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理论
(一)社区警务解读
从世界范围上看,警务发展共经历过四次机制改革,1、1829 年,英国建立都市警察;2、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警察的专业化运动;3、70 年代欧美警察的现代化运动;4、80 年代至今的社区警务运动。现代化运动使警察组织发展到鼎盛时期,警察编制增加、警察薪水提高、现代化装备也进一步加强,尽管如此,犯罪率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于是理论界越来越认识到警察这棵大树只有扎根群众,才能够蓬勃生长,因为产生犯罪的根源在社会,那么控制犯罪的最终途径也必然在社会,英美警学专家于是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警务理论和战略,社区警务随之诞生,他们的注意力从打击犯罪到防范犯罪转移,从一味强调警察队伍的专业性到注重警民关系的改善转移;从警力随着发案走到整合社会防范资源共同预防犯罪转移;从追逐破案率到减少发案率转移。社区警务战略反映的是社区群众和政府之间合作互动的过程。
20 世纪 20 年代,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将社区一词引入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其定义为:若干社会群体(家族、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我国的社区警务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它是一种理念,即社区警务理念,它要求公安机关为社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突出了公安机关服务的职能;其次它是一种警务发展战略,是一种倡导以社区、服务和治本为导向的警务模式,从而从根本意义上实现警力配置最优、资源消耗最低、警务效能最大的警务改革目标;最后,社区警务又是指社区民警的基本工作。又有学者认为社区警务,是不断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社会治安从单一、静态向多元化、动态化方向转变而采取的警务模式,同时也是公安部门沿市场化、社会化方向进行改革的新的尝试。概括的讲,社区警务是指建立在警民互动互利,共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谐警民关系,促进警务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的服务社区、服务人民的一种以预防犯罪为主的警务战略思想。...............
.....................
二、国内外社区警务管理的探索及其启示
(一)国外社区警务管理的做法和经验
1、新加坡的邻里警察站制度
新加坡的邻里警察站制度是从改善警民关系的角度出发,通过和社区居民的合作来预防和控制犯罪。该制度的核心是增强居民和警察在预防和打击犯罪方面的合作。邻里警察站设立于居民中间,像一个微型的派出所,它除了提供常规的的服务外,也是居民的信息中心和犯罪预防中心。邻里警察通过给社区居民举办犯罪预防的展览和座谈会、帮助居民在自己的财物上刻上名字、定期进行家访拉近警民关系、巡逻威慑犯罪,从而在犯罪预防和打击中取得了居民的合作和支持,新加坡的警察已经从执法型向服务型转变,警察服务进入社区。
2、美国的市民导向警务模式
市民导向警务模式以 15 人为一组进行巡逻,负责巡区内的工作,警察要在强化巡逻的基础上,走访居民,调查居民对于犯罪的恐惧问题,在加深警民关系的同时,根据调查结果,警察积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改善社会环境,铲除滋生犯罪的土壤,警察露面的机会增加,居民对警察工作的满意度增加,对犯罪的恐惧减少。美国社区警务的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警察的力量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预防所有犯罪,警察只有与社区居民协作才能有效的防止更多的犯罪的发生。社区警务为引入外界资源承担警务工作提供了新的重要的机会。美国社区警务的另一条重要经验是警察必须与学术界合作,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警察机构不应该封闭,实践证明任何对公众完全或部分封闭的组织,都会受到公众的质疑,从而最终失去公众的信任。
3、日本的交番制度
交番在日语中意指“设在交叉道口的岗亭”,也就是巡逻警察的意思,到 1993年发展成为社区警察。交番建在城市社区,日本警察的警务战略思想是“只有真心为人民服务,才能以心换心赢得人民的支持,他们强调融入民众的服务精神,通过在交叉口设立岗亭的形式,融入到居民中去,加强警民沟通,维护一方平安。............
...................
三、苏州社区警务管理的目标理念与实践创新 .......12
(一)做精社区警务的目标理念................ 12
(二)苏州社区警务的实践创新...................12
四、我国社区警务管理的现状及其困境........15
(一)目前我国社区警务管理总体情况.....15
(二)我国社区警务管理面临的困境....16
1、组织管理制度不全....................... 16
2、运行机制不够健全...............................17
3、社区警务的治理主体参与热情不强 ...... 17
(三)导致我国社区警务管理困境的原因分析....18
1、认识层面上的误区........... 18
2、操作层面上的缺陷........... 19
3、公安民警自身的原因...................................19
五、改进和完善我国社区警务管理的对策....... 22
(一)理性思考社区警务的内涵,澄清认识误区 ....... 22
(二)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23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警务队伍........... 24
(四)激发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参与社区警务工作的热情.....25
(五)全面推行警务公开............................................................. 26
结 语
本文在阐述社区警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区警务的渊源和国内外社区警务战略的实践经验,以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以苏州地区为例,对我国社区警务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在剖析的基础上从组织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社区警务的治理主体的参与热情等三个方面归纳出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从认识层面、操作层面和人的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进而有针对的提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和思考。
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对公共管理理论和社区警务的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文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为全面推行社区警务战略,文中提出了一些警务机制改革的方案,这些方案可行与否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另外理论在推广过程中是否能适应中国所有的城市还有待考究。二是文中提出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难免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且与客观现实可能存在差距,是否最终会被社区警务改革所接受,还需要时间的验证。三是如何用定量的方法制定社区警务的考核方案,提出一个科学的模型,还需研究。
参考文献
[1] 罗石文.关于社区警务建设的理性思考. 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2] 刘永强 . 论社区警务基础观念的变革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科版,2005(7)
[3] [英]丹尼尔.吉林:警务工作、犯罪预防与伙伴关系[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112–120
[4] 周建棋、杜育群.论社区安全服务的社会化[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5] 魏培良、付银华.浅谈当前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公安教育》2006 年第 12 期
[6]李大林、王建民.对派出所正规化建设的调研与思考.公安教育,2006 年第 7 期
[7] 王乃民.基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调研和方法.公安教育,2006 年第 7 期
[8] 王洗尘.警察素质与公安管理[J ] . 公安研究,2003(6) :62 – 65
[9] 刘建国.社区警务工作与警务规范[M] . 北京: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10] 付景威.浅析我国社区警务战略.今日南国,2009(1)
社区警务管理研究一一以苏州地区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57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