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下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范文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4524 论文编号:sb2020120114484233733 日期:2020-12-0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旨在总结出影响零售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同时以零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调查基础上运用文献综述法,从价值链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商业模式中“价值主张、客户模式、基础设施、价值实现”四个方面的客户细分、客户关系、产品和服务、渠道通路、重要合作、关键业务、核心收入、收入来源和成本结构九个要素对零售业企业发展的影响作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我国始于2015年末,其核心是提升供给端应对市场不断变化的能力以服务于需求端。而零售业作为供给侧及需求侧两者的重要桥梁,其发展决定了供需关系的变动。就社会层面看,零售业连接商品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它的发展创新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并关乎国计民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高效使用,众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了解市场信息,首选快速便捷的线上购物,此时实体零售业固有模式受到巨大冲击。1997年太平洋百货的建立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由企业的建立,到发展繁荣,再到电商竞争阶段,发展至最后的低谷阶段。在2017年,由国内发展到国外,大量的实体店关闭甚至演变成了社会的“风潮”。零售业只有进行创新升级,才能在困境中生存发展,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环境的变化促使传统零售业必须以创新打破盈利的瓶颈以实现企业的发展。随着众多实体零售商的转型升级,新零售时代到来。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文件》,有力推动了实体零售业的创新发展,促进零售业在深层次充分与电商、上游供应商及物流企业等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发展。
过去五年中,共享经济在全球的发展态势强劲有力。在世界价值最高排名的前二十企业中,共享经济企业占比达到七成。共享经济是将大量闲置的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重新整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共享经济逐步发展为闲置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共享平台。需求者可以更低的交易价格实现获取共享资源的目的,达到最大程度的资源配置使用率,最终供给端和需求端双方实现红利分享。所以,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自出现就发展势头强劲,已涵盖到汽车、房屋、教育、金融、医疗等众多不同的领域。它为企业和个人重组资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达到最佳配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共享经济的研究
共享经济的概念最先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者为国外研究学者Marcus Felson和Joe Spaeth,其研究侧重于个人汽车租赁及共享,称之为“个人对个人”的一种全新的合作消费模式,可实现交通成本的有效控制。由于信息技术的改革,共享经济也随之更新得到快速发展,成为近几年最为活跃的商业模式,所涉及的经济领域日趋增多,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Richel Botsman&Roo Rogers(2010)[1]通过分析了大量实际案例得出了三种共享经济。分别是有形产品使用价值付费到产品服务系统,及咸鱼资产二手交易的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系统和虚拟资产相互分享的合作生活方式系统。在这一方面,Acquier A(2017)[2]从产能过剩方面去研究共享经济,他认为应该将个人占用的过剩资源分享给其他社会成员使用且得到一定的收益。共享经济是协作多于竞争的经济,这是Murillo D(2017)[3]的观点。他认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经济中,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比社会资本更加重要。消费者十分重视物品使用权,其重视程度已超过了所有权。在如今生活中人们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的消费理念。共享价值已经取代了交换价值,共享经济带给原有的经济模式以彻底性的变革。Xuemei Wua,Qiang Zhib(2016)[4]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的角度,将共享经济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联系起来。调查表明,共享经济对上述可持续方面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评价体系证明其相关性。
(2)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
商业模式概念最早在信息技术或其他的信息管理研究资料当中出现,表明了企业日常事务管理的各类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的关联性。国外研究学者研究数据模型以后,便采用了Business Models这一全新的概念。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等发达国家互联网经济率先发展以后,企业的商业模式永远都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与此同时,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逐渐开始扩展到信息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面。
图1.1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共享经济相关理论
2.1.1 共享经济的概念
1978年美国学者Marcus Felson和Joe Spaeth提出了共享经济的概念,二人主要研究个人和交通工具的基本性质,对其解释如下:“个人对个人”相互协作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达到控制交通成本的目的。近些年,“共享经济”由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快速更新获得新的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话题,其覆盖的领域也逐步扩大。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十三五”阶段发展思想,共享发展理念包括了从经济到社会再到文化等多个层面。2015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以分享、合作形式促进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我国的共享经济。
从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看,共享经济使得个体或公司都可以作为商品与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所以出现了巨大的“产量供给池”与“服务需求池”。它冲破了一般的商业活动中介[1,12],共享经济中心无疑变为灵活的“新中介”。更多有关共享经济的定义,其他学者多有说明,与上述观点差别不大。
在本文看来,共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所有的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已达到适应消费者多元化的经济活动需求的目标。共享经济初期只是对个人层面的资源信息整合,慢慢发展到进行有组织、有规模的企业资源的整合发展,增大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认为闲置资源不仅包括个人消费方面,同时包括生产能力,相关的生产领域和物流交通方面。因此,对共享的主体来说,其一包含了个体之间的共享,如像Uber、Airnbn等;其二包括个体和组织之间的共享,主要体现在生产方面必须充分利用重资产高价值资源的使用价值,开发闲置资源,增大相关资源的利用率。本文的主要观点是,能够满足人们重要需求的共享更适合个体间进行选择,像房屋,汽车方面的共享资源主要以解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个体的选择更加趋向于能实现个体价值的无形资产的共享。将来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间的资源共享更应该向一些高端制造领域发展,建立企业间高端领域的资源共享,以此来减少生产的成本,加大对资源的利用,形成双方共赢局面。
..............................

