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信用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9586 论文编号:sb2018011320104119253 日期:2018-01-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进出口贸易量也呈现出持续较快增长的态势,随之而来便是社会物流需求总量的不断扩大。根据物流产业研究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 219.2 万亿元,同比增长 5.8%,增速虽较上年的 7.9%有所放缓,但整体仍呈平稳增长态势(中商情报网,2016)。另外,随着 2005 年末开始我国货代行业准入由审批制转为备案制后(商务部 ,2005),准入门槛的大大降低吸引了大批外资、民营企业甚至是私人企业的加入,导致物流企业数量急剧膨胀,物流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本质是通过与客户签订货物运输代理协议,根据客户的指示以代理人或承运人的名义提供货运运输相关的服务,如货物的承运、订舱、进出口报关报检、拼箱、储存、转运以及物流相关的其他辅助性服务,从而收取代理费等服务性费用。货代企业作为客户(货主或其他发货人)与实际承运人(船公司、航空公司等)的中间环节,会代为向客户收取并向实际承运人支付以运费为主的相关费用,形成大量的代收、代付款项,且通常是先代为支付并提供服务、后向客户结算和取得收入。另外,货运代理是一种服务,本身不需要大量的有形资产,依靠个人取得货源、联系承运人或其他代理便可促成一笔业务,过程中甚至不需要提供实际的货物相关操作。垫资便成了货代企业生存的基本手段。数量众多、企业规模不一的市场环境,以及以垫资为主要手段的业务特点,造成货代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普遍较大,常年居高不下,应收账款甚至成为了部分企业资产中最大的构成部分。应收账款高企不仅降低了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减低资产质量,更是加剧了企业的风险,甚至成为部分货代企业的首要风险。一方面,应收账款通过延长了客户的付款时间,是维护客户关系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另一方面,拖欠、违约甚至是失去联系现象频发,时刻威胁着货代企业的资金链甚至可能由此面临生存危机。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根据以上背景,垫资似乎成为了货代企业扩大销售和维系客户的“必经之路”,但由此带来的巨大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应收账款的质量并有效控制其风险。虽然实际商业环境中,各类企业经常在赊销交易过程中使用信用证、担保、抵押、保险合同、留置货物、应收账款保理、信用保险等多种方式来降低信用风险,但由于办理条件限制、手续复杂,且发生纠纷时的维权成本较高的特点,上述手段很难得到普及应用并在事前发现并降低信用风险。只有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及相应的内控管理机制并有效执行才能真正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本文以 H 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数据、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信息的基础上,揭示其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力求从关键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举措方面提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建议。
.........
 
第 2 章 信用风险管理基础
 
2.1 信用来源和概念
2.1.1 信用的来源
“信用”二字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鲁毅,2000)。《论语》中也提及“民无信不立”的主张(王蔚,2002),其含义为:遵守信用是立足于社会,从事各项社会及经济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信用”一词,多译为诚实、守信、信任等,“烙守信用”也被视为从事社会活动及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西方,“信用”这一概念起源于古代《罗马法》(徐国栋,2008):通过诚信契约理论从法律法规和经济两个方面描述了西方对“信用”的传统观念,规定了债务人在承担契约内的义务时,亦要承担有关信用的相关义务。若契约产生了纠纷,审判者可不受契约字面上的限制,依照公平信用原则进行处理,以确保实现契约的公平性。当然,《罗马法》中的西方古代“信用”观念不仅仅局限于道德修养范畴,而是把守信为与经济行为、债权契约、法律法规、责任义务联系起来,使“信用”成为一种保护交易双方相互权义,规范双方履行契约条款的工具。可以说,这种以个人债权归属为中心的传统信用交易理念为今后西方信用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2 信用的概念及职能
信用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金星,2014)。其中,前者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或道德角度,描述人与人之间、社会个体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以诚信为前提的交往过程,此时,“信用”便成为了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后者则更多的从金融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生产制造、贸易往来、资金融通中,以偿还债务并支付利息为主要特征的借贷行为。信用最重要的职能是流通,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货币的流通为基础。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各种货币为载体的支付行为,或者叫信用货币。另一个层次,则是由于大量的信用交易而应运而生的信用工具,其兼顾了信用的流通职能和货币流通职能。信用还具有分配职能,即对社会资源的的重新配置。这种分配职能使更多闲置的生产资本、货币资本转化为能创造现实价值的资源,并将其投入到生产和流通组织,促使社会经济平衡发展。这种对社会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再分配,在资源所有权不改变的情况下,让社会资源得到了重新组织预安排,在社会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信用使个别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源,更多的社会组织能够支配并只用这些资源。
........
 
