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京奉行“融入欧洲“战略的背景和现实依据
1991 年末,两级格局中的苏联突然坍塌向世界宣布了冷战的终结,苏美长达半个世纪的对抗状态不复存在。昔日的超级大国苏联分崩离析,解体为 15 个独立的民族国家。随着苏联的解体,欧亚大陆原有的战略均势状态不复存在,世界地缘战略的核心区域—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域形成了一个“权力空白”。俄罗斯作为苏联解体后的继承者,国家在独立后正经历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和社会转型。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综合国力大幅下滑,社会重构进程尚未实现,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和政策调整的努力没有形成,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处于困境的俄罗斯,急于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苏美两级格局终结后,世界格局正从两级化向多级化趋势过渡,多极化的发展成为未来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世界上的主要战略棋手针对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希望在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在全球化的环境中抢占先机。 俄罗斯面对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国家角色的不断变化,如何对其现在所处的状况进行准确定位,重塑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国地位。俄罗斯必须做好准备,积极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
(一) 融入西方还是回归东方—国家发展道路的争论
1.欧洲大西洋主义的选择和困境
前苏联解体后,欧洲大西洋主义在俄罗斯社会思想领域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其理念不久就在俄罗斯外交战略决策中取得了主导地位。欧洲大西洋主义又被称为亲西方主义”,欧洲大西洋主义强调俄罗斯和欧洲孕育在同一个文明摇篮里,认为俄罗斯自身愚昧,野蛮和落后,国家未来发展走向光明,只有向西方学习。欧洲大西洋主义崇拜西方的文明和价值观念,忽视俄罗斯民族的发展特性,倡导俄罗斯的发展应该回归欧洲,摆脱国家封闭隔绝的状态。
亲西方派对独立初期的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外交决策发挥了重要影响。叶利钦等西方派过于推崇西方制度,强调国家发展道路必须选择西方化的制度,只有改善和西方世界的联系并获得来自美欧等国的援助,才能解决苏联解体后国内出现的各种问题。俄罗斯著名外交家德米特里?特列宁指出:当前俄罗斯由于受到来自外部,尤其是西方主导下的全球化浪潮冲击,社会转型尚未实现,国家各项制度尚未健全。对现在的俄罗斯而言,唯一理性的选择应该是通过深化俄欧之间在各领域的合作,更快更深入地“融入欧洲”。为此,俄罗斯首先要做的就是使自己完成“欧洲化”过程,如果不能“融入欧洲”进程当中,借助欧盟的力量恢复国家实力,那么俄罗斯很快就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被边缘化。 因此,“融入欧洲”是国家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克服国家道路发展的瓶颈;只有明确俄罗斯的欧洲属性,国家能够容易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并积极面对21世纪带给俄罗斯的挑战。
(二) 俄罗斯在“融入欧洲”中和欧盟的合作现状和程度
1.政治对等增进战略互信
普京执政以后,提出俄欧关系第一的口号,欧盟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凸显。普京对外多次指出,俄罗斯希望同欧盟建立政治对等的战略伙伴关系,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有助于双方共同加快一体化进程,为今后的全欧洲大厦打下基础。早在1994年,俄欧签署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指出:双方在平等的条件下开展合作,这为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政治对话奠定了制度性框架,通过举行俄欧首脑会谈明确俄欧战略关系的发展方向。欧盟日益成为欧洲大陆和国际事务的主角,普京大力推动俄欧关系对俄国转轨具有重要意义。俄欧构建机制性的制度安排,政治对话增加了双方关系的稳定性,俄欧政治对等地位的建立实现双方力量的平衡。
俄欧政治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普京认为只有提高俄欧政治合作的水平,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对等地位,才能确保欧洲大陆长久的和平稳定和双方的共同进步。1999年,欧盟出台了《俄罗斯和欧盟关系集体战略》。俄罗斯积极做出回应,出台了《俄罗斯联邦与欧盟关系发展中长期战略》。2003年,俄欧首脑峰会决定将俄欧理事会升格为伙伴关系常设理事会。2005 俄欧之间达成了共同建立“四个统一空间的路线图”计划。上述制度性的安排明确了未来俄欧合作的共同目标和中长期计划,指出了俄欧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普京时期的俄欧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如火如荼展开。俄罗斯积极奉行“融入欧洲”战略,俄欧间建立更加紧密的政治关系。