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融合速度加快,集团企业加速扩张,各级业务单位遍布国内外多个地区。然而集团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人员和机构的分散,各级单位组织机构冗余、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影响,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共享服务思维产生并迅速发展,在诸多行业都具有普适性,并在财务管理领域得到成功应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得到集团企业的肯定。中兴通讯于 2005 年率先实践,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功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集团企业,为我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践打开了大门。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看到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紧随中兴通讯的实践步伐,开始构建本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并投入稳定运行。2014 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此份意见书中明确的提出:鼓励有条件的集团企业和大型企业充分利用人员专业化分工和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优势,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推进会计职能从基础会计核算到融入管理决策的拓展。基于这一政策的积极引导,更多的大型集团企业看到财务共享中心的经济效益所在,开始考评财务共享构建和运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价值。根据安永咨询 2015 年对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实践统计的调查报告,从 2010 年开始的五年内,我国财务共享中心的规划与组建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2016 年,国务院提出新的指导意见:已经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中央企业应开展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运行,并以降本增效、财务管理模式转型作为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目的。根据 2018年 FSSC 在中国境内广泛的财务共享调研,在企业规模达到 5000 人以上类别的参访者中,已经建立运行财务共享中心的比例达到 64.58%,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有 18.75%的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组建运行较为完善并取得优异的效果,同时也有45.33%大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组建运行的效果还在持续改进中。
...........................
1.2 研究意义
财务共享服务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和采用,国内对于这方面的案例研究较为丰富,但是由于不同行业有其特殊性,旅游行业企业难以直接照搬其他行业的实施方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组建运行财务共享服务,从中遇到了新的财务风险点。但是国内目前对财务共享中心下的风险因素缺少系统的研究,对于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研究也较为缺乏。在诸多大型集团企业相继实施财务共享的背景下,对 G 集团财务共享实施的案例进行研究,可以为其他集团企业总结财务共享的实施经验,分析潜在的风险防范点,同时增加我国财务共享服务的相关案例研究。
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上世界八十年代率开始应用,至今已经有近 30 多年的发展历程,国外对这一共享中心体系的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而我国当前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虽近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是从 2005 年中兴集团首先组建财务共享中心至今,国内财务共享中心也才经理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应用,且行业差异性大,集团企业在财务共享中心组建与运行上的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在经营环境背景、行业市场形势上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又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国外成熟的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与运行的体系和经验,我国企业必然无法直接照搬。所以,在当前阶段状况下,我国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衡量财务共享中心构建与运行上的关键因素,并从中探究相关财务风险点。本文通过论述 G 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与运行过程,总结该集团在构建运行财务共享中心中面临的困难、关键因素的成功经验和现有及潜在财务风险点。阐述当前阶段下,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要衡量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投入使用进入稳定运行阶段后,企业又应该注意防范财务共享下哪些方面带来了新的风险点。在通过案例论述分析丰富相关财务共享服务搭建及运行的研究同时,也希望能为计划组建与投入运行财务共享中心的集团企业在面对相关财务风险时提供一些借鉴意义,节约系统组建及运行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益。

...........................
2 文献回顾
2.1 财务共享相关研究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集团企业的业务单位数量众多且彼此分散,相互独立的财务处理系统增加了集团统一核算的难度,影响组织运营效率。财务共享中心通过对业务单元的重新整合,创新了财务管理方式,为集团整体提供一套标准统一的业务流程处理方案,规范各级单位的日常财务处理。其搭建基础主要包括财务流程再造、财务数据整合与系统平台构建。融入企业的经营活动,提高各级单位的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财力成本。
2.1.1 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概念最初是由 Robert Gunn 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中组织层级较低的公司通过技术和资源的重新组合,共享组织平台、技术资源和相关人员,增强市场竞争性。Barbara Quinn 认为共享服务的本质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2002 年 ACCA 在其工作报告中提出: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使各级公司可以共享更高级别的业务组织的相关信息和财务经营情况,帮助其更快更好地执行会计功能。Bryan Bergeron (2003) 通过其著作 Essentials ofShared Services 将共享服务归纳总结为“业务部门原本的业务管理职能都重新集中到一个新的业务机构,具有半自治的特征。”这一特征概念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刘汉进(2005)提出:共享服务可以用于人力资本、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以实现资源整合和功能重塑。中兴通讯是研究国内金融运行共享服务的先驱:共享是一种资源创新形式,可以在集团中心的一个或多个地点进行流程、人员、技术的高效整合,从而促进流程简化以及管理标准化。Regina(2014)认为信息化、互联网时代下催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对财务管理模式和流程的一场变革,财务共享中心为企业提供新型战略规划思路、组织架构支撑、流程管理优化,全面提升企业的价值。
......................
