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模式下现有建筑节能规划风险评价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xxsc 点击次数:188
论文字数:50000 论文编号:sb201301282003496306 日期:2013-01-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今,节能减排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节能已经摆在我国突出的战略位置,节能工作已经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2008 年,修改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了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交通运节能是三大节能领域。据测算,我国建筑能耗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 30%,2020 年以后建筑能耗将约占总能耗的 40%,建筑将成为全社会的第一能耗大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到 2020 年,所有建筑节能标准得到全面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节能率为 65%的建筑节能标准;大中小城市基本完成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小城市完成既有建筑改造面积的 50%;农村建筑广泛开展节能改造,建成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建筑 1.8 亿平方米[1]。
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超过 450 亿平方米,每年新建建筑面积 20 亿平米。在我国新的相关法规规定下,新建建筑基本是节能建筑,执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行了设计图纸节能达标审查制度,并通过施工、验收等相关环节的严格把关来监督节能实施。在既有建筑中 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其中只有 1%采取了节能措施,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相对较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室内热环境舒适度的要求逐渐增加,建筑能耗还要增加,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还会加大。所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取得成效,那么全国建筑能耗才能够大幅度降下来,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规模为建筑节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按照传统的模式,我国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主要是通过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示范进行的,公众及业主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热情不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节能管理体系没有取得显著成绩,其主要原因是资金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进程。
根据国外节能改造的经验,节能改造成功还要用市场手段去调节,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机制,就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中取得成功的模式是合同能源管理(EnergyManagement Contract,简称 EMC)模式。由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y,简称 ESCO)对建筑系统进行诊断,确定节能方案,然后由 ESCO 投资或融资进行改造,再按合同约定分成从节能收益中逐年回收节能改造投入的资金并获得收益。这种模式克服了目前实施建筑节能改造的主要市场障碍,可以减少业主对节能改造的资金顾虑和负担,同时通过节能改造后项目产生的节能效益中获得应有的利润而不断发展壮大,也吸引其它节能投资者、机构组建更多的节能服务公司 ESCO,可为全社会实施、服务更多的节能项目,由此推动并促进节能服务事业的产业化[2]。合同能源管理是一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化的光明、未来之路。2010 年 4 月,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5 号)》中[3],国家的政策已明显有别于以往提倡和鼓励合同能源管理,而是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行;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扶持政策进一步量化和具体化,从税收、资金等方面促进节能服务产业,把合同能源管理培育成大产业。1998 年以来,我国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开展了合同能源管理的试点项目,一定程度上证明了 EMC 模式在我国建筑节能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 研究意义
对节能服务公司 ESCO 来说,这种特殊的商业服务模式能产生巨大的节能效益,但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业主的风险趋于零,由于 ESCO 承揽的项目本身具有投资大、后收益、回收收益周期短、涉及多学科专业等特点必然带来不确定性,项目从规划、评估到决策、实施的大部分风险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ESCO在实施 EMC 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过程中既受到建筑节能改造、节能设备等有关节能改造风险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本身风险的双重影响。EMC 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同时收益最大化是每个公司永恒的追求。节能服务公司 ESCO 的投资收益从未来的节能效益中获得,从而促进以节能效果为导向的节能改造工作,然而支持这种模式正常运营获得成功的关健是对其风险进行研究。综上所述,对节能服务公司 ESCO 来说,进行 EMC 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风险研究显得格外重要,而且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还处在政策上的引进和财税政策上的支持阶段,其风险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对其研究有着可行性、必要性及迫切性。
对风险问题的研究应当作为为整个 EMC 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基础,只有管理好风险才能较好地实现 ESCO 的投资收益。对 EM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科学的风险管理,有助于 ESCO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从而提高投资效益,通过建立EMC 项目风险模糊评价模型及投资风险模糊评价模型,可作为 ESCO 承揽 EMC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提高我国 EMC 项目投资成功率,还能促进 ESCO 的建设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高,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 .................9-12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12-13
    1.5 论文逻辑结构图 .................13-15
第二章 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现实与未来 .................15-28
    2.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现实 .................5-18
    2.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未来——合同能源管理 .................18-28
第三章 EMC 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风险识别 .................28-33
    3.1 EMC 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风险管理概述 .................28
    3.2 EMC 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风险识别 .................28-33
第四章 EMC 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风险评价 .................33-47 
    4.2 基于集值统计的 EMC 项目投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38-47
第五章 EMC 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风险处理 .................47-50
    5.1 风险回避 .................47
    5.2 风险控制 .................47-48
    5.3 风险转移 .................48-50
第六章 实证分析 .................50-65
    6.1 工程项目概况 .................50
    6.2 EMC 项目财务评价 .................50-52
    6.3 基于 AHP 和专家决策的 EMC 项目模糊综合评价析 ..........52-58
    6.4 基于集值统计的 EMC 项目投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58-65

结论

论文通过风险研究,有助于 ESCO 管理好项目整个过程的风险,从而提高投资效益,通过建立 EMC 项目风险模糊评价模型及投资风险模糊评价模型,可作为 ESCO 承揽EMC 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提高我国 EMC 项目投资成功率,还能促进 ESCO 的建设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高,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及节能服务公司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1、节能服务公司须走做大做强的道路,靠实力和信誉占有市场。国际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节能服务公司须走做大、做强、走专业化的道路、拥有成熟的服务模式。这样的节能服务公司最具竞争力,不但靠实力和信誉占有市场,而且它有优良的管理经验,最优秀的设备资源配置,最专业的团队服务,最完善的经营模式,提供最优质的个性化无缝对接服务,有多名经验丰富的各专业工程师,对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懂得合同能源管理的都知道,在中国节能潜力巨大,EMC 项目前景是光明的,市场无限。特别是近几年,节能服务公司发展速度飞快,但规模相对于中国的节能空间和节能事业来说,还非常小,真正做得好不太多。现阶段,在政府的扶持这种强大的背景下,节能服务公司必须抓住机会,争取在节能市场中获得实力和信誉的认可,赢取信任,如此可赢得节能单位接受改造和银行的融资。
2、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期待政府进一步制定和实施具有强制和稳定性的政策政府强力推动政策是最重要的导向,目前我国的政策不再是提倡和鼓励,扶持政策已经是明显的量化和具体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进入到大规模实施的阶段,鼓励更多具备条件的企业参与合同能源管理,按照“产业化、实业化、专业化”的方向,把合同能源管理培育成大产业。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中国能源战略与绿色建筑前景[J].上海城市发展,2005
[2]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亚行技援节能减排课题组.在中国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发展现状和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09(3)
[3] 吴玉萍,胡涛,王新.亟须完善的我国建筑节能政策[J].环境经济,2006,(12)
[4] Cudahy, R. D, Dreessen, T. K. Areview of the energy servier company(ESCO)industry inThe UnitedStates National Assoeiation of Energy Serviees Companies(NAESCO) report to the W6rld Bank, 1996
[5] Julie Osborn, Chuck Goldman, Nicole hopper. LBNL, “The Energy Service  Industry——The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Mar.1999.
[6] 胡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7
[7] 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编.2009 中国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报告:迎接低碳经济新时代[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2.
[8] Paolo Bertoldia, Silvia Rezessyb, Edward Vine. Energy service companies in Europeancountries:Current status and a strategy to foster their development[J].Energy Policy.34(2006)
[9] 申晓刚.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研究及发展建议[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08
[10] 王永祥.建筑节能工程施工[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上一篇:设备监理项目利益相关方及冲突分析
下一篇:遗传算法的机采井电气设备配置优化设计研究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