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临床医学论文,笔者研究得出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促进ISS患儿长高、增加身高年增长量、加快GV、降低HtSDS、升高血清IGF-1水平,相对来说联合用药比单用rhGH在促长高的作用上更显著;两组治疗均未对骨龄成熟速度造成影响;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方案
1.1.1 病例来源
本研究筛选自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康复科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共64例。
1.1.2 临床资料
1.1.2.1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1]和《儿科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诊疗规范》:
(1)身高①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2SD)或低于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1.88SD);
(2)出生时身长、体重处于同龄胎儿正常范围;
(3)骨龄(BA)与实际年龄(CA)相符或稍延迟;
(4)生长激素激发试验(GST):GH峰值≥10ug/L②;
(5)排除了系统性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营养性疾病、染色体异常、骨骼发育不良、心理情感障碍等。
.........................
1.2 统计学分析
临床医学论文参考
使用SPSS26.0软件对已获取数据进行分析。两组的对比统计中,定性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定量资料,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次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统计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结果为P<0.05时,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第二章 讨论
2.1 现代医学对特发性矮小症的认识
根据中华医学会样本调查显示,中国矮小症发病率约3%,人数可达到3900万,60%~80%身材矮小儿童的病因无法明确,被归为ISS[13-14]。ISS患儿通常会在生长曲线上逐渐落后,并且在家庭和同伴中较矮,其他症状可能包括骨龄延迟、体型比同龄人瘦弱,但智力正常、面部特征正常等。特发性矮小症(ISS)的病因复杂,与个体遗传、生活环境、性别、种族以及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对于ISS的发病机制,现阶段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发病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axis,GH-IGF-1轴)密切相关[15],此生长轴是调节儿童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轴,轴中各个水平基因异常都有可能引起矮小。
目前rhGH用于治疗ISS患儿的临床疗效得到了肯定,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DE)于2021年批准ISS为rhGH治疗的适应症。rhGH主要通过刺激肝脏合成IGF-1,从而推动骨骼的生长,最终达到促长高的目的。rhGH治疗安全性较高,rhGH 治疗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到3%[16-18],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一过性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19]。其他的副反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代谢异常、心血管反应等[20],2021年欧洲注册中心对长期使用rhGH患儿的安全性调查中发现[21],在治疗期间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Bell[22]发现rhGH治疗的患儿可能会出现脊柱侧凸、股骨头滑脱等不良反应。本研究在安全性方面,通过两组患儿定期的复查,肝肾功能、血糖等均未见异常指标,提示生长激素的安全性良好。
.....................
2.2 中医学对特发性矮小症的认识
在传统医学中,根据ISS患儿的特点将其归类到“五迟”“五软”“胎弱”“厌食”等范畴,中医学家认为矮小症病因主要与先天、后天不足密切相关,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脾与肾,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只有脾健运、肾精充,才得水谷之养而健形体,精髓充养而壮筋骨。《幼科发挥·胎疾》记载:“夫男女之生,受气于父,成形于母,故父母强者,生子亦强,父母弱者,生子亦弱”。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生殖之精,提示了小儿体质强弱、生长发育与父母先天肾精密切相关。《素问·经脉别论》曰:“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脾运化的水谷精微在人体内、外、上、下布散,荣养筋脉肌肉,并充养先天肾精,推动机体的生长发育。《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中提到:“脾常不足,肾常虚”,若先天肾精亏虚,后天脾失健运,则气血亏虚,骨脆不坚,五脏六腑受损,最终将引起小儿生长发育迟滞。
历代医家通过对矮小症的认识,将其病机归纳为脾肾两虚、肝脾失调、心肝血虚、心肾不交等证型,中医药可根据ISS患儿的临床证型,进行个体化的辨证论治,通过改善患儿的中医症状、调理患儿体质,从而达到促进生长的目的,其在综合治疗矮小症方面逐渐显现出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王芳导师在辨证施治过程中,认为矮小患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病机可归纳为“脾肾两虚”,治疗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健脾益气,补肾壮骨”为治疗大法,通过健脾壮骨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使脾气健运,肾精充沛,具有不错的临床效果。
.........................
第二章 讨论............................... 15
2.1 现代医学对特发性矮小症的认识 ........................... 15
2.2 中医学对特发性矮小症的认识 ........................ 16
2.3 健脾壮骨方方解及出处................................ 16
2.4 研究结果分析与评价
2.4.1 两组治疗方案对身高的影响
两组患儿治疗12个月,治疗后各时间点的GV、IGF-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各时间点HtSDS均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无论是联合用药还是单用西药都能促进身高增长,rhGH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rhGH可直接作用于靶细胞,促进软骨细胞的分化,也可通过刺激肝脏产生IGF-1,从而促进软骨细胞增殖。试验组GV、IGF-1水平在6个月时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联合治疗改善上述指标方面效果更佳。究其原因,健脾壮骨方中异补骨脂素对骨的形成具有刺激作用,能促进骨髓干细胞分化成骨细胞,熟地黄环烯醚萜苷能加速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党参、陈皮、木香、砂仁等中药能调理小儿脾胃,增加营养吸收;且大量临床研究表明[60,61],中药可通过增加血清IGF-1水平来达到促长高的目的。本方通过补益脾肾,使先天肾精得以充养、后天脾胃得以运化,从而推动小儿的生长发育。
2.4.2 两组治疗方案对骨龄成熟速度的影响
在骨龄成熟速度方面,两组治疗12个月,每6个月监测一次骨龄。组内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的骨龄成熟速度与治疗6个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6个月、12个月的骨龄成熟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研究表明, rhGH 治疗ISS患儿时,能调节患儿的内分泌系统,在加快儿童生长速度的同时不会影响骨成熟[62,63],且中药也不会对骨龄的变化产生影响[64]。本研究观察疗程内发现rhGH未影响骨成熟,中药也未对骨龄变化产生影响,印证了上述观点。在生长发育评判过程中,骨龄这一指标可以了解矮身材儿童生长的潜力,骨龄的提前程度及增长速度可判断骨成熟程度的骤缓。
临床医学论文怎么写
..........................
2.6 研究结论
1. rhGH及rhGH联合健脾壮骨方对脾肾两虚型ISS患儿在身高增长上均有明确的疗效,然而联合治疗对GV的加速、血清IGF-1水平的增加、身高年增长量的增加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能为矮小患儿尽早追赶目标身高带来希望。
2. 健脾壮骨方对于改善中医症状在3个月时效果明显(P<0.05),在治疗6个月、12个月时效果愈加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体重、饮食、面色、毛发、大便等方面。
3. 两组均未对骨龄的成熟速度造成影响。
4.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种疗法相对安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