2.2 商业模式相关理论
2.2.1 商业模式概念
商业模式概念由于研究的侧重点、研究角度及研究方向的差异,出现了整合、战略以及运营、经济类等定义的区别。各种概念角度各有侧重,并非截然不同,界限分明。
传统商业模式的运作过程,一般有以下五个环节[56]:第一,制造商通过调研流通商及消费者,明确大众消费意向,并作出消费意向预判。其次,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对结果进行预测,再由制造商生产产品。最后,由制造商将产品传递给经销商,消费者和经销商进行交易,完成交易之后,消费者把自己的产品体验进行相关评价,自己的购买需求信息不断反馈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将消费者的有关信息传递给制造商,制造商经过改进组织下一次生产过程。这些过程之间相互传递不断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开始分层,一层就是企业和生产商的内部流程,涉及到上中下游产业链上不同公司间的交易,冗长的产业链增加了交易成本;而另一层就是企业和消费者间的外部流程,连接起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分别有中间商、分销商、渠道商,达到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外部流程中自然会出现多个节点,形成了交易成本的累积。最终得出,一般的商业形式包括多个环节,供给方通过复杂的产业链条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而整个生产上持续累计的交易费用最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一般的商业形式如图2.2所示。
图 2.2 商业模式运作流程
..............................
 
3 共享经济与零售业发展现状分析......................... 19
3.1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19
3.1.1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9
3.1.2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发展现状................................ 22
4 共享经济下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和作用机制分析........................... 33
4.1 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构建................................... 33
4.1.1 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33
4.1.2 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依据.............................. 34
5 共享经济下零售业商业模式实例分析................................ 43
5.1 案例选择...........................................43
5.1.1 案例选择标准与资料收集.............................. 43
5.1.2 案例企业简介................................ 44

6 共享经济下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6.1 零售业商业模式要素创新
从价值创造和产业链发展的纵向加横向角度看,传统零售业可通过改变要素来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具体包括:
第一,提供部分商品租赁取代出售。相对于低价值商品,顾客对高价值商品的使用意愿权高于拥有权,因此零售业随顾客意愿改变传统消费观,采用出售使用权的方式至关重要。以 Apple 公司为例,2017 年其公司推出 Iphone 租赁出售方式,消费者通过每月支付固定的租赁费用来取得手机的使用权,以 12 个月为一期间隔,每一期间随产品升级提高相应租赁费用。这一措施对买卖双方带来相同的利益,消费者采用原来价格的优惠力度取得使用权,供应商使当前产品毛体率提高,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加用户数量和满意度,增加自身与顾客的粘性。
第二,扩大共享经济下的平台资源。如今经济高速时代,商品消费速度随之加快,
新旧更替加速。传统零售业应积极响应此倾向,运用其自身优势发展共享平台以分类整合闲置资源。以国外瑞典宜家为首,设立独立品牌的二手交易网站,消费者以会员和商业名义进行二手商品的买卖;国内二手市场以闲鱼平台为例,分别以同城、类别进行多种分类进行闲置资源的再利用。这些措施不仅单方面加强资源再利用,同时商家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升形象,也增加客户对商家的忠诚度。
第三,实现企业自有客户共享化。客户作为零售业的横向产业链的终端,自零售业发展以来,以封闭式的客户资源模式运行,但在共享经济环境下已不再适用,零售业可以此为契机,利用其共享性共享客户资源。如国内步步高每年有近十亿的客户流量,超3000 万的固定会员,步步高利用其庞大的客户体系与其他商户如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形成战略联盟、客户共享。直观步步高看似失去了自身的核心客户源,但一方面步步高原有的线下客流通过共享扩大线上客户的数量,另一方面使得其他中小企业增加客户流量,加强了与步步高的商业合作,实现了产业价值最大化。
...................................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共享经济时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技术持续进步,消费者消费观念逐步改变,零售业正面临着挑战和机会兼具的共赢时刻。以传统单一的商业模式运行的零售业已逐步被社会淘汰,传统零售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已是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归纳,依托共享经济的大环境,以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对零售业发展的影响为主题,旨在总结出影响零售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同时以零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调查基础上运用文献综述法,从价值链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商业模式中“价值主张、客户模式、基础设施、价值实现”四个方面的客户细分、客户关系、产品和服务、渠道通路、重要合作、关键业务、核心收入、收入来源和成本结构九个要素对零售业企业发展的影响作用。
以共享经济为背景,从商业模式角度对零售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共享经济环境下,以价值主张为创新重点要素的系统新创新是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行的有效途径。关系与共享经济大环境、供给侧改革和“互联网+”的国家政策,价值主张这一关键要素正是体现了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消费者中心理念。同时,基础设施中的技术革新是共享经济环境下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条件,正是由于技术的发展对当下零售业的消费者体验度和运营资本效率有了积极作用。
(2)零售业的未来发展趋向于多功能多区域业态融合线上线下的发展模式。跨界的多功能融合填补了消费者单一领域体验的不足,区域性的经营模式减小服务范围使得消费者需求更为定位精准,提升其消费体验,同时线上线下的综合模式利用数据驱动核心对传统的经营模式进行了优势互补,与现代技术相匹配进行共同发展。因此在大环境下零售企业应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数字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的的运营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
(3)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一大转型是未来共享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基于以价值主张为起点的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共享经济大环境下的关键因素,其中消费者价值创造是价值主张的中心,因此加强现有的物流配送体系并配合供应链体系的改进是未来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力点。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