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地铁五号线大源站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6566 论文编号:sb2021022114235334625 日期:2021-03-0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重点风险源,采用 LEC 法进行了风险评价;根据评估结果,对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了整改,对存在的各项风险按其影响程度提出了可实施性的控制措施;并通过施工监控测量进行实施监控,综合各数据统计及施工风险管理的研究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地铁发展突飞猛进,地铁在扩大城市利用空间、打造城市快速立体交通、改善交通拥堵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国内一线城市甚至有些二线城市都在申请建设地铁项目,建设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建设速度飞快。截至 2019 年 12 月,中国内地已有40 个城市开通了地铁,运营线路总里程 6882.13 公里,其中 2019 年新增运营线路 1024.12公里。
地铁工程由于其施工工期长、技术复杂、施工地质环境复杂等众多因素,使得施工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进入 21 世纪,施工技术不断创新,使得建筑工程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引发了各种新的危险因素,其中地铁建设中的施工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安全事故更是频繁发生(见表 1.1)。为了减少地铁项目施工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地铁项目施工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各参建单位不断汲取教训,积极总结经验,逐渐认识到风险管理在地铁施工中应用的重要性,开始将国内外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施工技术手段应用到地铁施工管理,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如何减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作业管理是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对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地铁工程作为一项高风险建筑工程,其众多的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和特殊性,更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势在必行[1]。
表 1.1 近年来全国地铁施工安全事故
.........................

1.2 国内外风险管理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相较于国外先进的研究管理经验,我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深度以及广度也没有国外的深入,风险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2]。通常情况下,项目按部就班的施工,如有亏损,国家会根据情况进行补贴。因此,导致项目完工后质量缺陷严重,需要后期不停的维修,这种现象十分严重。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们逐渐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分析与决策》[3]的出版,是我国风险理论的一个标志,为经济管理、系统工程、建设工程领域提供参考。1991年,我国第一次召开了关于项目管理的学术交流大会;四年以后,第一次召开了国际项目管理学术会议,这些学术会议推动了学术界对项目管理的研究[4]。同济大学的丁士昭(1992)教授主持编写“广州地铁首期工程项目管理总体方案”。顾镜清(1993)编写了《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
风险管理真正在各个领域开展是在二十一世纪以后,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都开始研究风险管理在各自领域的应用,并不断总结经验,供后来学者参考学习。沈建明[5]等(2011)学者编著的《项目风险管理》一书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有关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内涵、理论方法与应用实践的最新成果;对项目风险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和监控过程进行优化。陆鹏(2013)阐述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对风险进行分类,提出了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以转移和消除项目风险, 降低风险损失[6]。杨枫(2012)论述了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比较分析了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阐述了处理工程项目风险的一般应对措施[7]。王元明(2013)分析了大型公共项目的属性特征,然后基于骨牌理论与风险理论将大型公共项目面临的风险归结为直接形成风险、相关性风险与传递性风险三大类,并针对各类风险基于其形成机理给出相应的管理方向[8]。近年来,我国专家学者在深入研究模糊理论的风险分析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W BS-R B S、故障树法、层次分析法等也逐渐被国内学者使用。程鸿群(2016)等利用WBS-RBS 组合矩阵,初步建立了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风险指标体系,针对风险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采用区间数理论确定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值,通过证据理论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逐层合成推进,使得在分析风险指标利害程度时能够追根溯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实用性[9]。
...........................

2 地铁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2.1 风险理论
2.1.1 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1)风险
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风险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要素构成的统一体,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是可以预测的。
(2)风险的特征
① 客观性风险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因为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还是社会发展的规律,都由事物的内部因素所决定,由超过人们主观意识所存在的客观规律所决定。风险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其发生的频率,但是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这也使得人们只能尽可能降低风险。
② 偶然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未来风险事件发生与否难以预测,任何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
③ 动态性风险是动态变化的,在工程管理实践中,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也并非全部对安全有害,但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必须及时发现和预测变化发生后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或对策,做到顺应有利的变化,克服不利的变化[22]。
.......................

