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截止到2012年为止的近十年里,我国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总额翻了五番,呈现出了跳跃式的发展。这种发展得益于两个方面,第一、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加大了在公共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第二、民间资金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也迅猛增加。这种迅猛的发展势头让国内的建筑项目出现了几种趋势:规模日益扩大、施工周期日益增长、施工的难度日益加大、参建单位日益增多。随着这些变化趋势,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信息量随规模扩大而出现激增趋势;参建单位的增多,导致信息传递越来越复杂;工程难度的加大,让信息时效性变得越来越短,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国内绝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建立内部的局域网络,实施无纸化办公,普及计算机和相关管理软件的使用等等。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了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水平。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的不足,包括:参建各方在计算机配置方面存在严重失衡的现象;参建单位之间在计算机使用方面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信息协同管理,甚至还无法实现简单的信息共享能力;很多建筑企业虽然建立起了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但未从根本上改变项目信息管理的理念,系统建设流于形式;不注重信息管理,大部分企业内部没有专门部门和专业人员来负责信息管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无法真正实现信息管理系统优势效用;信息流转渠道不畅,大部分企业仍习惯使用传统落后的信息传递方式,使得信息时效性的问题日益突出。综合上述情况,整体协同水平较发达国家还较落后,信息协同管理方式和现代建筑工程的要求矛盾日益凸显⑴。
……………
1.2国内外研宄现状
彭绪娟从企业管理出发,对企业与项目之间的信息交互,后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筑企业和项目工程之间的信息协调;陈波对项目信息管理和企业协同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企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对企业的所有项目进行科学分析、识别和评价,并实行相对应的管理;张杰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管理内在协同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协同工作中的技术进行讨论,提出了协同软件平台的理论框架;张朝勇等人对如何加强项目的信息协同,尤其是如何在多个项目管理模式中最优分配企业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秦旋等人提出了一种5/S和C7S两种模式的信息协同结构,该结构能很好解决异地项目的信息协同管理问题;冯晋奇等人对企业中的多个项目管理进行了研宄,并在研究基础上构建信息协同模型,对该模型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王君华将协同管理描述为复合系统的结构,并根据此方法对实际项目目标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协同效应;杜栋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优化分配企业资源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并且可以产生资源协同效应;周宇光的观点认为协同管理其实就是企业的不同层次对项目管理进行合理融合并给出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并提出了 5个核心要素,它们分别是安全、进度、环保、成本、质量,工程项目的管理以这5个核心要素为管理目标軸成立提出了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协同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建立在协同信息管理的基础。
……………
第2章工程项目信息协同理论综述
2.1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概念
建筑行业中的工程项目信息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项目决策、实施(施工准备、建筑设计、具体施工和物资采购等过程)以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第二就是在其它与建筑工程项目有关的所有信息,这一方面信息有:项目法规类、项目技术类、项目管理类、项目经济类以及项目组织类等几种信息。上文中提到,从现代意义上来看,建筑工程项目呈现几种趋势:规模日益扩大、施工周期日益增长、施工的难度日益加大、参建单位日益增多,以及这几种趋势所造成信息量激增,信息失效性变弱等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知识经济到来,使得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更加偏重与信息协同方面的管理,信息协同管理的好坏,将成为工程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工程项目信息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它也在项目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都对信息协同管理理论和实际措施方面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宄,并取得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结果。
……………
2.2信息时代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21世纪的建筑工程管理也必然迈向信息管理,项目的核心管理也日益地依赖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早在2003年,国家建设部就颁布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在该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之路就是走信息化改革道路,建筑行业要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通过信息化技术改造自身。随着中国加入_组织以后,中国的经济驶入了一个健康的快车道,国内涌现出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工程,这些市场为中国的建筑企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历史发展平台。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国内企业与国际先进标准融合步伐,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管理经验,是我国建筑企业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但是,在历史机遇到来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历史考验,那就是国内的建筑企业将要逐渐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展模式,走上市场竞争的大环境,这种竞争不仅来自于国内同行业的国有企业、私有民营企业,还有新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建筑企业[14]。所以,我国建筑企业要抓住机遇,看清形势,提高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对于现代的工程项目管理,采用原来的传统管理模式和信息流转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抓住市场开放的机遇,引进国际企业在项目管理特别是信息管理方面的先进管理理念。
…………
第3章工程项目信息协同存在问题分析.......17
3.1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调查研究 .......17
3.2工程项目信息协同问趣分析....... 18
3.3工程项目信息协同问题的本质原因....... 20
3.4本章小结....... 22
第4章工程项目信息协同机制设计与计算.......25
4.1当前工程项目中信息协同机制....... 25
4.2协同模型...... 26
4.2.1信息协同的功能模块...... 26
4.2.2信息协同的范式模块 ......26
4.2.3信息协同技术的支持模块...... 27
4.3信息协同的效应 ......28
4.4计算机支持的协同管理信息系统...... 34
4.5本章小结...... 37
第5章工程项目信息协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38
5.1改变传统信息观念...... 38
5.2加强信息人员培训 ......39
5.3构建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组织形式......39
5.4协同机制的实现过程...... 44
5.5本章小结...... 45
第5章工程项目信息协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5.1改变传统信息观念
工程项目信息化不只是一次技术上的改革,同时也必然是一次在理念上的深层次改革。回顾人类进步的各个历史阶段,总是由思想和理念为技术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我们不光要从技术层面除去旧积习而建立新的制度,同时也要对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理念进行改革与拓展。经过调査研究后,我们发现了当下的传统信息管理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度有所不足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对建筑工程信息化的概念在理解上存在误区,企业对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及应用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通过调研发现,部分企业把信息化建设工程当作是一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而且从企业高层领导一直到基层职工都普遍存在着这种思想。他们误解,信息化建设就是配备几台能够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者是建立公司主页,宣传企业的形象和业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通过计算机制作标书来实现办公室信息化等等,他们以为这做就算是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
…………
结论
本文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协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工程案例调査分析工程项目信息协同在硬件系统配置、信息管理部门和人员、信息流转等三个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相关问题,主要包括:
(1)信息管理硬件系统配置方面。项目各方之间的配置情况极不平衡,并且各方之间的管理信息系统配置相互割裂,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再加上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理念和组织保障,导致配置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充分发挥其真正效用;
(2)信息管理部分和人员方面。目前大部分项目没有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由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兼任现象很普遍。同时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方面也存在问题,大部分都不具备建筑工程专业知识背景;
(3)信息流转方面。工程项目现场信息流转方式仍然是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主要的信息传递媒介仍以纸张为主;项目现场信息流转存在时效性差、有效信息缺乏、无效信息泛滥和信息丢失等问题普遍存在。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