人类健康”的光荣传统,秉承“兴国、奉献、仁爱”的育人理念,倡导践行"求真、求精、求新”的校风学风。安徽中医学院:“至精至诚”学校的育人理念。取意“大医精诚”,培养医术精湛和品德高尚的学生。“惟是惟新”:学校的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思考中医发展规律,谋划学校发展大事。安徽师大学:“厚德、重教、博学、笃行”;中国科技大学:“红专并进,理实交融”;国家会计学院使用了朱溶基总理的题词:“不作假账”作为校训;医科院校注重救死扶伤,如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训:“秉学厚德擎术济生”。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4
1.3研究的主要内容……………………7
1.4研究思路与方法……………………8
1.5论文创新点与特色……………………8
第2章校园文化概述…………………… 9
2.1概念界定 9……………………
2.2校园文化内涵……………………11
2.3校园文化原则与功能……………………13
结论
校园文化展示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人文底蕴、开拓意识,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明的重要载体以及教育水平的内在标志,从一开始就具有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具有鲜明的个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传承和积淀,也需要推动和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既要长期的坚持也要阶段性的推动,既要对过去的积淀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也要面向未来,进行创新和超越。医学专科院校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专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校的声誉。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物质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充分发挥第二课程在学校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当然,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艰苦努力才能收到一定成效。学校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在参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医学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根据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培育高层次,有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并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建设功效,幵辟具有医学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新思路、真正把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参考文献
1.陈载联.新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吴笑韬,廖云峰.试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1)
3.迟淑清,高登辉.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医教育ECM, 2010,
4.蒋竞辉.浅析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5)
5.杨晓强.高等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三大特征.[J].高校管理.2009 (10)
6.缪顾根.关于高等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 (6)
7.杨迪.周春碚.浅谈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安徽文学..2011 (3)
8.刘颖、张清华的.试论高等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4
9.徐国斌.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 (6)
10.丛喜权.刍议高等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医学研究杂志,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