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两位数左右,对外贸易发展,特别是对外出口的迅速增长。1980 年到 2012 年间,中国对外贸易量(进出口贸易总额)从 381.4 亿美元增长到 38670.75 亿美元,出口贸易额从 261.4 亿美元增长到 20487.64 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从 274.1 增长到18183.11 亿美元。 2009 年我国占世界贸易比重达到 8.8%,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其中,出口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大出口国。1978—2011 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由 167.6 亿美元扩大至 18986 亿美元,共计增长了 112 倍 。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鉴于出口被广泛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及我国出口大国的现状和地位,这要求经济学界加强对我国企业出口问题的相关研究。从图 1.1 中可以看出,自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外贸易稳步强劲的增长。但是,随着 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的出口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中国出口增长速度在 2008 年 11 月份出现了新世纪首次负增长,2009 年净出口对当年 9.1%的 GDP 增速贡献为-3.9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近几年,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上升,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全球性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以及各种非经济因素干扰,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
金融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与枢纽,大量文献研究表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Rajan和Zingales,1998;Demirguc-Kunt和Maksimovic, 2002;King 和 Levine, 1993)。事实上,良好的金融环境不仅对经济增长有深远影响,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Kletzer 和 Bardhan(1987)认为,即使国家间有相同的技术和资源禀赋,由于资本市场完美程度不一样,也存在比较优势的差异。对于金融市场发展更好的国家来说,更加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和部门将是他们的比较优势产业。作者考虑两种资本市场不完全,信贷合同执行机制和国家主权风险,不管是那种市场不完全,都会造成比较优势只集中在中间产品,而无法从事更为复杂精细的产品的专业化生产。Beck (2002)拓展了 Kletzer 和Bardhan(1987)的模型,考虑了两个产业都需要外部融资,其中一个产业由于规模报酬递增是信贷密集型的,经过分析,指出金融发展在国际贸易中是国家的一种比较优势。作者还利用 65 个国家 30 年的面板数据,利用 GMM 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以控制内生性等问题,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实了,金融发展不仅对制造业的出口以及贸易品顺差都有促进作用。Beck 和 Levine(2002) 和 Beck (2003)利用不同数据不同方法以及不同的金融发展指标,验证了前述结论。国内学者包群和阳佳余(2008)采用中国 1990 年至 2004 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利 Balassa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率以及 Michaely 指数来度量区域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研究表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是工业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梁莉(2005)采用 1993 至 2004 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利用金融中介和股票市场规模指标表示金融发展,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发现贸易开放度影响金融发展,但是反之不成立。
2.2 企业融资约束相关问题研究
国内学者也从各个角度对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郑江淮等(2001),罗琦等(2007),王彦超(2009),沈红波等(2010)都证明了中国企业存在融资约束问题。基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国有企业在很多方面处于强势主导地位,中国有关法规对待民营企业的不公正,其中包括对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要求更为苛刻(Fan 等(2007)),及金融部门不愿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很多,很多学者从民营企业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罗党论和甄丽明(2008)以 2002 年2005 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公司的控制人或者懂事是否是人大、政协委员或者是曾经在政府部门任职来刻画企业的政治关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对其减轻融资约束有重要作用。张杰等(2012)利用 2001至 2007 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民营企业 R&D 投入造成了显著抑制效应。冼国明和崔喜君(2010)研究发现国有企业不存在融资约束,而民营企业存在,同时民营企业利用 FDI 可以缓解融资约束。综上所述,融资约束对于企业的投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然而,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依然没有明确统一的结论,本文将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添补相关文献的空白。
第 3 章 理论框架:异质性企业模型......................... 23
3.1 不完美的金融合约 ............................................23
3.2 不完全信息 ..................................................25
第 4 章 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银行业改革..................... 28
4.1 中国贸易自由化 ..............................................28
第 5 章 外资银行进入、融资约束与各行业出口............... 52
5.1 模型设定与数据 ..............................................52
5.2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
第6章 外资银行进入、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
6.1 异质性企业生产率的估计与分析
为了保证估计更加准确,本文使用 Brandt 等(2012)的四位码的行业平减指数数据和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平减处理。同时,另一方面,由于本文使用数据库中包含大量的企业,按照文献中的通常做法,本文按照行业两位码将企业分类,进行使用 LP 方法估计,这样考虑了不同行业的生产函数的异质性问题,在更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行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估计偏误。图 6.1 描述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年平均生产率在 1998 年至 2007 年之间的变化情况,1 表示国内合资企业,2 表示国有企业,3 表示集体企业,4 表示私人企业,5 表示港澳台投资企业,6 表示外商投资企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年平均生产率较低;(2)各个不同的所有制企业的年平均生产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即向上的增长趋势,但国有企业的增长速率最快。表 6.1 表述了不同所有制下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情况。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与几乎所有其他相关研究的结论相同,出口企业的 Ln_TFP比非出口企业更高(余淼杰,2010)。(2)从 Ln_LP 的角度可以发现,除了国有企业其他所有类型企业的出口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的要低,这一结论也符合近期学者们发现的有关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Lu 2010, Lu,Lu and Tao 2010),因此分别用 LP 和 TFP 来代表企业生产率,更能检验下文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6.2 外资银行进入、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决策
自“新新贸易理论”发展以来,学者们多是从企业层面进行了研究。“新新贸易”理论强调企业异质性,企业是出口的直接参与者,企业的出口决策除了受到生产率的影响外,还受到内部融资约束及外部金融发展环境的影响。在本节中,从企业出口决策的角度考察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其的影响。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和加速。这一方面这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我国受到全球经济冲击时的影响。本文首次从外资银行进入的角度,考察了金融市场国际化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同时更进一步的,从融资约束这一角度,考察了其影响渠道。这对处于经济体制转型和金融市场改革的中国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现实意义。
...........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外资银行进入某一地区,将会显著的促进各产业部门的出口,对金融脆弱性更高的产业来说这种促进作用更强。同时外资银行在地区发展规模的扩大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区域分行业将企业信息进行加总,得到相关数据。本文认为由此加总而来的数据能够更生动真实的反应各个区域各行业的发展动态,同时能得到更多变量信息。利用多种计量方法(FE、2SLS、GMM),利用子样本数据(外资银行进入状态发生变化的地区 Switcher),多种行业金融脆弱性指标,都得到了稳健的结论。(2)从企业层面来说,外资银行的进入不仅会显著的提高企业的出口可能性,还会提高企业的出口额。对处于金融脆弱性更高的产业的企业来说,这种促进作用更强。本文利用 1998 年至 2007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利用多种计量方法(FE、2SLS、GMM、PPML+FE、动态随机效应 Probit 模型、Logit 模型)利用子样本数据(外资银行进入状态发生变化的地区 Switcher),多种行业金融脆弱性指标,都得到了稳健的结论。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