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长达近四十年的并购历程中,中国企业实现了企业并购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并逐渐规范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企业并购事业的进一步提升,甚至衍生出跨国并购等新型并购形式。在这一阶段中,出现许多可供其他企业借鉴参考的成功案例,然而,任何一件新兴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我国的企业并购发展也是如此,近四十年的并购历程的发展,可用以下四个阶段进行总结。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在 1984 年——1992 年这段期间,我国首次出现了规模化的并购,进入了企业并购的起步试点阶段。企业并购的特点大体可以总结为几点:第一,并购交易的规模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交易范围也从地域性交易向全国范围拓展,甚至实现跨国并购;第二,并购企业受行业限制的情况比较明显,多数从属于同一行业或同地区范围;第三,并购出资形式主要是直接出资购买、负债购买或无偿划拨,交易形式种类不多;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在 1992——1997 年期间,我国的企业并购行为再次达到高潮。在这一阶段,企业并购的特点大体可以总结为几点:第一,企业并购范围相比第一次并购浪潮更为宽泛,产权交易市场的兴起为企业并购提供了专业的交易机制,无论是在参与公司数量,交易金额还是交易支付方式上,都更为丰富和宽泛;第二,投资银行等融资机构的作用更为明显;第三阶段,探索与整顿阶段。在 1997 年——2005 年期间,本国企业并购活动经历了进一步的探索与整顿。企业并购的特点大体可以总结为几点:第一,并购参与企业的种类和范围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地区和行业的限制,并购动机也由单纯的想扩大规模向战略性并购发展;第二,政府的参与度不断加强,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为规范市场秩序和企业信息披露提供了制度保障;第四阶段,股权分置时代发展阶段。自 2005 年开始,我国市场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政府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加大改革投入,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也显著提高。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内涵与类型
(1)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内涵
针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内涵,我国学者各自存在独到的见解。赵宪武(2002)[1]认为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多数来自于筹资的过程,负债比例的不合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危机处置不当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后来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并购财务风险并不只局限于融资、资本结构方面,财务风险的研究应该从更广义的角度开展。陈共荣、艾志群(2002)[2]提出了更为广义的财务风险,其提出并购交易中的每一步骤均会通过资金运作影响企业的财务经营水平,进而产生财务风险。该两位学者对财务风险进行了狭义、广义区分,狭义主要存在于融资过程,广义的则是存在于更广泛的经营活动中。王会恒、高伟(2007)[3]指出,最近几年我国并购规模呈现增长趋势,而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对于并购是否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估值、融资、支付等环节:估值决定着企业能否找到合理的评估价,是并购交易的重要一环;融资直接作用于企业的资本架构;而支付则导致企业资金流动性产生直接变动。
孙瑞娟、英艳华(2010)[4]在研究中同样指出,财务风险是贯穿整个交易过程的,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来自于估值、筹资、支付等多个环节。侯明花(2010)[5]研究发现,一项并购没能达到管理层的预期,是受多因素影响的,但这些风险最终由财务风险体现;认为风险主要体现在估值、筹资、整合等步骤。孙欣鹏、王淑梅(2018)[6]对之前学者的理论做了简单总结:交易中的风险反映在估值、筹资、支付、整合等方面,同时受经济环境、市场结构等其他因素影响。举例来讲,定价风险主要是指并购方在进行价值评估时,未能体现准确的评估价值,使得并购方承担过高的成本,进而产生财务风险;筹资风险主要体现为并购方选择的筹资途径不合理,改变了公司原有资本结构,使得经营发展偏离了发展战略。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并购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包含兼并(Mergers)和收购(Acquisitions)两个方面,简称并购(M&A)[36]。兼并指并购方取得被并购方的经营权的合并行为,收购则是指通过现金、股权或其他支付方式完成交易的支付行为。并购方式主要可归纳为三类:吸收合并、控股合并和新设合并。并购的本质是主要风险和报酬的转移。
企业并购需遵循一定的规范流程[37]。通常来讲,并购的第一步是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出发,并购方企业会以自身情况为起点,对自身企业进行合理的评判,明确并购方向和战略目的,以此来选定目标企业,从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成立专项小组,对方案开展初步收益预测、风险预判与合法性判别。其次,并购方发出并购要约,通常来讲,多数是善意的,双方公司可通过合理的协商谈判,对要约合同中的细节问题进行完善,从而达成一致的并购意向,若并购方发出的意向是恶意的,目标企业有权拒绝。同时,双方加大对对方企业的了解程度,尽量较少并购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并购风险。最后,在双方针对合同条款谈判结束后,针对并购合同中的支付方式、交易价格、交易日期与参与人员、附加条款等明确之后,并购双方会在约定日期进行正式交接。
