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息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666 论文编号:sb2024042814572352302 日期:2024-05-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文提出了六个假设并依据假设进行了实证模型的设定,在对18家上市银行2013-2022年经营数据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后,首先做了描述性分析,然后在相关性检验通过后对主回归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及异质性检测、内生性检测,最后引入新冠疫情这一调节变量,检验了新冠疫情对于研究内容的调节作用。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十八大以来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金融业不断发展完善的十年。十九大报告首提三大攻坚战,其一为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其中包括金融领域的风险,最新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完善现代化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系统,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同时党和国家出台的文件多次强调要在金融领域不断深化改革,银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核心,自然有着重要作用,如何保持商业银行健康有序发展,保持盈利稳定可控,成为重要研究议题。
2020年全球发生新冠疫情,我国经济、社会在三年新冠疫情期间受到的深远影响,同时商业银行在新冠疫情中受到了很大冲击,一方面,经济低迷造成的居民预期下降使得商业银行客户会减少贷款或者其他非息业务办理,继而转为进行安全性更高的储蓄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说会导致其收入下降而成本增加,势必会影响其净利润。另一方面,严格的防疫管控限制了商业银行正常业务的开展,使得具有服务业属性的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受限,影响其正常经营。从国际视角看,新冠疫情发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对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运营模式的重大冲击。新冠疫情期间,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封控措施和社交距离规定,这导致经济活动的减少和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增加,同时美国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开展了大规模放水计划,在通胀持续走高背景下,又持续加息迫使全球美元回流本土,使得他国经济受到波动。这一系列经济不确定性使得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伴随着商业银行非息业务的快速发展,非息业务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国外对于非息业务与盈利能力相关研究较早也更深入。Smith R等(2003)通过研究1994-1998年欧洲银行业的实证数据发现,除两个国家外,其他国家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确实稳定了银行利润,且非利息收入波动性较利息收入波动性大[1]。Borio C等(2017)研究发现,利率水平会对银行盈利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同时利率结构对于利息收入的积极影响可以超越其对贷款损失准备及非利息收入的消极影响[2]。Yüksel S等(2018)指出GDP的增长可以提高银行业盈利能力,贷款总额与GDP的比值对于盈利能力具有负向影响,所以银行应该发展非息业务[3]。Zangina Isshaq等(2019)研究发现成本效率是商业银行产生非利息净收益的关键,较大型的银行可以从非息业务中获利,但不完全依赖非息业务[4]。Boungou Whelsy等(2022)研究指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会对非息净收入产生显著影响,这是由于非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支出同时减少影响相互抵消,并且低利率是高度不确定情况实现收入多元化的前提条件[5]。同时也有学者会着重研究非息业务对于风险的影响。Wahyu Yuwana Hidayat等(2010)研究印度尼西亚银行业数据,发现在小规模银行中产品多元化程度与银行风险负相关,而在大型银行中二者变为正相关[6]。Pejman Abedifar等(2018)研究发现非利息活动对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没有不利影响,对各类资产规模(包括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及陷入经营困境的银行均表现如此[7]。
在将非息业务与盈利能力结合起来的研究中,有单纯研究二者影响关系的,Saunders A等(2016)在以2002-2013年期间美国1万多家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后,研究发现非利息收入(来自手续费、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及贸易)与利息收入(存款和贷款业务)比例越高,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且破产概率更低[8]。Yudha A等(2017)在研究印度尼西亚国内及外资银行中发现,以ROA(总资产回报率)为被解释变量时,在印尼国内银行中,不良贷款具有负向影响,净息差具有正向影响,非息收入与存贷比影响不显著。在外资银行中,不良贷款率、净息差,存贷比均有负向影响,非利息收入影响不显著[9]。Seungho Baek(2018)通过研究韩国银行业发现,尽管韩国银行努力实现多元化经营,但非利息费用的增长抵消了非利息收入增长,使得韩国银行并未从中获利,因此管理者应更多关注利息收入[10]。
............................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非息业务
非息业务(Non-Interest Income Business)从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为是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除去获得传统利息收入外的业务统称。在解释非息业务之前,要先定义商业银行的利息业务,即产生利息收入的业务统称,参考周正清(2017)所提及,利息业务收入包括存贷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债券利息收入三大类[59]。所以非息业务应为上述三类利息收入业务以外的全部业务集合。
在金融领域中,商业银行除了传统存款业务、贷款业务获得利息收入外,还可以通过提供其他的一系列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来获得其他方面的盈利。其产生原因可以分别从业务需求方与供给方来讨论,需求产生主要是由于金融活动的日渐多元化催生出商业银行客户需求多样化特点,同时上世纪末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为了应对整体规模与市场份额均相对固定的利息业务市场,急于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在既有监管体制下,非息业务还可以逃避监管,商业银行作为业务供给方也乐于提供相应业务,供给端与需求端实现了双向互补,非息业务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商业银行业务分类具有较多种,其中非息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三者关系较为容易混淆。参考黄国妍(2014)在文章中对商业银行业务进行分类时,所提及的非息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非息业务是以收入来源所划分的非利息收入业务;中间业务指不生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资产与表内负债,但可形成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其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资金来源与运用方式来划分;表外业务单独划分,是指不形成既有资产与负债且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但会引起当期损益变化的业务,包含担保类及部分承诺类两大类业务[60]。由此可见,非息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三者内涵逐步缩小,即非息业务包括中间业务,而表外业务是中间业务的一部分。综上所述,三者关系如图2所示。

