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医养结合PPP项目工程风险管理范文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622 论文编号:sb2020112411134033641 日期:2020-11-26 来源:硕博论文网
运用专家调查法邀请专家打分评比,对 ZD 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设计第二轮调查问卷,结合专家评分结果,利用调查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 ZD 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防范应对措施。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国际上有个惯例,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如果人口在 65 岁以上的比例大于等于 7%,或者人口在 60 岁以上的比例大于等于 10%,标志着这一区域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自 1999 年步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 1 号)》中显示,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约 1.78 亿,比重为 13.26%,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 2.93 个百分点,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约 1.19 亿,比重为 8.87%,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 1.91 个百分点[1]。
国家统计局在2020年年初的时候发布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有一组数据指出:截至 2019 年末,我国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2.54 亿,占总人口的 18.1%,65 周岁及以上人口也已突破 1.76 亿人,占总人口数的 12.6%[2]。随着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老年人规模日益壮大,并呈现发展迅速、老少倒置的特点,给当代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压力。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2011 年至2019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和 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都在逐年上升,如图 1.1所示:
图 1.1 2011-2019 年老龄人口比重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在 PPP 模式出现之前,各国多是政府投资公共服务项目。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单独的政府投资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英国的 Mayston 等在研究中首次引入了 PFI 的理论,代表着私人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建设已进入人们的视野[4]。Shin等在研究中指出,公私合作可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降低投资风险、增加合作双方参与项目的积极性[5]。渐渐地,各国开始对 PPP 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随着 PPP 模式在公共领域的广泛应用,许多失败的案例也相继出现,于是各国学者开始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探索,发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许多风险因素存在。
风险可以理解为是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如果一个事件发生过程中或发生到最后,可能出现两种及以上的情况,那么我们就可以认定它发生了风险,有风险就可能带来损失。David 和 Klaus 选取多个国家的 PPP 项目进行研究,发现大多数情况是政府由于存在债务或风险问题集中而选择在公共服务项目中采用 PPP 模式[6]。Amartya  Sen等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比较分析,发现政府对于社会资本的信任度和关注度对项目的进展有直接影响,因此政府与社会之本之间必须建立信任机制,才能促进项目成功[7]
Liyaning Tang 指出 PPP 项目中存在融资、交易、管理、技术等多种风险因素,各影响因素在 PPP 项目中并非独立存在,彼此之间互相影响[8]。Amjad R 和 MacLeod G联合研究了PPP项目的风险分级,结论是将风险大致分成三个级别,分别是国家层次、市场层次和项目层次的风险[9]。Ameyaw 和 Chan 在梳理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实地调研了当地六个 PPP 项目,并识别出八类共 40 个风险因素,指出项目中应多关注监管、资金、风险分担等因素[10]。Haobo Zhang 等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一系列的 PPP 的风险问题,包括七大类,分别是技术风险、建设风险、运营风险、收益风险、金融风险、政策风险、环境风险等,这种分类方式逐渐被各国学者认可[11]。
Albert 和 Patrick  等借助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依据相关标准分析和评估项目风险,着重论述了风险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并进行了风险分类[12]。Ghorbarni 等运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法研究 PPP 项目的风险问题,并将风险按照比重大小进行分类[13]。Mansour 等对多个 PPP 项目进行研究,并运用专家调查法,邀请专家填写调查问卷,根据专家意见整理出 PPP 项目的风险分类[14]。
...............................

第 2 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PPP 的概念
PPP 是英文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的首字母大写简称,而我国将 PPP 的中文概念定义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具体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建立起来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一种长期平等合作关系,主要应用在交通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建设领域。双方合作通常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或运营维护等工作,而政府从中进行扶持,并负责监管,从而达到双方共赢。
许多人把 PPP 当成是一种单纯的融资模式,其实不然。它是一种生产及管理在技术和机制上的创新。PPP 模式的出现,打破了现有公共服务产品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的困境,使它能在市场经济中按照计划创造和构建出有序的产品格局,从而使公共服务产品发挥出最大价值。
通常将 PPP 的投融资结构分为三种,即股权、债权和股债结构。在我国现行制度下,PPP 的投融资结构主要是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股权结构主要指各投资人按照出资比例构成的 PPP,其一是成立项目公司(简称 SPV 公司),这种方式比较常见;其二是不成立 SPV 公司,但操作复杂,风险隐患多,故这种在实践中极少运用。债权结构主要指除了成立 SPV 公司外,在建设运营过程还需要融入其他资本结构的 PPP,即项目所需资金大于注册资本,多出部分的资金称为权益性资金。股债结构主要是指在债权结构基础上还存在非权益性资金的 PPP,这种结构下权益性资金占比越高,风险越小。PPP 一般融资结构如图 2.1 所示:
图 2.1 PPP 的一般投融资结构
.................................

