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市电动汽车充电站PPP项目的VFM财务管理评价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677 论文编号:sb2019080211060827484 日期:2019-09-1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产业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出行水平的日益提高,公共充电设施面临着供需的空缺。充电站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其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也使得政府偏向去选择更加物美价廉的公共服务和产品。目前国内在运营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但充电站投资成本过高并非亏损的主要原因,究其本质是由于政府主导建设充电站的背景下,资金利用率低、监管不严、挪用政府补贴款造成的。因此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逐步开放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建议利用公私合作制度(PPP 模式)来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
作为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重要窗口,PPP 应用在电力、污水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截止 2019 年 1 月底,全国 PPP 项目库总数达到 8713 个,项目总额达 20 亿,同比 2017 年底翻了一倍多同比增长 47.3%。PPP 项目如此快速的发展在库项目个数,这表明 PPP 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鼓励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领域推广 PPP 模式。
根据充电行业的 2015-2020 年的五年发展指南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关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全国的集中式充电站在 2020 年底前需到达1.2 万座,以适应未来全国电动汽车保有总量到五百万辆的需求。预计到 2020 年底,全国的充电站设施服务对象将覆盖物流、公交车、私家车和医疗消防等领域,覆盖范围由城区非主干道到近郊。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属于初期过渡阶段,前期赢利能力有限,较大依赖于政府主导建设。
由于国内目前针对 PPP 模式的研究还不具备规模,对于电动汽车充电站领域应用的研究很少。面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发展瓶颈,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或产生多种的障碍。本文基于 PPP 相关理论,以 W 市电动汽车充电站为例,剖析了其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物有所值评价作为关键的量化分析工具,衡量和判断PPP 模式是否值得,积极探索了公私合作的规范化,希望为其他地区的充电站建设项目引入公私合作制度有指导作用。
...............................

1.2 文献综述
本文的文献综述从公私合作制度和物有所值评价(VFM)两部分展开,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整理,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1.2.1 公私合作制(PPP)相关研究
英国政府率先提出了 PPP 模式的概念,又名公私合作模式。PPP 的出现则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 70 年代,各国政府普遍面临财政紧张以及民众对公共基础设施需求增加的双重压力。英国作为世界上 PPP 发展最成熟和体制最完善的国家,其对于 PPP的评判标准体系纷纷被其他国家学习。因此英国被认为是 PPP 的起源,随后全球范围内都以英国的公私合作和物有所值评估体系为原型发展本国的研究和实践。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开始引入 PPP 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试点,逐渐具备了本土化的特征。
关于 PPP 模式涵义的研究。王盈盈,柯永建(2008)认为 PPP 包括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其中广义的 PPP 指公共部门与私人机构订立特许经营合同形成的一种长时间伙伴关系,目的就是双方通过资源交换到达优势互补以降低成本;狭义的 PPP则是将此种方式看作是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融资模式[1]。詹镇荣(2003)其将公私合作定义为跨部门跨组织的一种资源合作共享为了达成某一目标而进行的长期的、灵活的伙伴关系,认为公私合作模式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协作处理事务的情形[2]。伍迪和王守清(2014)都认为 PPP 的实质是通过合作关系将部分风险转移给社会资本,共同分担社会责任及共创可分享之成果,认为 PPP 的实质是通过合作关系将部分风险转移给社会资本,政府部门的自留风险为土地、外汇、法律变更等风险,需要由政府自行消化;私人部门承担建设运营风险和市场需求等风险[3]。王仁平(2018)认为 PPP 的实质是社会资本获取合理回报,利用运营投入资金形成的资产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得到收益。PPP 基础是政府的一种择优选择方式,推行 PPP 模式的初衷和相应的经济实质,不应被视作政府负债[4]。刘薇(2015)认为 PPP 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政府采购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风险共同分担、收益共享和合作关系,通过契约合同达成合作是实施公私合作制作的重要意义[5]。亓霞(2009)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我国 PPP 模式全生命周期内的全部的风险进行分析,分别从政府和民营社会资本的角度,归纳了主要五种风险因素并阐述了主要他们之间的联系[6]。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PPP 的基本理论
PPP 模式是指公共部门(public)与私营机构(private)通过协议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partnership)的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国内译为公私合作制或公私合营模式,主要应用自来水、市政基础设施、污水垃圾治理、轨道交通、农业生产等领域。通常被看作是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基础环节工作,并通过多元化的形式获得一定的合理预期回报,公共部门则负责项目的监督和考核。
2.1.1 PPP 的内涵与特征
PPP 模式是政府与由社会上的民营与私人部门投竟标单位组成的具有特殊目的公司,双方的合作关系通过 PPP 合同订立,由共同成立的合伙公司或者机构全程负责项目实施的融资、建设和运营。PPP 含义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作为管理工具,指政府部门为了实现高效管理的目的,弱化政府管理职能,另一层,则是项目融资的工具,主要是解决资金问题。
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PPP 模式获取收益的能力不同,结合上文对 PPP的定义和不同地区对公私合营制度的理论阐述,从中可窥出其共通之处:PPP 模式具有的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关系;二是收益的共同分配,;三是风险的共同承担。
在合作关系方面。与其它一般项目模式不同,PPP 模式强调的是一种伙伴关系。这种合作涉及部门众多,参与主体关系脉络错综复杂,合同手续也繁杂。然而 PPP的成功运行依托这些合作关系,伙伴关系长期维持的核心在于平等,不同于一般的合作关系,PPP 模式将政府和民营资本连结在一起,其中一个典型特征是政府与由社会投资中标单位共同成立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由负责建设运营的主体机构全程完成合同期内的经营及管理活动。
在收益调节方面,
PPP 模式虽然由私人部门负责建设运营,但做到让私人部门完全的自负盈亏还是有很大困难。不是简单的按照股东份额进行收益共享,政府虽然参股却不按照股份分享收益。这是为了使收益和风险合理分配,政府负责监督运营的私人部门保证其合理的利润,私人部门以最佳组合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带来社会效益。这也是 PPP 模式能够保持长久合作关系原因之一。
...........................