俄欧在政治领域存在合作的潜质,增加俄罗斯在欧洲政治舞台上的活动空间,争取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瓦解和突破美国对俄罗斯的包围。欧盟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分量明显加重,俄欧关系出现明显改善的势头。普京在参加第二次俄欧首脑峰会时表示:俄罗斯愿意与欧盟扩大在政治领域的合作,不排除双方政治关系进入到某种带有一体化形式的程度。俄欧间的政治合作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缓解美国对俄罗斯的处处制衡;同时依赖欧盟国家的帮助,加快国家经济的复兴步伐,并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俄欧政治互信的不断深化,俄罗斯可以在未来的欧洲安全构建中争取有力自身的环境,扫除俄欧间各项合作的障碍,俄获得来自欧盟的大量投资,促使国内经济尽快摆脱困境,为早日“融入欧洲”提供有利条件。
二.俄罗斯实施“融入欧洲”战略的驱动力
(一)政治驱动力
1.俄欧在后冷战时代的欧洲发展上立场相近
冷战时期,西欧各国出于对苏联军事力量的直接威胁下,美国成功利用西欧各国对苏联的恐惧维护美国在欧洲的特殊位置。冷战的结束顷刻间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欧洲人开始独立掌握自己的命运。东欧国家的政治转轨和苏联的解体使欧盟处于极度的亢奋状态,欧盟本能的反应是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巩固欧洲民主的历史胜利,进而实现欧洲人几个世纪的梦想—建设没有分界线的大欧洲。俄罗斯认同欧盟主张的欧洲人治理欧洲的立场,在多极化战略的指导下,缓解北约东扩的压力,削弱美国对欧洲事务的影响和控制,普京把法德当作欧盟内的主要合作伙伴。关于欧洲未来的发展上,一体化已经被看做欧洲稳定的基石。普京提出的“大欧洲”概念,将俄欧共同利益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牢固的“泛欧体系”,而不是在欧洲重新形成一种裂痕。欧洲人建立没有“分界线的大欧洲”进程出现曙光,欧盟的政治合作启动反映了一个客观的需要,经济一体化的进展,要求欧盟形成一种和经济实力相称的对外政治职能。建立统一的全欧洲大厦,成为欧洲各国日益迫切的问题。
大国间政治在 21 世纪进入了博弈时代,牢固的大西洋两岸同盟关系出现裂痕。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优势解决世界问题,欧盟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威胁到世界的繁荣与稳定。美国利用反恐战争判断欧洲各国对其支持程度,划分新老欧洲的界限,引起欧盟成员的德法等国严重不满,原本牢固的大西洋两岸同盟关系出现了同床异梦的逆转。欧盟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参与世界事务的愿望强烈,渴望成为世界政治的独立一级,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与欧盟相符的作用。
俄罗斯联合老欧洲成员的德法等国,支持德法建设没有分界线的大欧洲的主张。俄罗斯实施“融入欧洲”的战略,欧盟在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中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普京抓住有力的国际外部环境,借助美欧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俄罗斯和欧盟的关系迅速升温并得到改善。俄罗斯利用和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达成的共识,联合一致排除美国的干扰,建立跨越冷战界限的新欧洲。欧盟通过俄欧之间的相互接近,发挥德法轴心在欧盟的作用,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在后冷战时代的欧洲发展上,欧盟要求重新在大西洋联盟中分配权力。欧盟在涉及欧洲的发展问题中,离不开俄罗斯的参与和配合,俄欧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利益一致性。围绕着全欧洲大厦建设问题方面,俄美欧三方角力,俄罗斯左右逢源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防止在解决欧洲问题的时候,欧盟联合美国孤立排斥俄罗斯。
(二)经济驱动力
1.欧盟东扩推动合作步伐
欧盟东扩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欧洲未来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欧盟维护欧洲安全,稳定和争夺欧洲主导权以及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迅速填补中东欧留下的权利空白。如果欧盟进一步向东扩展,吸收中东欧国家加入,就会在俄欧间形成一条和平稳定的地带,确保欧盟在未来欧洲的秩序重建中的核心地位。欧盟成为既协调美俄关系,又能遏制俄罗斯东山再起。中东欧国家对欧洲政治﹑经济的认同,欧盟与其关系的全面缓和与发展提供了历史前提,中东欧各国加入欧盟的愿望强烈。欧盟出于对统一的大欧洲理念的追求,不断向欧洲东部延伸,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欧盟重要的任务。2004 年中东欧十国加入欧盟,欧盟成员从原来的 15 个增加到 27 个;2007 年南欧诸国加入欧盟,这两次扩大使欧盟成为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的大欧洲联合体。欧盟把中东欧国家纳入到共同的一体化进程当中,促进中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稳定并对其加以控制,防范俄罗斯破坏欧洲安全的可能性。