金融论文怎么写
金融论文怎么写

...................................
2.2理论基础
2.2.1金融创新理论
关于创新,全球最知名的创新理论出自奥地利经济学熊彼特,熊彼特将创新融入经济周期,开创性地提出了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其创新理论核心观点是企业要从内部发生生产技术或生产方法的革新,以获得发展而并非适应环境,而发展即是将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来产生,可以概括为五大类: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通过创新,企业可以内生性创造新价值,以此驱动整个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同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将创新与经济周期相结合,肯定创新对于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对现有经济造成破坏,并开创著名的“创造性破坏”一词,并以创新解释经济周期的波动。
由于熊彼特所提及的创新具有“革命性”,所以当创新出现时必定会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下产生超额利润,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及竞争的加剧,其他同行业企业也会纷纷效仿进行创新,当该种创新的超额利润被抹平,行业利润得到提升甚至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当这个内生性创新被越来越多企业所认可时,整个体系的不断循环,持续助力经济增长,如图3所示。
在金融领域,上文阐述过商业银行也像一般企业一样进行经营活动,只不过其经营产品具有特殊性,但本质仍是企业的一种,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仍适用于商业银行,但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在实践上述创新方式中也产生了不同,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技术创新效果不显著,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在当前发展郊外成熟情况下出现概率也较少,最主要的创新即为产品创新,也可以将金融创新的核心定义为金融产品创新。金融领域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其包含证券、银行、保险等众多金融机构,不可能全部覆盖,综上所述,本文所提金融创新即是对于银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通过创新非息业务,可以有效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在监管体制统一的市场下占据更好的市场地位。基于以上循环,当整个银行业将创新作为行业共识时,可以有利增加银行业盈利能力提升利润水平,在获利同时有更多空间发挥金融业反哺实体经济作用,更好落实国家减费让利政策,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继而带动社会经济建设。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非息业务发展概述 ............................. 22
3.1 我国商业银行非息业务发展阶段 ...................... 22
3.2 我国商业银行非息业务发展状况 ............................ 23
3.3 中美商业银行非息业务比较 ............................... 28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设计 ...................... 37
4.1 研究假设 ........................................ 37
4.2 数据来源 ......................................... 38
4.3 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 38
第五章 非息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检验 ............................ 42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5.1.1 全样本银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5.1.2 国有银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
第五章非息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检验
5.1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节对全样本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三类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在分析各组别样本的特征的基础上,同时也可对比各组别之间差距,分析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指标差异。
5.1.1全样本银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金融论文参考
金融论文参考

首先本文对全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到全样本下商业银行ROA标准差为0.0019,最小值为0.0050,最大值为0.0147均值为0.0096,整体盈利水平较低。非息收入占比标准差0.0784,最小值为0.1122,最大值为0.5109,均值为0.2746。可以看到全样本银行非息收入占比差距较大,非息收入占比高的商业银行已经达到整个营收的一半,而占比较小的银行仅为营收的十分之一,整体样本均值为27%,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占比整体偏低,依靠利率剪刀差盈利现象还较为普遍。HHI标准差为0.0260,最小值为0.0111,最大值为0.1218,均值为0.0463,不同银行间对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与投资收益集中程度差异较大,主要是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在其他业务收入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标准差为0.0592,最小值为0.0886,最大值为0.3367,均值为0.1899,全样本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整体在非息收入中占绝大部分。新的投资收益占比标准差为0.0697,最小值为-0.0875,最大值为0.3918,均值为0.0591。在四种非息收入中离散度最高,反映各商业银行投资能力有较大差别。汇兑损益占比标准差为0.0328,最小值为-0.2591,最大值为0.2056,均值为0.0021,全样本下汇兑损益较为集中,主要是由于全部商业银行面对的汇率大环境相同,只不过在以外币计价的资产配置方面不同所造成。其他业务收入占比标准差为0.0320,最小值为-0.0001,最大值为0.1460,均值为0.0235,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也较大,但数据整体离散度较小。
................................
第六章研究结论、建议及不足
6.1研究结论
基于以上理论及实证研究,本文研究结论如下:
(1)商业银行非息业务收入占比的提升有利于提盈利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与市场化竞争逐渐激化大背景下,商业银行通过扩展非息业务,提升非息业务收入在全部营收中的占比,有利于商业银行面对存贷利息差收窄与面对激烈市场环境时,保持营收的稳定与增长。但这种效应在国有银行中不显著,而在股份制银行中较为显著,可能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体量较大,其客户资源较股份银行更加优质,其利息收入也具有股份银行无可比拟的优势与地位,股份银行在非息业务上有自己独特优势,可以通过非息业务实现弯道超车,以获得更多盈利。
(2)商业银行收入越向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投资收益集中越有利于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
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仍以传统非息业务进行盈利的情况下,相较于公允价值变动、汇兑损益以及其他非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与投资更加考验商业银行主动经营的能力,更加可以体现商业银行员工创造价值的能力,所以二者占比越集中,反映商业可以更好的运用现有资源可以主动创造价值的能力,所以商业银行应该将重心放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与投资收益上,扩大二者占比以提升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