二、企业并购的形式
企业的并购形式划分标准有多种。
以双方企业所处行业为标准,企业并购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形式:(1)横向并购。横向并购多存在于行业相同或相近的企业中,同行业合并具有资源结合,形成规模效益的特点,并购双方将自身优势通过企业并购进行整合,形成资源共享,在产品销售和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可有效降低费用,实现企业的盈利。(2)纵向并购。纵向并购多发生在具有经营上的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38]。比如,处于一项产品生产流程的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合并,并购后双方通常可以形成纵向协作关系。纵向并购可以向生产流程上游并购,比如销售公司并购同一产品生产线的生产公司或原材料制造商。纵向并购有利于企业完善生产流程,从而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对于市场的控制力更高,降低企业在市场的寻找和谈判成本;除此之外,掌握更全面的生产流程也有利于企业加强市场垄断竞争力,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运输和储存成本。(3)混合并购。混合并购是指并购双方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没有关联关系或市场占有方面不具备关联关系的并购类型。
...............................
第二节 并购财务风险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存在于各大信息使用者之间,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掌握存在差异,尤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多数发生在差异较大的个体之间,每个个体因为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对信息的获取和收集水平会产生差异。造成信息不对称性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源自于个体具备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来源不同,有人处于更接近信息来源的位置,就会比其他个体更容易获取更多信息,反而,那些身处远离信息来源的个体,在收集信息上就更容易处于劣势;客观原因则体现在,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区域差异也逐渐加大,身处发展程度高,科技水平强的区域中,个体会有更多的机会来收取到更多的信息,收取信息也会更加便捷,反而,发展的落后,科技化程度不高,对于企业来讲,则是不利于信息的收集,造成与其他企业信息差异化程度的加大。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存在于各大信息使用者之间,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掌握存在差异,尤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多数发生在差异较大的个体之间,每个个体因为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对信息的获取和收集水平会产生差异。造成信息不对称性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源自于个体具备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来源不同,有人处于更接近信息来源的位置,就会比其他个体更容易获取更多信息,反而,那些身处远离信息来源的个体,在收集信息上就更容易处于劣势;客观原因则体现在,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区域差异也逐渐加大,身处发展程度高,科技水平强的区域中,个体会有更多的机会来收取到更多的信息,收取信息也会更加便捷,反而,发展的落后,科技化程度不高,对于企业来讲,则是不利于信息的收集,造成与其他企业信息差异化程度的加大。
同样地,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因为自身条件和所处外部环境的不同,也会引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作为并购财务风险的重要成因,直接影响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水平。因此,为了降低因信息不足而导致并购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有效做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控,双方企业都应尽职调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与风险。
二、协同效应理论
协同效应理论是指,以两个企业为例,对比之下会存在管理效率的差异,而其中管理效率更高的企业有扩大生产力的诉求,而管理效率低的企业渴望改变现状,寻找新的出路,于是双方达成一致的合并的愿望[39]。双方公司完成并购后,高效率一方的公司顺利达到了扩大生产力,扩张规模的目的,促进了企业规模化发展,低效率企业也成功打破了低管理效率的窘境,提高了生产效率,双方完成共同发展,实现“1+1>2”的效果。
.................................
协同效应理论是指,以两个企业为例,对比之下会存在管理效率的差异,而其中管理效率更高的企业有扩大生产力的诉求,而管理效率低的企业渴望改变现状,寻找新的出路,于是双方达成一致的合并的愿望[39]。双方公司完成并购后,高效率一方的公司顺利达到了扩大生产力,扩张规模的目的,促进了企业规模化发展,低效率企业也成功打破了低管理效率的窘境,提高了生产效率,双方完成共同发展,实现“1+1>2”的效果。
.................................
