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1.1 论文背景
信息化时代就是利用信息来创造价值的时代。信息化时代按照托夫勒的观点,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大约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其代表性象征为“计算机”,主要以信息技术作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并开发新知识。在信息化时代里,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的运营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教育体制。由于传统教育的运营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因此,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发表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学校运营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1993 年 9 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 NII)的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又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得提出,“教育信息化[2]” 的概念应运而生。教育信息化环境是指用于学习的环境,即用于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信息的学习环境。
教育信息环境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 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援系统、用于各种教育资源及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新世纪人才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化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和用于学习的基本能力,是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有效通行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乃至全体国民的信息化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需要培养大量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教育信息化应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培养出大量的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它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1.1.2 关于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述
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设计属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种,对于校园网、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等关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有多种的提法。但是每种关于信息化建设提法主要是根据不同侧重点、不同内涵以及不同的外延而提出的。1990 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提出了数字化校园(Digital Campus),与此同时他还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名为“信息化校园”的大型科研项目。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数字化校园的概念的提出,信息高速高速公路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进而“信息高速公路”被提出。
到了 1993 年 9 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以 IT 技术为保障,以 Internet为载体,从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应用为核心的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 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 highway)的计划。20 世纪 90 年代,以 Internet 为载体和以 IT 技术为保障的“信息化校园”,“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经济”等提法开始在中国迅速发展,并且随着这些提法的不断明确以及应用的不断扩大,以知识为传授基地的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之路也很快的被我国的国家教育部所重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不断涌现,国家教育部从 2002 年开始,着手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中包括增加高校的教育信息化设备、培养教师的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以及推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动力等措施。
在我国,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为基本技术特点的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国内各高校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如何将 IT 广泛地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已成为实施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明确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定位,国家政府部门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此,国家在重点支持并加快以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并建成一批网络学校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尽可能完善高等学校需要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快公共服务体系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改善高等学校的信息环境等。至 2005 年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的全部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和部分初中、小学均能联接国际互联网。
第二章 系统相关理论以及核心技术
2.1 面向对象技术
将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物理实体,比如:小汽车、苹果等,在计算机中映射和体现出来的逻辑结构的实体,称作为对象。对于计划和业务等的一类抽象概念的无形物体也可以称作为类。对象主要包含具备一定的行为特征的操作、描述具体对象的属性两个基本特征。其中属性是针对对象的静态特征,操作则是针对对象的动态特征。操作指的是对象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特征或者对象本身多具有的特征,而属性是指对象内部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一般来说,对象是属性和操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一个对象可以拥有多个属性,也可以拥有多个操作。例如小汽车具有颜色、价格、外观等属性,也具有启动、拐弯、加速等操作。
将具有相同属性和相同操作的一组对象的集合称作为类,它将该类包含的所有对象提供了统一的抽象描述。类的两个主要部分是属性和操作,对于类来说,有公有的属性和操作,也有私有的属性和操作,对其他外部队形所做出的访问属于公有的属性和操作,对类的对象的内部实现并体现类的封装和信息隐藏的思想属于私有的属性和操作。类的实例是指属于类的某一对象并具有特定共性的对象的抽象的总称,是类的一次实例化的结果。类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中是一种抽象的数据类型,描述了一类事物,以及事物所应具有的共同属性,对象则是这一类事物中的某一个事物。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功能分析...................... 35-42
3.1 系统需求分析...................... 35-36
3.1.1 系统需求分析概述...................... 35
3.1.2 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3......................5-36
3.2 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需求分析目的...................... 36-37
3.3 系统功能分析...................... 37-41
3.4 本章小结...................... 41-42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2-52
4.1 系统设计的原则与目的...................... 42-43
4.2 系统架构设计...................... 43-44
4.3 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 44
4.4 系统流程设计...................... 44-47
4.5 系统功能界面设计...................... 47-51
4.5.1 系统主界面设计...................... 47-49
4.5.2 选题界面设计...................... 49-50
4.5.3 教师出题界面设计...................... 50-51
4.5.4 查看选题界面设计 ......................51
4.6 本章小结 ......................51-52
第五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 ......................52-59
5.1 系统数据库设计概述 ......................52-53
5.2 系统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53-54
5.3 数据库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 54-56
5.4 系统数据库物理设计...................... 56-57
5.5 系统数据库的实施与运行...................... 57-58
5.6 本章小结...................... 58-59
结论
实现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信息化,主要是针对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我校教务处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本系统对于提高毕业设计阶段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的课题研究主要来源于我校教务处的一个实际实例。本文首先分析了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拟解决的问题。并在紧紧围绕所选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本课题拟解决的基本问题的前提下,以软件开发的相关流程作为指导,以实际完成工作的顺序作为思路来完成本论文。
完成本论文主要进行了几下几方面的工作: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有:查阅国内外相关毕业设计系统方面的文献,了解我校教务处的毕业设计选题的流程,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以及设计毕业设计选题系统设计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等,完成了基于 Web 学员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阶段:在进行需求分析的同时,深入学校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总结出我校毕业生对于毕业选题的相关数据说明,再结合 SQL Server 数据库技术的相关原理与方法而完成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阶段: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的要求,将系统分为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和管理员模块。系统测试阶段:为了验证本系统,运用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和软件测试步骤,完成本系统的测试,通过测试本系统基本符合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薛华成.信息资源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7
[2] 赵国栋.关于中国、美国和日本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比较研究:ACCS 研究项目介绍.比较教育研究,2004,(2):28
[3] 祝智庭.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J].外国教育资料,1999-02.
[4] 陈至立.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奠定 21 世纪发展基础[J].中国软科学,2000 (9).
[5] 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06
[6] 孙铀.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06-02
[7] 熊熹,徐伟民.基于 B/S 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湖北:武汉工业学报2008,27(3):61-64.
[8] 杨俊.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04-07
[9] 徐蓓蓓 基于.NET 框架下 B/S 模式综合教学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硕士学位论文].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08-06
[10] 傅德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J].教育技术通讯.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