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缘起与研究的意义
1.1.1选题的缘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和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待,特别是在当下社会体制转型阶段,我国的整体治安形势呈现一定的规律,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尤其是各种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各类社会矛盾持续增多、群体性事件多样多发、刑事犯罪仍在高位运行,由传统安全问题引发的维护稳定任务日趋繁重艰巨,迫切需要我们发挥公安规范化执法队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作用。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要重塑人民公安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既严格、规范又人性、文明的良好形象,公安机关必须忠实践行“以人文本,执法为民”的理念,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执法突出问题,不断推进公安队伍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研究推出一系列利民惠民的措施,而如何有效地将严格、规范、公平执法与和平、人性、文明执法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公安执法的规范化一直众说纷纭,没有统一定论。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A县公安执法规范化的实践经验不仅仅从公安机关自身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更是结合了公安机关执法的外部环境因素,在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理论下,探讨公安规范化执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1.1.2研究意义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公安机关进行了两次公安职能的重要调整,进行了四次大的机构改革,不仅还对人事制度积极改革,而且还公安工作的机制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改革,主要是:一是建立巡逻体制,二是建立指挥中心,三是实行派出所改革和刑侦改革,四是部分地方实行交巡警合并。1这些公安改革都显示出我国在公安执法规范化推进方面的落实的力度之巨。目前,我国公安执法日益公开、透明的环境下,需要不断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进程,公安机关在保证严格、规范、公平执法的同时,又要体现出和平、文明、人性执法,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管理更人性、服务更贴心、办事更便利。
因此,回顾我国公安执法改革的理论基础,系统梳理我国公安执法的现状与特征,从反思公安机关自身和公安执法的外部环境,提出影响我国公安规范化执法的内因与外因,探索我国公安规范化执法的路径选择,对于使广大民警受教育、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公安工作上水平、警民关系更和谐,具有“一招激活满盘棋,,的重要作用。........................
...........................
第2章公安机关规范化执法的必要性分析
2.1是忠实践行“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理念的本质属性
公安机关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一切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的方式、方法都应该被倡导、使用被和被发展。公安规范化执法的直接的目的在于规制公安执法不规范的行为,增加公安机关执法行为的透明性,提升公安执法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提高公安执法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作为忠实践行“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理念的公安机关,公安执法规范化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使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更加切合人民对公安行为的预想,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更少的使公安行为的履行致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公安规范化执法就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使公安机关在履行好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公安规范化执法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公安执法行为的对象是人,公安执法行为的做出势必引起行为相对人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变化,一个不公的行为就是对人民群众合法权利的践踏,所以施行公安规范化执法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极力遏制不规范行为对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侵害,同时也通过公安规范化执法建设的推行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服务能力,丰富公安机关服务内涵,维护好、发展好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2.2新时期公安执法行为被社会自觉认可和服从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特别是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农民不断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系的壁垒,农民在城市内不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对待,冷冰冰的城市里虽然有着农民浇筑的汗水,但是却不能将农民很好的融入于城市的怀抱中,离开农村的农民只能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成为农村和城市中的夹心层,由于该群体人数众多,利益大部分得不到保障和落实,极易激化他们与社会的矛盾。在社会转轨时期的中国,是矛盾多发的时期,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思想正在不断觉醒,人们越加喜欢用理性平和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法律意识正蓬勃发展的社会下,在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里,作为一线的执法的公安机关,就被推上了历史的风头浪尖,对于公安机关以前不规范的“粗暴执法”、“一人执法”、“运动执法”己经不能在有效应对,对于在新时期的历史背景下,要积极回应社会、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公安机关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安规范化执法的行为和模式。....................
...........................
第3章公安机关规范化执法的困境...........................................12
3.1民警思想不重视.....................................................................12
3.2非警务活动基数大........................................................................12
3.3公安机关规范化执法监督乏力.....................................................13
3.4公安机关规范化执法建设缺乏保障............................................14
3.5民警素质参差不齐......................................................................14
3.6公安队伍中腐败问题严峻........................................................15
第4章A县公安局规范化执法的实证分析...............................17
4.IA县公安局规范化执法的内容.....................................................17
4.1.1树立公安规范化执法新理念....................................................17
4.1.2加强执法建设硬件落实责任意识.............................................17
4.1.3依靠技术提高公安规范化执法工作效率.............................18
4.1.4创新公安规范化执法方式回应社会新要求........................19
第5章推进我国公安规范化执法的途径.....................................20
5.1以法治统领公安规范化执法的发展.......................................20
5.1.1借鉴经验、健全法制............................................................20
5.1.2忠实践行“依法行政”理念..............................................20
5.2规范执法保障推进公安规范化执法...................................20
5.2.1规范经费保障.....................................................................21
5.2.2依靠科技规范硬件保障....................................................21
结论
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念,明确“为谁执法”。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的实施,首先,逐步提升公安执法的透明度不一墩而就的过程,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是群众知悉和民警适应,一方面是公安机关对社会、对群众该有什么样的承诺,这个承诺包括是否完成了宪法、法律规定的职责,是否规范、文明、清廉执法;另一方面是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赖,也就是群众的信任度、信赖感。以上另个方面都是建立在警民鱼水情的基础之上,感情众所周知是需要慢慢培养的。从执法透明度根本上来讲,必须由群众去评判执法工作,真正做到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利,即俞可平先生所讲的一样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因为公权力必须要有透明度才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可,才有得以存在的基础,必须接受外界评判,这是执政规律,也是执法规律。..........
“为谁执法”,这是方向问题和宗旨问题。“人民公安为人民”,既是公安机关的基石和灵魂,又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更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本要求。要解决“为谁执法”的问题,就要彻底摈弃将权力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思想,坚决纠正为部门经济利益而执法、为谋取私利而执法、为拘私情而执法等错误。我国的法律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公安机关必须把为广大人民群众执法、服务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上明确公安机关是在为人民执法,公安民警与人民是仆人与主人关系,执法不公,就是对人民的不公,对主人的失职,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因此,每个公安民警都必须克服传统“人治”观念的制约与影响,自觉严格公正执法,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发挥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职能作用,达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一方平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
最后,积极推行执法监督,执法如果没有监督,容易产生违规。因此,必须继续强化强有力的公安执法监督机制,采取切实可行且又有效的措施,切实施行对执法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改变普遍存在的事前、事中监督不力或监督形同虚设,片面注重事后查处的倾向。
参考文献
[l]孙明山.以“二十公”精神统领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J].公安教育.2004,6
[2]熊威.“三E’’原则—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新视角[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4,第69期
[3]曹延彬.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管理学思考[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1,第80期
[41李建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分级管理初探[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8,6,第1期
[5]王高年.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之我见[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6,4,第1期
[6]黄石.关于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s].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1,第88期
[7]张立新.对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公安教育.2005,1
[8]冯永强.对新形势下推进基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思考〔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7,5,第l期
[9]“公安全面质量管理研究”课题组.论公安队伍正规化的主要内涵及建设途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4,总第 116期
[10]张德和.《公安管理与警务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N.Walker. http://sblunwen.com/gazflw/ PolieinginaChangingConstitutionalOrder.Sweet&Maxwell.London.20OO.
[12]SamuelWalker.PoPularJustiee.AHistoryofAmericanCriminalJustieeZnded(NewYOrk: 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64.
论强化教育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构建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