2.2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2.2.1 信用管理组织
信用管理是个涉及多个职能的管理流程,往往是多部门间的重叠区域,因为如此,通常也就成了“三不管”地带。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建立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的公司在应收账款坏账、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因信用风险导致的企业破产的概率等方面都较没有建立单独信用管理部门的公司更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编写组,2014)。但到底是否一定要独立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呢?下面通过分析几种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形式及优劣势和适用性,来回答这个问题。
 
1. 信用风险管理职能由财务部门主责
在大多数企业中,财务部门由于汇聚了企业中所有涉及钱的信息,在制定制度、决策分析甚至是战略制定方面都有较重的话语权,另外,由于应收账款分析等职能在财务部,将信用风险管理放在财务部也即变的顺理成章。这种做法的有点在于,财务部是典型的权力性职能部门,对于协调、管控及制约其他部门上有着先天优势;掌握最全面的数据,可以及时形成分析报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缺点是:财务部本身是资金的掌管者,加上职业习惯较为严谨、对风险的偏好程度较低,其考虑到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金重要的来源,为保证企业资金流的充裕,一般都会采取保守甚至与略微趋紧的信用政策,以保证资金流动性各项财务指标的美观性。但是,由于财务人员往往没有在一线与客户洽谈业务和商定合同条款,过于保守的信用政策以及资金“落袋为安”的固有意识,容易造成业务萎缩、客户流失从而导致效益下滑的结果。
........
 
第 3 章 物流中介企业的信用风险分析 ......9
3.1 货运代理的基本内涵 ....9
3.2 货运代理企业主要特征 .........9
3.3 货运代理企业应收账款的普遍问题 .....10
第 4 章 H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分析..........13
4.1 H 公司背景简介 ............13
4.2 H 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4.2.1 应收账款增长规模远超收入增长规模,周转效率逐年下降 .........13
4.2.2 账龄结构有所恶化 .....13
4.2.3 坏账计提风险增大 .....14
4.3 H 公司信用管理现状 ............14
4.3.1 信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14
4.3.2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现状 ......15
4.4 H 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日常现象及问题分析 ....22
第 5 章 H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关键举措建议.......26
5.1 H 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 ............26
5.2 H 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26
5.3 H 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关键管控手段 .........27
 
第 5 章 H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关键举措建议
 
5.1 H 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
物流信用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直接决定了 H 公司整体运营管理架构、客户关系、运营操作流程等诸多方面。因此全面、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对 H 公司的长远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H 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是设计出一套系统、科学、完善的物流信用管理体系。以便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争取将企业的信用风险降至最低。由于在本文前述部分已阐述了 H 公司现有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则此处的体系搭建更多是在原有制度框架上的补充和强化,并非对该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详细说明,而是结合前文中提到的问题现象和现有管理制度的不足,在某些管控环节和手段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H 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需要覆盖到公司各个组织,包括各分、子公司、职能部门、业务单元;覆盖到所有业务类型;覆盖到完整、全程的管控环节,包括业务开展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一方面,风险管控与业务开拓应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信用管控的所有环节与要素;另一方面:由于管理部门与业务经营部门在工作本质目标方面不尽相同,对风险的偏好就存在差异,从而利用好两者关系,形成相互制约也是 H 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原则。
...........
 
结论
 
本文由 H 物流公司应收账款现状入手,分析其现状成因及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问题,通过仔细分析和总结,提出具有针对该企业的改善建议,以便有效提升企业应收账款质量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良性持续发展。从中得出结论:1. 物流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绝不仅仅财务等管理部门能够独立承担的,其关系到企业规模、行业位置、客户及供应商关系等多种复杂因素,完善并能有效执行的制度体系及内部控制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能管控并降低信用风险。2. 从论文对行业分析看,不可否认的是:垫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企业竞争力且在所难免,但物流或是货代企业并不是无计可施,毕竟在市场开拓与市场营销的同时,内部管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 本文虽然旨在分析并防范信用风险,但一味的管控风险是偏激且不切实际的,企业的本质是逐利的,需要在风险与收益之前寻求平衡,两者的平衡点与经营者的风险偏好相关,所以一切防范信用风险的基础来自于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只有使其对信用风险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实施管控手段。由于笔者理论与实践经验及论文写作水平有限,论文中仍有不妥之处,对行业、信用风险及内部控制方面也还有很多不足,,期待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补足和提高。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