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教育硕士毕业设计(论文)扶持及服务体系的研究与构设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48
论文字数:32500 论文编号:sb201301261036176177 日期:2015-05-22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规模的不断壮大,尤其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和免费师范生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性,促使本研究关注教育硕士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最终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1.1.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规模的不断壮大


1. 教育硕士培养规模的不断壮大为了加快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决定,自1997年起在我国设置并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在16所师范院校试点招生。截止到2010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已经达到57所,招生专业领域由最初的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语文)拓展到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19个专业方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不断发展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我国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发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招生规模不断壮大,对其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
2. 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新政策我国从2007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六所部属大学2007年共招收免费师范生10933名,2011年,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即将毕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 34号)提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考核录。
为贯彻国办发(2007〕 34号文件精神,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教育部于2010年发布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对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各个环节做出了明确要求。免费师范生作为教育硕士的强大生力军,对教育硕士的培养提出了更多新要求。


1.1. 2毕业设计(论文)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论文)是各高校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朱建伟等认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体现在科研型和实用型结合、复合型、开拓型等三个方面,并提出质量指标体系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学位论文、社会评价四个维度,权重分别为33%。 12%、 22%、 33%f6]。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占整个质量指标体系的3496,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杨启亮教授也曾指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有其特殊的内在规定性,可以概括为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职业性、实践性。教育硕士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身运用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管理或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是体现其硕士学位的重要途径。可见,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不仅可以审视教育硕士培养过程的实际效果,也可以检验教育硕士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进一步提高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教育硕士生毕业与取得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第2章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综述


2.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概述
我国自从1997年教育硕士开始招生以来,关于教育硕士的研究逐年增加,尤其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后,教育硕士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教育硕士培养的发展,其研究规模正逐渐增大。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其他学位的区别在哪里?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以及发展现状如何?这些问题是我们进行本研究的基石,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我们进入本研究的第一步。


2. 1.1专业学位


1. 专业学位
在美国,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指的是对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外的学科(如工学、医学、农学、商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领域里所授予学位的统称,它与学术学位(Academy Degree)相对?。美国的专业学位主要分为两类:有些专业(如教育、艺术、管理、农学等)一般要学习四年或四年以上(如建筑、工程、药学等)可获专业学士学位,如管理学学士、艺术学士等,获得这些学位后还可以攻读更高的专业学位,如管理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等;而其他的一些专业(如医学、兽医学、法学等)则常要求先获得一般学士学位,或者先接受一至三年的高等学校教育,然后再进入专业领域学习,取得本学位。在我国,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它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我国的专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但一般只设置硕士一级,各级专业学位与对应的现行各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专业学位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专业学位获得者除了具有某种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以外,还具有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专业学位获得者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第3章 教育硕士毕业设计(论文)现状..................... 26-40
    3.1 调查情况说明 .....................26-27
        3.1.1 调查目标..................... 26
        3.1.2 调查对象 .....................26
        3.1.3 调查时间与方法..................... 26
        3.1.4 调查内容..................... 26-27
        3.1.5 调查实施与步骤 .....................27
    3.2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27-36
    3.3 调查总结..................... 36-38
    3.4 本章小结 .....................38-40
第4章 教育硕士毕业设计(论文)支持..................... 40-51
    4.1 系统理论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40-43
        4.1.1 实践共同体理论 .....................40-41
        4.1.2 知识管理理论 .....................41
        4.1.3 过程性评价与管理理论 .....................41-42
        4.1.4 反思性教学理论..................... 42-43
    4.2 系统理论模型构建的思路与原则..................... 43-44
    4.3 教育硕士毕业设计(论文)支持..................... 44-50
    4.4 本章小结 .....................50-51
第5章 教育硕士毕业设计(论文)支持..................... 51-72
    5.1 系统的设计..................... 51-57
        5.1.1 系统功能分析..................... 51-52
        5.1.2 系统设计原则..................... 52-53
        5.1.3 功能模块设计..................... 53-57
    5.2 教育硕士毕业设计(论文)服务..................... 57-71
5.3 本章小结 .....................71-72


结论


近年来,关亍教育硕士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尤其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和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政策颁布以来,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引起了研究者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是我国教育硕士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教育硕士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而信息技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开展了本研究。本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1. 深入的调査、分析了教育硕士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西南大学在2011年参与答辩的在职教育硕士和2009级部分全日制教育硕士进行调査问卷,并进行数据统计,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教育硕士毕业设计的现状,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调查了教育硕士的信息素养和教育硕士对利用在线支持系统支持毕业设计过程的态度和看法,为后续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现实的依据。
2. 构建了教育硕士毕业设计支持与服务系统的理论模型在相关理论及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首先对教育硕士毕业设计过程进行了细化,目的是为了可以详细分析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硕士毕业设计过程提供的支持和服务;然后以实践共同体理论、知识管理理论、过程性管理与评价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为理论支撑,构建了教育硕士毕业设计支持与服务系统的理论模型,并详细分析了模型的运行机制。
3. 设计开发了教育硕士毕业设计支持与服务系统根据前期构建的理论模型,以及对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和结构的观摩和分析,设计了教育硕士毕业设计支持与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并选用XAMPP做为系统搭建的环境,对Discuz! X2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系统的主要功能。
4. 初步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选取西南大学部分2010年春季参加论文答辩的在职教育硕士和2010级部分全日制教育硕士作为实验对象。在系统使用期间记录了系统的关键数据,后期通过对参与实验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到了系统的认可度、功能有效性和设计合理性等方面的数据,是改进系统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办[1996]25.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 1.
[3]汤彩凤,李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6):79-81.
[4]教育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0]3.
[5]李金玲,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6]朱建伟,左显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估方案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89-92.
[7]杨启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解释[J].教育发展研究,2005(6):77-80.
[8]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
[9]王治斌.基于教育硕士群体特征调査研究的现代远程教育辅助培养模式的初步建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10]刘佳.教育硕士培养效果研究一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方向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