第一节 财务风险管理的界定.............................19
第二节 并购财务风险识别..................................... 19
第四章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案例分析........................33
第一节 盈峰并购中联案例的基本情况............................. 33
一、并购公司基本情况.................................... 33
二、并购动机.............................. 33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9
第四章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盈峰并购中联案例的基本情况
一、并购公司基本情况
(1)并购方——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盈峰环境)
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盈峰环境,设立于 1974 年,前身为上虞风机厂,于 2016 年更名为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峰环境于 2000 年 3月 30 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 000967,实际控制人为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之子何剑峰,是一家是以环卫机器人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环境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包含环卫设备、特殊作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提供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城市生活垃圾清扫、运输、收集等服务。
2007 年,收购“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5%股权,同年进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2015 年,顺利完成了对“宇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并控股国内领先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绿色东方环保有限公司”,2017 年,收购中联重科环境产业,奠定了在环保产业的领先地位,具有全国最全的环保产业群,2018 年,在收购华录百纳 17.55%的股份之后,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第一节 盈峰并购中联案例的基本情况
一、并购公司基本情况
(1)并购方——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盈峰环境)
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盈峰环境,设立于 1974 年,前身为上虞风机厂,于 2016 年更名为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峰环境于 2000 年 3月 30 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 000967,实际控制人为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之子何剑峰,是一家是以环卫机器人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环境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包含环卫设备、特殊作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提供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城市生活垃圾清扫、运输、收集等服务。
2007 年,收购“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5%股权,同年进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2015 年,顺利完成了对“宇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并控股国内领先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绿色东方环保有限公司”,2017 年,收购中联重科环境产业,奠定了在环保产业的领先地位,具有全国最全的环保产业群,2018 年,在收购华录百纳 17.55%的股份之后,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被并购方——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简称中联环境)
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简称中联环境,创办于 1999 年。于 2000 年10 月 12 日上市,股票代码为 000157。中联环境作为中联重科旗下专注于环卫环境装备制造、运营的事业部,其下设环卫机械公司和环境产业公司,目前,中联环境已成为集环卫设备制造、投资、运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集团。

.............................
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简称中联环境,创办于 1999 年。于 2000 年10 月 12 日上市,股票代码为 000157。中联环境作为中联重科旗下专注于环卫环境装备制造、运营的事业部,其下设环卫机械公司和环境产业公司,目前,中联环境已成为集环卫设备制造、投资、运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集团。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本文目的是对企业并购行为涉及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为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主要采取了案例研究法和文献法对案例进行研究。
在ERM风险管理框架的理念下,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具体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个进程。企业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首先明确风险成因是基础。通过研究发现,造成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原因包含信息不对称、评估方法多样性、融资方式选择不合理、融资结构不妥当、支付方式固有风险、资金整合风险、财务机构整合风险等。在经过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评估后,结合 DCF 估值模型的分析结果,企业可选择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自担等财务风险应对方式,以有效应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本文选用环保产业第一大并购案例——盈峰环境并购中联环境案。从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评价和财务风险应对三个过程分别对该案例并购前的定价风险、并购中的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并购后的整合风险进行案例分析与说明。分析发现,影响盈峰并购中联案例的并购财务风险的因素包含但不限于信息不对称、内在价值评估、谈判人员能力、并购环境、融资渠道、资本结构、资金整合、机制整合等,不同因素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也有差距。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对盈峰环境并购中联环境的并购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之后,得出其财务风险综合的分为70.3611775 分,隶属于“一般风险”阶段。除此之外,此次并购的财务风险处于低风险的概率为 14.478%,处于较低风险的概率为 27.316%,处于一般风险的概率为33.839%,处于较高风险的概率为 20.5195%,处于高风险的概率为 3.8475%。针对此次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结果,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财务风险应对建议:(1)拓宽信息获取途径,降低信息不对称影响,(2)按照准则要求,合理预估支付对价,(3)增强企业信誉度,(4)优化融资结构,(5)预先防范,降低股权稀释的消极作用,(6)优化资产结构,合理运用财务杠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