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治理框架下的基层政府“痕迹主义”生成逻辑与治理优化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633 论文编号:sb2022080911452249233 日期:2022-08-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对乡镇治理工作过程中“痕迹主义”现象提出了交易成本的理论框架,试图从“制度环境一个体心理与行为选择一组织治理模式”三重逻辑进行剖析。首先,制度环境约束体现在路径依赖、意识形态约束、资源约束等三个方面。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持续推进,从严管党治党是坚定不移、不可动摇的前进方向,不断进行自我革新是我党永葆青春的不懈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40年宝贵经验之时,也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从严治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伴随着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形式主义”问题被各界广泛关注。反对“四风问题”,打击腐败成为学界、政界热议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习近平总书记检视政府工作的过程中观察到形式主义的新表现,指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由于党中央对于“形式主义”的再度关注,“形式主义”、“四风问题”回归公众视野,一度引发强烈舆论的反应。虽然对于形式主义的治理工作从未停息,一直贯穿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从过去的“延安整风”到“三反运动”、“反四风运动”再到十八大以来持续推进的遏制形式主义行动,但由于问题具有顽固反复的特性收效甚微。中纪委意识到问题之严重,加大惩处力度开启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将“形式主义”与“痕迹管理”与之联系,并指出痕迹主义带来的弊端。在谈到党内政治生态问题时指出,“解决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中出现的问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②乡镇治理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而形式主义在基层治理中出现的新变种,形式不断翻新、内涵不断流变,影响党内生活和社会生活,削减基层治理实效。从基层政府角度出发,必须提升基层治理实效,优化基层治理路径。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痕迹主义”是中国基层治理过程中运用痕迹管理技术手段出现异化的“中国现象”。国外学者还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但形式主义一直是公共行政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外学者从众多视角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研究态势具有浓厚的西方公共行政色彩。研究大多集中在行政管理领域,研究对象一般为大型企业组织而不是政府部门。
早在20世纪初期,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ax Weber)就围绕行政官僚进行研究。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为西方文官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官僚制理论重视组织内部具备层级制的权力体系、文书形成正规化、非人格化管理②。组织内这些特性的存在为行政系统的形式主义问题提供了制度条件。诺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对官僚组织中出现的形式主义表现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对于组织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并提出了“帕金森”定律。通过观察官僚组织发现自我臃肿化倾向严重,这种倾向让组织机构患上“伪适应症”,显著特征就是组织体系庞大且忙碌,且“忙碌无效”的活动对于组织没有任何切实帮助,它是形式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帕金森通过观察得出,组织特性可通过组织设备来作为评判标准,工作场所是杂乱不堪还是金碧辉煌,就预示着组织的工作效率的高低。一般来说,越是忙碌有效的组织工作场地越是杂乱不堪,越是效率低下的组织越是重视工作场地的豪华程度,是极具形式主义的表现。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Peter)通过观察多个组织中不能胜任的案例得出了彼得原理,它揭露了阶层制度之谜,剖析的组织中为何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并为行政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等级制的组织之中,每个成员都将晋升到他无法胜任的工作职位。当组织成员无法胜任所在的岗位时,工作效率降低、人浮于事、过于关心细枝末节、逃避责任现象将会一一显现。美国管理学家W·A德莱尼对于彼得原理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列举了不胜任工作者的典型特征,以及如何克服彼得现象。为深入研究行政工作中形式主义问题拓宽了道路。
.........................
第2章核心概念与理论分析框架
2.1核心概念界定
2.1.1痕迹主义
“痕迹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通过对工作过程中留存资料进行考核,来监督和检查行政人员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不仅让考核虚化的问题得到改变,而且明确了绩效考核内容,①一旦痕迹管理超过限度则导致其工作失去了能动性和灵活性,②官员行政责任的异化、政绩观的扭曲。痕迹主义脱胎于形式主义,单从词语本身意义来解释,形式主义一般是指只注重事物形式条件,却忽略事物实质精神内涵。但这种解释在实际运用中,过于模糊、空洞缺乏具体内核。于是本文将问题聚焦于具体案例,在多地报道查处的形式主义案件中,问题的典型为基层工作中的违法违规操作。而中纪委则将形式主义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贯彻落实工作表态的多行动的少;进行调查研究只是走过场布虚景;工作成绩只重视包装、形式而不在意实效;起草文件都是抄拼凑;履行职责只是向下移等等。习总书记看到了“形式主义”和“痕迹主义”两者之间的联系,认为当前的政府工作中普遍使用“痕迹管理”,但往往变成了,重“痕”而不重“绩”,留“迹”却不留“心”。媒体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认为“过度留痕”所导致的形式主义问题,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痕迹主义”。面对这一现象,学界也从各个学科出发,进行了充分的探讨。而我们所讨论的“基层痕迹主义”,是指基层政府在面对上级政府督查考评以及下达的工作指标时,以完成“留痕任务”为工作目的,而生产出来的表格、报告、图片、影音等工作材料。
2.1.2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概念雏形最先是由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和康芒斯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发展依赖于巴纳德和西蒙的“行政管理科学”。随后威廉姆森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阐述。约翰·康芒斯首先提出交易的概念,认为交易介于劳动生产与消费快乐之间,交易是活动最基本的分析单位,其中内在包括冲突性、相依性和秩序性,由社会的集体运转规则所决定,是个人对具体物品未来所有权的转让与获得。
2.2交易成本理论下基层痕迹主义:一个分析框架
交易成本治理以“交易”为分析单位,以契约关系治理为核心,意在通过契约关系的管理来提升组织治理绩效。而契约关系的治理绩效又同时受到制度环境和个体行动者的影响。其中,制度环境决定了游戏规则,个体行动者则主要受到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动机的影响。
一方面,受到路径依赖、意识形态约束、资源约束的共同影响,中央集权历来是中国国家治理结构的核心特征,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环境特征。这些制度环境性因素影响乃至决定着国家治理模式的选择,使得在中央集权体制下自上而下发起强制性契约推进国家治理成为了中央治理者近乎唯一的选项。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意识形态性质的、负全面责任的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必然会努力吸纳与代表民意②,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自己治国理政的核心目标,而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升级,从单一走向多样化、从基础性走向发展性,人民不再满足于温饱或小康,对就业、公共服务、民主、法治、生态环境等均有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为了迅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中央治理者不得不发包新的治理任务给地方各级政府,这进一步导致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交易频率的提高,进而超出了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履约能力范围,这是催生基层痕迹主义的重要前提。此外,为了保证中央发起的强制性契约能够得到忠实履约,中央适应性地采用了交易成本较低、以“数目字管理”为核心的技术治理手段来监控下级政府的履约情况,即渠敬东等人所谓的“将指标管理和技术治理结合在一起”③。而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考核指标不再是单一的GDP增长,而是适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变化逐渐演变为多维度指标;相应地,中央与地方就国家治理任务展开的交易频率也逐渐增加。
.............................