经济上欧盟希望通过东扩实现东西欧资源的最佳配置并提高欧盟的国际竞争力,伴随着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预示着一个新的﹑巨大活力的统一大市场诞生,欧盟内部的经济圈实现了扩张,从而使欧盟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欧盟东扩战略不仅对原成员国和新加入的中东欧国家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俄欧固有的战略平衡被打破。欧盟东扩深刻地影响到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安全。俄罗斯主张欧盟在东扩进程中应该为俄欧之间的经济合作创造必要的条件。俄罗斯对欧盟东扩采取支持的态度,欧盟东扩有利于俄欧之间建立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加快俄欧间的合作步伐和进程。首先,俄罗斯积极参与欧盟主导的东扩进程,积极改善和欧盟成员的的关系,利用欧盟统一的市场,加快自身经济早日走出泥潭,深化俄欧合作的规模和效能,提高经济的互补程度。欧盟在东扩的进程中必须关注俄罗斯的利益诉求,支持俄罗斯参与东扩进程中的各项事务建设。
三.制约俄罗斯难以“融入欧洲”的原因分析.............. 32
(一)外部原因.............. 33
1.在北约扩大问题上俄欧存在根本矛盾............... 33
2.俄尚未具备加入欧盟的条件....................... 34
3.俄欧关系的改善绕不开美国................... 36
(二)内部原因..................... 38
1.历史文化的鸿沟难以逾越............................ 38
2.威权政治下的制度建设滞后..................... 40
3.经济结构的硬伤难以克服.......................... 41
三.制约俄罗斯难以“融入欧洲”的原因分析
俄罗斯在普京的8年治理中,改变了叶利钦时期的积贫积弱形象。俄罗斯借助“融入欧洲”的战略成功跻身于8国集团和金砖5国行列之中。俄欧关系的发展总体上保持着一种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但是在普京执政的第二个任期内俄欧之间的合作进程缓慢,双方深化关系的热情大为降低。俄罗斯要完全被欧洲所接纳,真正实现普京的大欧洲设想,还为时尚早可能性不大。
首先,欧洲人自古对俄罗斯持有一种文明歧视,欧洲人对俄罗斯的排斥孤立,从未接纳过俄罗斯回归欧洲大家庭。俄罗斯人固有的使命意识和帝国模式深深影响着俄罗斯人,俄从未放弃建立帝国的努力。这成为欧洲几乎所有的国家联合一致排斥遏制俄罗斯,避免欧洲重新回到动荡不安中。其次,俄罗斯国内改革进程缓慢,离欧盟的期望值较远。未来围绕着俄欧双方利益的博弈,俄欧将从现在的蜜月期重新回到相互戒备防范状态。普京和老欧洲国家的领导人结下的友谊,随着欧洲新生代领导人的上台出现拐点。特别是 2008 年格俄冲突过后,俄欧关系直转急下开始进入对抗的状态。普京在 2012 年重新执掌俄罗斯,欧盟担心随着普京的强势回归再次入主克里姆林宫,俄罗斯实现重建欧亚帝国的目标。最后,作为天生的对手俄美谁也绕不开谁,俄美战略目标的差异导致相互叫板。尤其是普京频频向美国展示肌肉,在叙利亚等国际问题上抗衡美国的军事压力,为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加分不少。作为俄罗斯的邻居,欧盟认为今后俄欧关系走向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俄罗斯人在回归欧洲的道路上有多少诚意,欧盟充满了困惑。
结语
在苏联解体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俄罗斯。立国之后,俄罗斯确立了走西方式的社会转型道路目标。1993年颁布的国家宪法,打上了俄式民主的烙印,宣告了俄罗斯向西方资本主义过渡的开端。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型国家,奉行和美欧改善关系,以欧洲为国家的发展方向,以美欧对主要对象。俄罗斯发展道路的改弦易张,放弃了和美欧争夺霸权的做法,发挥俄罗斯兼容东西,联系南北的桥梁作用。普京对外坚持实用主义,经济外交为中心,能源是外交亮点的策略。俄罗斯奉行的“西方化”道路一直在缓慢进行中。至于说“融入欧洲”,笔者认为这是与俄罗斯的“西方化”道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融入欧洲”除了包括“西方化”的内容以外,还应包括作为政治舞台上的主权国家行为体与西方各国结成政治,经济,军事同盟,并且在地区和国家事务方面,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换言之俄罗斯的“西方化”道路是初级阶段,“融入欧洲”并成为西方俱乐部平等的一员才是最终阶段。但是俄罗斯奉行的“西方化”道路并不能说明西方世界消除对俄的防范和戒备。俄罗斯的“西方化”道路和“融入欧洲”两者在程度上不同,根据这个判断说明俄罗斯只是给自己贴上了西方国家的标签,并没有真正实现“融入欧洲”的目标。
判断俄罗斯“融入欧洲“的标准是:经济上俄罗斯和欧盟建设共同的统一经济空间,实现俄欧融为一体;政治上俄罗斯深化和欧盟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借助欧盟实现大国地位;军事上俄罗斯加强和欧盟以及北约的合作,加入欧盟主导的欧洲安全体系建设;对外战略上俄欧奉行共同的外交政策,维护欧洲的利益。因此,阐述俄罗斯的“融入欧洲”战略,必须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首先俄罗斯能否加入西方各大国最重要的政治军事同盟—北约;其次欧盟在现阶段内能否接纳俄罗斯;最后俄罗斯与西方大国能否获得平等的战略伙伴地位,并在战略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开展相互间的合作,这是评价俄罗斯“融入欧洲”成败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