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所谓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同时涉及的行业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它是一种多角化的经营战略。多元化的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的企业战略研究者Ansoff 提出的,他指出:“多元化战略最直观表现就是企业所经营的行业数目的变化,当现有业务的经营风险较大或者不能满足企业成长的要求时,企业就会通过拓展新的领域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来适应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1]。Rumelt在研究中发现“多元化经营的理念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盛行”[2]。在多元化经营理念的影响下,诞生了一批大型的跨国集团企业,也因此,现在全球 500 强企业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70 年代后,由于多元化战略的发展并没有达到人们预期当中的效果,有些企业甚至还因为实施不当的多元化使企业陷入危机,在此影响下,企业开始思考如何用更为理性的态度对待多元化。
进入 80 年代,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这在使本土企业的规模得以扩大的同时也引来了一大批外资企业,同类企业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强,一批现代企业逐步建立起来,这些发展起来的企业也就此埋下了日后实施多元化的种子。90 年代初期,在低成本扩张的吸引下,多元化经营的风潮在我国盛行,许多大型企业开始迈出多元化经营的步伐,通过对不同行业进行投资,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业务版图,增加市场占有率。90 年代中后期,市场经济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行业间竞争加剧、商品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形也相继出现,许多企业因为多元化产业选择的失误而给自身带来了不可挽回的风险,还有不少企业因为能够及时进行业务调整和业务收缩而有幸存活,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企业摈弃了多元化战略,再次将其主要资源集中到了发展核心竞争力上。进入 21 世纪以后,很多行业的消费结构和总体需求又有了新的变化,产品的扩容也受到限制,且随着中国的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在各个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型企业再次试图以进入新兴行业的方式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又重新踏上了多元化战略发展道路。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多元化折价论
在美国经济环境的背景下,Lang 和 stulz(1994)选取了托宾 Q 值这一指标来反映企业价值。通过将实施多元化的企业与单一经营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较分析后,他得出来了大多数单一经营企业的企业价值往往要高于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且根据多元化程度的不同,二者之间的差异也较大的结论[3]。Berger 和 Ofek(1995)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是否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这一课题的研究时,得出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来说并无益处,有甚者还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的结论[4]。Megginso(2004)的研究则是根据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和企业的超额收益来衡量其长期绩效的,他得到了长期绩效与业务集中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具体表现为如果公司整体价值下降,那么净现金流量减少,股东财富也会受到损害[5]。Gordon(2000)等学者引入了之前学者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研究时忽略的关键因素——区域多元化。通过对多家公司的研究,他们发现,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其企业价值要比单一经营的企业低,也就是说多元化经营会给企业绩效带来不利影响。Brian Wu(2013)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他以需求影响机会成本为切入点,得出企业多元化经营有损企业绩效甚至最终会导致企业整体价值下降的结论[10]。Nawafal-maskati(2015)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分析,他选取了中小型企业作为目标企业,也得出了多元化经营会导致企业绩效下降的结[7]。

研究结构路线图
第 2 章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2.1 多元化定义及分类
2.1.1 多元化概念
我们在对多元化进行研究探讨之前,就要首先了解什么是多元化。20 世纪 50年代,美国的著名战略管理学大师 Ansoff 提到了这样的观念:企业所经营的产品的数量和类型是企业是否应当进行多元化战略布局的决定性因素[1]。随着企业的日益壮大,当企业当前所生产的产品越来越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帮助企业更上一层楼,或是一些产品的出现可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时,企业就会开始发展到其他的行业来获取更多收益,这就是多元化。
1959 年,Penrose 在企业战略管理著作《企业增长理论》一书中指出,多元化表现为各种终端产品的增加以及企业从事的基本经营领域品类的增加[19]。20 世纪60 年代,Gort 出版了《美国产业的多元化与整合》一书,他对多元化发展重新做了定义,书中提到:企业多元化发展应定义为“单一企业服务市场异质性的增加”[11]。在管理学界的权威人物 Alfred.D.Chandler 的著作《战略与结构》中,企业多元化发展被定义成为企业最终产品线的增加。书中还指出,企业通过以增加产品线的方式来拓宽经营渠道的同时,组织构架也应当做出相应的变革。他首先提出了企业的管理能力也是影响多元化经营的因素这一观点,另外他还认为企业组织结构将是企业能否成功发展多元化的关键因素[20]。
R.P.Rumelt 被认为是多元化研究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实施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本身的固有性质。在他的定义中,多元化是将有限的多元化能力、技术和目标相结合,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发展新业务的一种战略选择。同时他还表明,多元化经营并不仅仅局限于向新的行业拓展,发展新的技能或加强现有的技能均是多元化的表现[2]。Rumelt 所给出的多元化定义并不具体,但他所表达的经营能力对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以及企业怎样进行多元化发展,都对企业多元化发展这一课题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
2.2 多元化动因理论
2.2.1 资源剩余理论
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想要站稳脚跟就需要充分开发利用自身的“长板”——竞争优势和资源。无论是何种企业,从初创期到发展成熟,都会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并形成剩余资源。资源与产量不可能是一一匹配的,这就势必会在企业内部形成剩余资源。资源剩余理论的首次提出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Penrose 认为,在企业的日常发展和经营活动中产生未充分利用的资源是不可避免的[19]。如果只是为了避免资源浪费而强行将其投入到现有市场,也并不会为企业带来新的收益。而如果将它们投入到新的行业中,则会使企业现有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更充分的利用。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能力等都是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也会不断提高,同样的发展方向也在相应的调整,在这些过程中就会产生剩余资源。这时候,为了适应发展的需求,合理利用剩余资源,企业将会采用多元化战略来增加企业价值以及提高经营业绩。本文在评价恒大集团多元化经营绩效时,运用资源剩余理论对恒大集团毛利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计量了恒大集团的资源配置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多元化发展情况。
2.2.2 市场权力理论
在对企业多元化经营动因进行研究时,国内外学者基于市场权力理论对多元化动机进行了探索,并获得了相关案例和实证验证。市场权力理论认为,进行多元化战略布局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借助企业主体力量,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形成一种凝聚力,占据市场主导权,这一优势在相关型产品主导的多元化企业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一旦拥有了市场主导权,企业就无需考虑如何使每种产品都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的问题,他们可以综合考虑,因为不同市场的产业会在企业权力的作用下协同发展。一体化经营时代的到来,使得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因此,企业出于自我防御,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存活甚至达成反竞争的效果,就会走上多元化的道路。同时,反竞争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指导下获得市场权力。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可以通过互惠交易、相互购买和人质效应这三种方式来获得市场权力。这三种策略将增加与同行业公司共通的可能性,甚至有可能会抑制竞争市场的出现,提高行业的集中程度。具体来说,依据市场权力理论,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可以改善自身的产业结构,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及时占领市场份额,并且运用多种多样的营销手段推销产品,使之可以快速在市场立足,获得竞争优势。
...............................