2.2 PPP 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区别
2.2.1 PPP 模式的优缺点
简要地说,PPP 是一种参与双方为了达成伙伴关系而签订的合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都由私人部门承担,而政府则负责监管。创痛的政府财政支出采购模式,是由政府来完成建设,经营成果的好坏都与政府无关。同时,很容易造成资金流失和缺乏动因区提高质量和效率。通过 PPP 模式可以解决传统模式的这一通病。将建造和经营都交付予社会资本,由同一主体完成会给项目整体带来积极的影响。对于风险的把控和分担、对市场的激励作用等等益处都是传统采购方式无法带来的。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同样 PPP 模式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它在前期审批手续复杂、合同涉及主题众多、融资难度大,而且针对不同行业需要制定高水平的评价模型等等。但是换个角度,这些都无形中提高了项目完成的质量,为顺利开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多一份的保障。
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合作关系通过订立合同达成,是一种社会资本与政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长期伙伴关系。政府在项目前期达成协约,与社会资本开展了全生命周期内项目的融资、建设到运营的的深度合作。推广 PPP 模式不仅能有效化解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和债务负担,促进了政府由参与者向监管者的身份转变,无形中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同时社会资本也开始成为现代化公共设施建设的参与者分一杯羹,逐步实现双赢。
...........................
3 W 市电动汽车充电站 PPP 项目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19
3.1 W 市电动汽车充电站 PPP 项目的实施现状...........................19
3.1.1 运作 PPP 模式的环境良好..................................... 19
3.1.2 PPP 的参与主体及职能定位单一................................ 24
4 W 市电动汽车充电站 PPP 项目 VFM 财务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33
4.1 W 市电动汽车充电站 PPP 项目基本假设........................33
4.2 W 市电动汽车充电站 PPP 项目 VFM 财务评价模型构建......................34
5 完善 W 市电动汽车充电站 PPP 模式的对策建议..............................51
5.1 建立以 VFM 评价方法为核心的财务评价体系........................ 51
5.2 明确 PPP 模式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体制..................... 52

5 完善 W 市电动汽车充电站 PPP 模式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以 VFM 评价方法为核心的财务评价体系
我国出台的 PPP 项目指南中明确需要进行 VFM 评价。目前国内关于 VFM 体系的实践应用经验略显匮乏,实践过程中定量分析所需要的数据不充分、前提假设支撑力不足。各国现有对于 PPP 模式的评价方法研究的较为丰富,但都万变不离其宗以物有所值为基本框架。
政府和社会主体作为 PPP 项目的其中一员,都有各自的判断标准。对政府来说,评价的主要考量内容有三项:必要性、财政承受能力和风险分配。VFM 评价主要解决采取 PPP 模式的必要性;政府的财政承受力和风险分配管理主要解决是否能使用PPP 项目的问题。对于社会投资方来说,往往关注自己的投入能否获得合理的回报,需要项目的的投资收益率和自己预期的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项目有利可图投资者才会投资。核心是对有关指标的量化处理,在错综复杂的协议条款和资料文件中找到核心要素和利益点。
在 VFM 评价模型中,风险因素、折现率和竞争性中立调整作为重要的影响参数,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对于某些基数和指标的选择也未制定统一标准。因此不同的 PPP 项目,其建设周期、投资规模、风险分担、竞标条件和服务类型的不同,估算值也不尽相同。在 VFM 评价过程中,对这些特殊问题需要单独考量,这些因素都作为对 PPP 项目的取舍因素。相对于传统评价而言,考虑到了采取 PPP 模式的必要性;政府的财政承受力和风险分配管理主要解决是否能使用 PPP 项目的问题。对于社会投资方来说,往往关注自己的投入能否获得合理的回报,需要项目的的投资收益率和自己预期的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项目有利可图投资者才会投资。
............................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