2.2 地铁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2.2.1 地铁项目施工风险定义
凡是无法事先预见的,或者承包人在投标时未预见到的,但在工程实施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影响工程施工、影响工程质量、工期,以及一切可能额外增加工程费用的事件,统称为“工程风险”[24]。
地铁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为:在以工程项目正常施工为目标的行动过程中,如果某项活动或客观存在足以导致风险承受体系产生损失,那么就称这个项目存在风险[25]。
2.2.2 地铁项目施工风险分类
地铁项目的复杂性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事件。(1)按照事故原因考虑:自然灾害风险、意外事故风险;(2)按照事故类型考虑:隧道坍塌、管涌、基坑滑移、火灾、机械伤害等;(3)按照参与单位考虑:勘察风险、设计风险、施工风险、监测风险;(4)按照损失类型考虑: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
2.2.3 地铁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程序
在地铁项目开工建设之前,相关参建单位需全面评估未来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组织业内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制定全套的应对措施及专项施工方案,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分析施工图纸,确定施工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从开工到竣工验收结束,要时时进行跟踪监测,及时评估施工风险。在施工中如果万一发生安全事故,为减少损失和及时处理,必须立即向甲方、监理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报告,项目部在接到事故单位的报告后,立即派人员赶赴现场,参加各方组成的事故调查委员会,全力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同时有序的组织指挥有关人员积极抢救伤员,积极采取措施迅速恢复施工,并做好调查工作,确定事故性质和责任。调查有关文件、资料并记录。上述工作,在委员会领导下,与有关单位共同进行,调查完毕,及时完成事故分析,认定事故类别、事故原因及责任单位,完成事故分析纪要,然后上报。如图 2.2 是其风险管理的简要流程。
图 2.2 地铁项目施工风险管理流程图
........................

3 CD 地铁五号线大源站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11
3.1 大源站项目概况................................11
3.1.1 项目设计情况.....................................11
3.1.2 工程水文与地质情况....................................12
4 CD 地铁五号线大源站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分析..................................21
4.1 CD 地铁五号线大源站项目土建施工风险识别..........................21
4.1.1 风险识别的方法....................21
4.1.2 风险识别流程.........................21
5 CD 地铁五号线大源站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应对措施.............................35
5.1 施工现场重大风险应对措施........................35
5.1.1 大型机械风险应对措施...........................35
5.1.2 基坑支护风险应对措施.............................35

5 CD 地铁五号线大源站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5.1 施工现场重大风险应对措施
5.1.1 大型机械风险应对措施
CD 地铁五号线大源站施工过程中起重设备使用较多,如吊装钢支撑、钢筋模板等。起重作业施工时必须安排专业信号工进行现场指挥作业,现场起重设备需向 CD 市安监站申报、备案,接受监督;操作手持证上岗、按操作规程施工、严禁交叉作业,起重区域与其他区域必须严格划分,严禁混用,作业前,应检查起重吊装所使用的起重机滑轮、吊索、卡环等,应确保其完好,符合安全要求。大源站区间盾构施工前,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按阶段进行详细的针对大源站的施工技术交底,按工作岗位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在盾构机前期拼装过程中,组织公司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拼装,安装过程中管片拼装需位置准确定位、平整;检查定位销、螺栓垫片和雨水膨胀止水垫圈是否齐全,环、纵向两种螺栓是否安装正确。定期检查机械设备,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对磨损性较大的配件定期进行更换,防止机械故障引起安全事故。挖掘机、吊车等作业时,不得碰撞钢支撑,以防钢支撑掉落发生事故。
对于 CD 地铁五号线大源站深基坑工程,依据规范标准及相关资料文件,编写实施性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专项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在 CD 地铁五号线大源站基坑开挖过程中针对钢支撑结构的连接部位、节点在设计上适当做强化处理,确保支撑结构各部分连接密实,受力均衡,不致发生高压弯曲,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坑外防水和坑内排水工作,土方开挖前,地下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 1 米,对坑外防水,在周围设置排水沟进行挡水,对坑内的散水引流并及时抽出,严禁坑内积水浸泡坡脚,造成边坡失稳。
.....................

结论
本文以 CD 地铁 5 号线大源站建设项目为背景,在项目施工前期对施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对车站施工风险进行了系统识别,并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确定了风险等级;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重点风险源,采用 LEC 法进行了风险评价;根据评估结果,对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了整改,对存在的各项风险按其影响程度提出了可实施性的控制措施;并通过施工监控测量进行实施监控,综合各数据统计及施工风险管理的研究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本文采用 LEC 法对所有的风险进行评价,最后根据分值进行排序,CD 地铁五号线大源站深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管线的影响是该工程的重大风险源,需重点监控。
通过加强施工监测,对深基坑支撑体系、沿线路面、周边建筑物、管线的沉降数值统计分析,提前预警,对潜在风险采取合理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频率,保证了大源站的顺利完成。
随着地铁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各种施工风险也会相继出现,风险管理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可以建立专门关于地铁施工风险的大数据平台,全国数据共享,可以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提供咨询交流,分享经验,降低全国范围内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