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地理岳渎诗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chenhuixia 点击次数:94
论文字数:128809 论文编号:sb2014122418325611369 日期:2014-12-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绪    论

中国古代最早记述地理的书籍是《尚书•禹贡》,其记述以自然的山河为界线,按照各地区的差异和联系把全国分为九个州,确立了我国最早的区域划分,并描述了九州之内的土地、山川、河流、湖泊、草木、农产、天赋以及水陆运输情况。可见当时的“地理”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了地理环境结构、行政疆域划分和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后者从非物理的层面来考察地球的行为模式,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不同地域各种人文现象及发展规律,因此从一开始“地理”的内涵就带有人文地理的性质。 至东汉,我国出现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即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其“地理”所涵盖内容较之前的著述有所扩展。不仅叙述西汉末疆域政区的设置情况,还在县(道、邑、侯国)条中,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分别记录有关山川湖泽、道里交通、关塞要隘、名胜古迹、官营工矿等情况。同时,依据刘向的《域分》和朱赣的《风俗》,记述了汉代的一些经济、人文地理情况,对全国作了区域划分和分区概述,还载有南海各国的简况和通航的路线。《汉书•地理志》以其详尽的描述大大丰富了“地理”的内涵,其着力表现地理与政治的关系,提示为政者注意各地风俗,从地理实际出发以施其政,把“地理”的概念更多引向了实用地理的角度,从而更加偏重于人文地理。正是因为具备实用功能,因此各朝各代才尤为重视地理志的编撰修订。
..........


第一章 唐代地理岳渎诗概述

第一节 唐代地理岳渎诗创作背景
终南山因临近唐都城长安也成为唐人隐逸之所的重要选择。终南山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很早就是道教名山,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唐代更是名噪一时。且隐于邻近长安的终南山,易引起当局的注意,以达到仕进的目的。同时,终南山自然景色秀丽,山色苍翠,烟霞飘渺,京城达官贵人和隐士们往往在此建置别业,成为游赏和修身之地。王维即曾隐居于终南山,后又在终南山附近的蓝田建辋川别业。薛据于晚年置别业于终南山下。阎防于终南山丰德寺结茅茨读书,百丈溪是其隐处。还有李白、储光羲等士人也曾为了顺利实现其政治抱负而先隐居在终南山。

第二节 唐代地理岳渎诗的创作
其中吟咏最多的要数庐山。庐山与其他山岳相比,文化活动起点较早,从魏晋开始就活跃兴盛起来,大量诗文不断涌现,为庐山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晋武帝太元四年(381 年),僧人慧远来到庐山,创建东林寺,在庐山弘扬佛法,极大促进了庐山佛教文化的发展。此外庐山以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便利的地理位置,令文人骚客们踏足流连,至唐代众多名流在庐山游玩、求道、隐居,甚至为便于求学问道和隐居而在庐山构筑精舍、雅室,相互聚会游览、诗文唱和,使唐代庐山文化活动逐渐繁盛起来。这些都极大促进了庐山地域的知名度,为庐山诗歌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据吴宗慈《庐山志》的统计,唐代的庐山诗歌共有99位诗人计260余首诗作。虽然其中包括了大量闲适诗、咏怀诗、寄留赠别诗,但其中涉及庐山山川胜迹、自然与人文景观描写的佳作也不下百首。唐诗中被吟诵的庐山景观数量众多,有五老峰、紫霄峰、双剑峰、石镜山、屏风叠、温泉、简寂观瀑布、五老峰瀑布、香炉峰瀑布、青牛谷、西林寺、遗爱寺、栖贤寺、大林寺、白鹤观、紫极宫、寻真观、太平观、庐山草堂、浔阳楼、聪明泉等等,较唐前的庐山景观增加了近四倍。

第三章 唐代水渎诗歌创作..........................82
第一节 长江三峡地理景观诗....................82
第二节 洞庭湖地理景观诗...........................89
第三节 西湖地理景观诗..................................96
第四章 唐代其它自然地理景观诗歌创作............109
第一节 陂泽景观诗................109
第二节 岩石景观诗....................111
第三节 沙碛景观诗.......................115
第五章 唐代地理岳渎诗艺术特征及价值......119
第一节 地理景观审美特征.........................119

第五章唐代地理岳渎诗艺术特征及价值
 

第一节 地理景观审美特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形成三级阶梯。黄河虽然在不同的河段体现出不同的水体景观特征,但是唐代诗人抓住了黄河核心景观特征,即奔腾的气势与阔大的胸怀:“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李白《相和歌辞•公无渡河》)“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公无渡河》)唐代水渎诗还写出了黄河九曲的景观特征:“莫讶清时少,都缘曲处多。”(徐夤《河流》)“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薛逢《杂曲歌辞•凉州词》)“黄河曲尽流天外,白日轮轻落海西。”(耿湋《奉和李观察登河中白楼》)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谁开昆仑源,流出混沌河。”(孟郊《泛黄河》)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等诗句就是对黄河这一景观特征的真实再现。
 

第二节 内容描写特征
地理位置是地理景观的存在要素之一,是自然地理环境构成的首要因素,一般是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关系。它可以对地理景观进行方位的确立,从而把握地理景观的时空属性和相关特征。唐代地理岳渎诗就没有忽略对自然景观地理位置的描述。如“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泰山吟六首》其三)诗人从黄河在中国地理版图上的整体审视描绘出黄河自西向东的水流走势。李白的另一首《公无渡河》则道出了黄河源头和流经的重要地理位置:“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嵩山在五岳中位于中心的位置,诗人韩愈在诗中展现了嵩山的这一地理位置特征:“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而对于庐山来说,香炉峰是峰峦翘楚,东林寺又是唐时庐山最受推崇的人文景观,诗人徐凝就在《香炉峰》一诗中写出了香炉峰与东林寺的地理关系:“香炉一峰绝,顶在寺门前”,即峰顶在东林寺的前门,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对香炉峰加以关照。
............

 

余论  唐代地理岳渎诗对地理认知与传播的影响
 

白居易的闲居繁荣了庐山的文化活动,文人们的登临游览、吟咏赋诗留下的游踪,为庐山增添了多处胜迹景观。如因白居易创作《琵琶行》一诗后人所建的琵琶亭和因白居易闲居期间所作《大林寺桃花》而增加的“司马花径”。琵琶亭、白司马花径成为庐山的一部分,作为叠加于自然景观基础上的文化慢慢与庐山融为一体,丰富了庐山的地域文化。此外还有李白“李太白书堂”、李渤、李涉兄弟的“白鹿洞”等等都成为了庐山人文景观的重要部分,丰富自然地理景观人文内涵的同时也为名扬自然地理景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然地理景观由景物演变为文化景观,需要经过一个由自在的自然向人为的自然转化的过程。自然景观只有经人的发现和欣赏,美才得以升华,价值才得以彰显。诗人的游赏与地理岳渎诗的创作提升了自然景观的知名度与文化品位,对于地理文化景观的形成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