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警务改革为视角论——我国社区警务实践路径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55
论文字数:28000 论文编号:sb201301271602366229 日期:2013-01-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 社区警务的由来及理论依据

社区警务是当代世界各国警务研究与改革的热点。它萌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在英美开始形成理论和计划并展开实验,随后传播至亚洲、大洋洲一些国家。
社区警务是由英文翻译而来,但在英语国家内也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认识和理解,如:“community policing”,“problem-oriented policing”,“community-orientedpolicing”, “community-based policing”, “community problem –solving policing”。尽管表述不尽相同,但大致上都强调了以下内容:一是社区警务体现警方和社区关系—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警察以社区为其工作基点,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公民则通过一定的方式,参与社会治安工作。……正是在相互作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警方与社区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警察的工作成为社区的一个有机组部分。二是社区警务的目的在于警方与社区共同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警察只是刑事司法系统的一部分,控制犯罪是社会的责任,警方要想有效的控制犯罪,要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与社区共同承担起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责任。
目前,我国警学理论界和官方对社区警务亦没有明确的统一的具体定义。虽然多种观点对社区警务含义表述的侧重点不同,但总的来看,都符合了社区警务产生的历史背景,昭示出社区警务的基本内含,即立足社区、警民合作、预防为主。
开展社区警务建设,是公安机关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公安机关控制社会治安能力的重大战略,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并结合我国体制和目前的社区建设,社区警务不妨表述为:社区警务是指立足社区,以公安民警为主导,以警民协作为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多种力量共同参与,以预防犯罪、服务民众为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型警务机制。
对社区警务不能仅从字面上简单地理解为“社区中的警务”,即警方在社区内开展的警务工作。社区警务在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上强调以社区的安全需求为导向,立足社区,服务社区,动员社区公众维护社会治安。它是一种警务理论,是一种警务工作模式,是一种警务发展战略。是一门新型的警务哲学,是一种全新的警察观,是一项新型的警务战略,是一种新型的可操作的警务工作方式。............
....................

第二章 社区警务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我国的社区建设与社区警务

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背景

改革开放后,新情况、新问题日趋增多,原有的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其一,原有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社会流动人口增加,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式管理模式;其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较弱;其三,经济体制改革而导致所属的企业的医院、学校等社会职能需政府承接;其四,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不断改革,城市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城市居民的迫切要求。
我国的社区建设由社区服务发展而来。1986 年,民政部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此后,社区服务进入千家万户。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其他社区工作也迅速展开,社区服务的概念已经包容不了全方位的社区工作。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经济进入快事业发展轨道,社会建设也被提取议事日程。在这一时期,以全国提高生活质量为特征的社区建设在我国城乡蓬勃兴起。1992 年,民政部在杭州召开“全国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把社区服务推进到了社区建设的新阶段。1996 年,民政部又在武汉召开了“全国文明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将中国的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推向更高的层次。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0 年 12 月中办、国办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帮助解决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向前发展。根据《意见》要求,社区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并把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等作为其主要内容。.............
...................

第三章 我国社区警务的现状与问题......................................... 14
第一节 我国社区警务的运转模式和做法................................ 14
一、以石家庄市为例,社区警务运转模式主要有两种...... 14
二、实践中一些主要城市的社区警务的主要做法.......... 14
三、目前我国开展社区警务战略的成果......................... 22
第二节 我国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 22
一、概括表现................................................................................................ 23
二、具体表现................................................................................................ 24
第四章 我国社区警务建设的对策及战略构想...................................... 28
第一节 解决目前我国社区警务工作的措施.......................................... 28
一、培育社区警务理念................................................................................ 28
二、要科学调配警力,确保民警“沉得下”............................................ 28
三、改革派出所勤务机制............................................................................ 29
四、建立政府保障机制................................................................................ 29
五、整合资源,借助民力............................................................................ 29
六、通过宣传引导,解决好治安工程资金问题........................................ 29
七、要明确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的职责,确保“干得好”................ 30
八、优化绩效考核标准,健全奖惩监督机制,确保“留得住”、“管得了”..... 30
九、要建立培训体制机制,提高素质........................................................ 30
第二节 推动我国社区警务工作的战略构想................... 30
一、解放思想,与社区共创三种关系........................... 30
二、开拓思路,明确三种理念................................... 31
三、整合资源,组织发挥三方面作用...................... 32
四、转换观念,深化三项认识................................ 33
结 论................................................................... 35
主要参考文献....................................................... 36

结 论

社区警务理论的核心是产生犯罪的根源在社会,抑制犯罪的根源也应在社会,不是警察。社区警务已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我国社区警务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入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已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为我国的警务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社区警务工作总体而言起步较晚,且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异以及公安队伍素质不整齐甚或不高,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对社区警务的要义、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方向、预防犯罪的复杂程度等认识不够,对社区民警队伍、工作时间、经费等保障不足,绩效考核、管理监督等激发社区民警主动性的机制不够完善等。笔者从培育社区警务理念,科学调配警务,改革警务机制,建立政府保障机制等九个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与社区共创三种关系、明确三种理念、调动三方面积极性和深入三项认识等四个战略构想。尽管如此,笔者深知对我国社区警务的实践研究还远远不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战略构想也许仍需进一步商榷,但我国社区警务在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建议在加强社区警务理论调研的同时,加强实践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必会有力推动我国社区警务建设,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 杨玉海 葛志山 刘知音编:《社区警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3月第 1 版。
2. 李斌杰 谷福生编:《社区警务工作 300 问》,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第1 版。
3. 李锡海著:《犯罪研究与文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 月第 1 版。
4. 崔永东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8 月第 1 版。
5. 张兆端著:《社区警务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社区化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1 月第 1 版。
6.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中外社区警务》,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4 年 1 月第 1 版。
7. 尹伟中 张满生著:《和谐社会理论视野下的社区警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9 月第 1 版。
8. 贾征 刘化杰著:《社区治安与综合治理》,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年 1 月第 1 版。
9. 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2008 走向更讲创新的社会:社区建设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7 月第 1 版。
10. 张建明主编:《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了版社 2008 年 8 月第 1 版。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