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目前,互联网产业在中国经济中越发凸显,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产业显露出少有的发展活力,成为减缓经济危机影响的重要力量。金融危机后,我国互联网产业依旧保持稳步增长,产业创新速度进一步加快,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活跃力量。移动互联网和宽带网络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正式启动,宽带价格进一步下降,为应用的繁荣穷实了基础。在理论与方法上,本文将结合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系统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等方法,分析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定性描述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相互作用机制关系,并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互联网产业与创新系统互动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研究了互联网产业创新主体之间关系的同时分析了政策措施对互联网产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将效率理论和灰色理论引入到研究互联网产业创新中,不仅从行业和板块两个视角研究了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投入产出效率,而且还对中美两国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效率增长路径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在互联网产业创新理论探索中具有重要意义。
..........
2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的相关理论基础
2.1复杂性科学和系统动力学
关于创新系统协同关系的研究。马有才等人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的形成基础,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探讨了两者互动发展的主反馈回路及其运行机制,从而揭示了这两者之间互动、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气王玉梅对知识创新联盟的目标要素、主体要素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知识创新联盟网络协同发展模型,揭示了知识创新联盟的运行规律。毕克新在分析了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互动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互动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对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互动关系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
2.2效率理论与评价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派承认企业可能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进行生产,从而产生资源的浪费,但对于技术低效率的状态及产生的原因,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认识不同。他们将产权、交易费用等概念引入非效率理论,对新古典经济学非效率理论进行了有效的补救。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企业未能充分使用资源导致生产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是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交易费用在企业间差异巨大,导致企业在投入相同名义要素数量的条件下。新制度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提出了更激进的效率观点,他认为并不存在非效率的概念,所有已发生的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因为理性人既然接受结果,则始终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必定不允许资源的浪费,他的观点使对交易费用约束条件在新制度经学中受到格外重视。张五常排斥非效率是从绝对意义上且有约束条件的情形上进行分析的,而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提到的非效率,则是相对意义上且忽略某些约束条件的情形上来讨论的。从本质上来说,两种说法都没有背离经济学所定义的效率。
3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的构成与运行分析........51
3.1互联网产业......51
3.2创新系统及产业创新系统......54
4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的动力学机理研究.....85
4.1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的复杂性机理..........85
4.2系统分析.........88
5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效率评价.......111
5.1产业视角的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效率分析......111
5.2板块视角的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效率分析...........122
5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效率评价
5.1产业视角的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效率分析
前文提到,互联网产业虽然发展迅猛,数据量庞大,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形成完善的统计体系,也没有标准的大量数据可供研究,仅能从国民经济分类中获取相应产业的统计数据,从金融领域获得的样本量虽然有所扩充,但指标数量有限。虽然上市公司每年发布的年报可以看到企业的很多财务数据,但关于专利、活动等情况的资料则十分有限。与之相对比,国民经济分类中的行业数据能够找到专利数据和效益数据,本部分旨在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下文互联网的板块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5.2板块视角的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效率分析
从制造业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各行业总产值数据,我们选取排在前十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此、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汕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同时,由于国家统计局调整了行业分类,将汽牟制造单独列出一类,而且汽车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因此也参与分析。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股票市场的板块分类比较细致,且有明确的互联网行业(可以理解为窄口径的互联网行业),同时也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传统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因此板块视角的分析暂不将三者合在一起,这样的好处是能够看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之间效率的高低对比。
...........
6结论与展望
本论文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互联网产业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提供互联网基础数据传输、信息服务、应用以及相关软件开发的产业形态,主要由软件开发服务、互联网基础数据传输与存储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构成。互联网产业创运统是指以互联网市场需求为动力,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以相关知识和技术共享为核心,通过产业内部及相关产业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并引入互联网产业体系,推动互联网产业不断创新发展,从而使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有机系统。
(2) 与传统产业相比,互联网产业创新呈现许多新特征,主要包括:创新主体呈现团队微型化和边界模糊化的特征,创新过程呈现用户深度参,和产品快速迭代的特征,创新内容呈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互动发展的,创新扩散呈现扩散速度快和带动效应强的特征。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