第3章基层“痕迹主义”的表征与危害——以湖南省X市Y乡镇治理工作为例....16
3.1研究方法的选择..................................16
3.2研究对象的选择..................................17
3.3研究对象的介绍.................................................17
第4章交易成本理论框架下的基层痕迹主义生成逻辑.................................32
4.1国家治理逻辑:制度环境和有限理性约束下的强制性契约....................32
4.1.1制度环境约束下的资产专用性投资和高昂交易成本......................32
4.1.2有限理性下国家治理手段的有限性...............................35
第5章基层“痕迹主义”治理路径优化........................................41
5.1在基层推进居民整体性绩效评价,降低交易频率....................................42
5.1.1推进居民整体性绩效评价..............................42
5.1.2把握考核频率的高低,降低交易频率............................43
第5章基层“痕迹主义”治理路径优化
5.1在基层推进居民整体性绩效评价,降低交易频率
降低交易频率的关键不是明确减少国家治理任务,而是在提供明确治理任务清单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碎片化的、以内部评价为主的基层政府绩效考核方式,推进结果导向的居民主导的整体性政府绩效考评,减少使用“一票否决”方式对基层造成的压力扭曲,尤其是减少“材料为王”现象的发生。换句话来说,地方政府不能既做“答卷人”,又做“阅卷人”,需要充分积极调动整个社会资源来解决这个问题,形成以结果导向的居民主导的整体性政府绩效考评,通过制定一整套详细的监督方案,减少代理人机会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促使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契约的相关规定,尽可能降低交易频率,从而减少交易成本。作为承担全面责任的政党,党中央驱动下的国家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满意是关键,也是最终的衡量尺度。同时,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地方文化存在较为明显差异,进而居民的诉求也存在明显差异,“一刀切”式的绝对绩效目标设置和绝对绩效考核方式均是不科学的。
5.1.1推进居民整体性绩效评价
推进居民整体性绩效评价,可通过在适当减少以“项目制”为代表的自上而下的治理任务分派基础之上,把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绩效评价的权力赋予辖区居民,通过居民的整体性绩效评价来判断基层政府治理工作实绩。绩效评价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决定了绩效评价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评价原则、结果利用等。居民作为基层治理服务主体在政府效能评估中应该得到重视,居民参与绩效评价既是基层治理效果得以评价的过程,也是居民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过程,也为公众与基层政府的互动建立了一个有效平台。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
结论
形式主义在基层治理中出现的新变种,形式不断翻新、内涵不断流变,影响党内生活和社会生活,削减基层治理实效,阻碍乡村振兴的进程。从基层政府角度出发,必须提升基层治理实效优化基层治理绩效,破除痕迹主义危害。本研究立足于现实,在基层治理形式主义问题出现新变种“痕迹主义”的背景之下,对前人己有研究成果进行详尽的梳理和评述,转变以往从个别因素影响切入,阐释逻辑缺乏系统性,未能全面考虑制度环境、个体心理行为选择和组织生存与发展逻辑间的相互作用。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到乡镇一线、进行实地走访,与村民、村干部等乡镇工作人员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分别站在不同主体的立场之上,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剖析Y乡在基层治理实践工作中存在的“痕迹主义”问题,并借鉴交易成本理论的层次分析框架,经过理论梳理、框架搭建、深入观察基层政府,从宏观制度环境、个体心理与行为选择和组织的治理模式选择相结合系统地分析基层痕迹主义的生成逻辑,并提出解决困境的对策,期望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对乡镇治理工作过程中“痕迹主义”现象提出了交易成本的理论框架,试图从“制度环境一个体心理与行为选择一组织治理模式”三重逻辑进行剖析。首先,制度环境约束体现在路径依赖、意识形态约束、资源约束等三个方面。不同层级政府间的约束组合模式导致中央治理者的过度资产专用性投资和高昂交易成本。基层政府借机以工作留痕取向压倒治理取向,基层治理采取表格填写的方式加以应对,非但没有完成工作的目标,反而痕迹主义的指向无法将行政资源落到实处。逐级发包下来的国家治理任务实际上就形成了“强制性契约”。上级政府没有意识到其自身利用垄断地位所发起的强制性“交易”或者说订立的强制性契约频率太高,已经远超出了基层政府的承受能力。基层政府在面临强大考核压力下,缺乏足够的讨价还价权力,只能“疲于应对”,努力履行契约。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执行高频率强制性契约。如此,工作的重心将会放错,仅仅是为了上级单位的监察,欺骗上级就成为了他们相对理性的选择。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