第 3 章 恒大集团的多元化经营现状及动因分析.............................14
3.1 恒大集团概况...........................14
3.2 恒大集团多元化发展历程.........................14
第 4 章 恒大集团多元化经营财务绩效分析...............................23
4.1 偿债能力分析..................................24
4.2 盈利能力分析............................27
第 5 章 恒大多元化绩效影响存在问题及建议.......................37
5.1 恒大集团多元化绩效影响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37
5.1.1 恒大集团为多元化布局投入了过高的成本................................37
5.1.2 所投资的大多数产业尚处于初级培育阶段................................37
第 5 章 恒大多元化绩效影响存在问题及建议
5.1 恒大集团多元化绩效影响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5.1.1 恒大集团为多元化布局投入了过高的成本
财大气粗一直都是恒大集团留给大众的固有印象,它也确实都是以土豪级别的投资方式来开拓新的产业的。无论是何种产业的投资,恒大集团都始终秉持着其一掷千金的豪气做派。比如使得恒大名声大振的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就是当年恒大豪掷 1 个亿买下的。而这笔出资仅仅是恒大集团为振兴体育迈出的第一步,每年恒大在为这支球队聘请明星球员和教练员上的投资都是丝毫不含糊的,据披露,恒大集团仅仅是在这一方面的花费就达到五亿元人民币之多。无独有偶,恒大集团的有钱任性也体现在了对快消行业的投入上。当恒大集团决定开展畜牧业业务时,初期建设和并购生产基地就耗费了 70 亿资金,以上的例子都与当初恒大集团的成本控制理念向背离,成本的高投入非常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绩效。
5.1.2 所投资的大多数产业尚处于初级培育阶段
截至 2019 年,恒大集团的多元化进程已经发展了 9 年,但与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相比,这个数字却是非常小的。结合实际来看,恒大集团目前多元化发展状况还处于建设和培育的初级阶段,需要为布局和建设多元化投入巨大的成本。一个新领域的进入,从进军到经营发展直至实现最终为企业盈利的目标,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覆盖整个产业周期的漫长过程。根据对恒大多元化各个板块经营的分析,我们发现恒大集团多元化布局中包括体育行业、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和快消品行业在内的其他业务板块,一直没有实现盈利,而恒大却为其投入了过多的资金,可见,即使是再高成本的投资也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收入增长,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恒大集团在财务业绩上落后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

表 3.1 Wrigley 企业多元化经营分类
第 6 章 结论及不足
6.1 结论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背景下,国内多家房地产企业都在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改革,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日渐萎靡,企业能够获得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国内很多房企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困难,甚至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这就使得房地产企业不得不转变发展战略,通过转型来获得更多盈利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实施多元化经营就成了大多企业的不二之选。
本文所选取的案例企业是作为房地产行业中佼佼者的恒大集团,恒大集团的经营也面临着上述困难。作为较早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典型房企,恒大的多元化事业可谓开展的如火如荼,其实施多元化的战略选择也是不局限于行业的,多种多样的。恒大集团希望可以借助多元化经营来分散经营风险,实现风险的对冲,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在恒大集团的多元化布局中,先后涉足到了体育行业、医疗行业、快消品行业等领域中,并且所涉猎的这些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存在的关联性较低,从外部结构看上去是没有协同效应的。基于这个问题,企业投资多元化的行业选择是否会影响多元化经营的实施效果也是本文所重点研究的对象。接下来,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借助古今中外各位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参考财务绩效的相关理论和文献,并综合恒大集团所处房地产行业以及恒大多元化布局的特点,进而分析了多元化经营给财务绩效可能带来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看法:从财务指标角度,恒大选择多元化布局之后削弱了其偿债能力,其发展能力也受到了影响,但它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企业价值却得到了提高。总结下来恒大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即存在可取之处,又存在不足之处,多元化布局的项目中既有成功案例又有反面教材。其项目的成功往往在于对未来国家政策和行业未来发展有一个很好的判断,能够高开高打,带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不足的地方在于其进入新的行业时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和调查,盲目加大投资,从而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甚至出现亏损状况。因此,笔者认为恒大集团应该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稳定好已经成功布局的产业,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分析,在一个行业能够有条不紊的经营运作之后再向新的行业迈进,从而实现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