2.2  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2.2.1  风险管理的内容
(1)风险管理的内容。由于风险的来源、产生、影响等因素具有复杂性,所以对风险的管理常常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实践中,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防范和应对等,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密切联系,风险管理流程如图 2.5 所示。
风险识别其实就是识别内部和外在风险,是整个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识别的依据一般来源于经验、研究资料、文献记载等,识别的目的是掌握可面临的风险问题,能够衡量其产生条件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及影响,然后对应的提出管理措施。比较常用的识别方法包括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核对表法、面谈法等。
风险分析和评估是在识别风险之后,将风险问题一一罗列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评价。分析和评估之间有不同也存在联系,分析针对的是单个风险因素,评估是对多种因素汇成的整体进行估量。在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时候,比较常用的识别方法包括调查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模糊评估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物元评估法、敏感性分析等。
风险的防范应对也是对风险从主观方面判断的一个过程,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及评估后,结合实际情况,在衡量最终目标或利益的基础上,拟定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方案,并根据最优方案对风险进行控制。具体讲,综合评价想采取的方案之后,确定相应措施对风险回避、减轻、转移或预防等。实践中,具体采取何种措施因风险而异,有时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措施相结合,力求风险危害降到最低。
..............................

第 3 章  ZD 医养结合 PPP 项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 16
3.1 ZD 项目概述 ··················· 16
3.1.1 项目规模 ························ 16
3.1.2  项目运作模式 ····················· 18
第 4 章  ZD 医养结合 PPP 项目风险防范与应对 ···························· 40
4.1  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与制定原则 ··················· 40
4.1.1  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 40
4.1.2  策略制定原则 ······················· 42
第 5 章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 50
5.1  研究结论 ································· 50
5.2  研究局限 ···················· 50
5.3 研究展望 ··························· 51

第 4 章  ZD 医养结合 PPP 项目风险防范与应对

4.1  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与制定原则
4.1.1  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经过对 ZD 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分析后,已经大致掌握了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项和风险因素。基于对 ZD 项目的了解和对 PPP 项目的认知,应当对项目风险做出积极应对和制定管理举措,此时选择合适的防范和应对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国际上针对PPP项目比较常用的风险应对举措并不限于一种,对风险主要会采取回避、控制、转移和自留等措施,如图 4.1 所示:
图 4.1  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
 
第 5 章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ZD 医养结合 PPP 项目是 W 县在医养结合领域的首个 PPP 项目。本文以 ZD 项目为研究对象,借鉴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结合实地调研设计调查问卷,运用专家调查法邀请专家打分评比,对 ZD 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设计第二轮调查问卷,结合专家评分结果,利用调查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 ZD 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防范应对措施。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ZD 项目中,经过应用相关风险识别方法识别出四大类别共 22 项风险因素,其中将四大类别风险项归为风险的准则层,分别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工程风险、其他风险。将他们通过构建风险矩阵模型和一致性检验,四类风险项按照所占权重比率由大到小排列,得出政治风险居第一位,其次是经济风险,再为工程风险,最后是其他风险。22 种风险因素即为准则层次的下一层级——风险因素层,按照总权重排序分别为投融资危险、政府诚信度、利率变化、政府干涉、不可抗力、通货膨胀、调整服务内容和标准、赋税调整、决定或核准拖延、改造升级、约定支付风险、政策法律变更、建设工程部分变更、质量存在问题、项目股权改变或停止履约、运营不善风险、供给变化、土地及基础设施配套、竣工时间、建设成本(水电和人力等花费)超支、运营管理超支、环境与安全管理。同时在通过风险评估计算后制作出风险总排序表,该表中显示出各因素的发生几率和对项目的影响程度。鉴于 ZD 项目本质特点,对于可能表现出来的所有风险因素不论发生几率还是影响后果,都必须及时制定出相应对策。
随后根据这些风险因素的性质和项目各方对风险因素的承载能力,将该项目风险因素在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综合考虑项目成本及各方利益因素,首先基于宏观全局提出建议,为同类项目开展提供帮助。然后针对具体风险问题,建议可以分别应用回避、控制、转移以及自留等方式应对风险,并制定应对方案。以此使风险对该项目造成有损影响的发生概率降低,减轻损失,力求能够达到项目顺利开展、项目收益满足拟定期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