2.2 财务风险相关研究
财务风险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风险,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财务风险用来可以分析和衡量企业在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上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对于财务风险的有效把控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2.2.1 财务风险分类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产生于企业的资金债务按期偿还的能力丧失。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筹资活动经常作为起点。筹资活动主要有以下形式,一种是依靠企业股东对经营管理活动的直接资金投入,第二种是用间接的方式从企业外部获取资金,在这种方式下,可以借助债务工具以及股权工具。在运用债务工具时,风险点的主要来源是债务资金的金额大小、利息高低、还款期限长短等方面,如果企业在规定期间内不能偿还债务本金及利息,就会引发相关财务风险的产生。在运用股权工具时,企业主要借助股票在交易市场的发行,这种方式虽然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但是资本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受到市场变化、相关利率波动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产生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会对业务项目进行各种投资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企业的预期收益和项目回报可能存在差异。如果企业项目投资的到期收益远远低于预期,资金收回困难,就会产生投资风险。这种风险从企业项目投资开始时就一同产生,收到投资期限、项目类别、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财务风险评估难度大。投资风险产生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例如战略计划脱离实际、产品生产与市场脱节、市场政策与外汇波动等。

.........................
3 G 集团财务共享案例分析..........................15
3.1 G 集团财务共享实施背景 .....................15
3.1.1 宏观背景...............................15
3.1.2 G 集团企业背景............................16
4 G 集团财务共享下的财务风险分析........................30
4.1 G 集团财务基本情况.................30
4.2 营运资金风险............................32
5 财务风险管理优化方案.......................42
5.1 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42
5.2 加强财务人员转型................42
5 财务风险管理优化方案
5.1 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财务管理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G 集团应当针对问题不断改进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G 集团以“互联网+”理念为基础,利用标准化信息技术模块,有效整合内部资源,构建财务共享信息平台,确保内部信息及时传递。通过财务共享信息平台,可以消除内部信息孤岛现象,实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整合以及共享,加强内部沟通,减少因信息沟通不畅而产生的额外沟通成本。
G 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化平台应当以 NC6 数据库为基础,平台功能模块包括业务项目、会计核算、资金监控、财务管理等。此外,G 集团应当依据内部控制重要点开展系统建设,如专门就资金支付的安全性,能够与银行一同进行收支系统开发,让业务系统和银行网络端口实现有效连接,保障支付安全与有效;专门就票据管理量较大的问题,该集团能够利用管理系统对票据开展追踪,依据单据条码对虚拟票据给予分类管理,报账单与文档等给予互相匹配后进行储存等。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财务风险管理与财务共享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点进行相关文献梳理研究,依据财务共享创建的案例分析,进一步研究财务共享的创建情况及其相关财务风险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内部结构要素进行重新改造、优化整合,从而实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工作运作效率、促进业财一体化进程以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通过上文的分析,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搭建以后,业务与财务工作效率都获得显著提升,在业务处理上可以更为细致、透明,从而加强财务信息工作质量,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减少系统运作的维护成本与人力成本,让各个业务机构在会计处理上实现有效协同。将管理会计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创建相应的管理体系,对财务管理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财务共享服务的建立在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同时,也给集团企业带来了新的财务风险。①在营运资金管理上,由于总部与各级子公司业务范围与职责不尽相同,预算编制目标往往会产生较大差异,且受到不同业务差异性的影响,财务中心对资金监控还未形成成熟统一的考核体系。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也对资金管理的安全性产生较大风险。②在存货管理方面,各业务单位主营方向不同,资金与存货协调难度大,受市场波动的风险,存货销售计划制定错误及管理不善往往会引起滞销,阻碍集团最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③在价税管理方面,由于集团企业业务单位分散的特殊性,商品价格受到政策变化及市场季节变动的影响大,外汇波动也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巨大影响。税务产生与申报的分离,对税务信息质量产生了新的挑战。④在财务人员的管理培训上,由于新型管理平台的引进,原有的一些财务工作可能将被智能化平台取代,造成人员冗余的现象,随着业财一体化的推进,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了管理培训难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