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对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社会延续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从那时起,中国革命己经由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这个转变标志着中国的历史业已绕过了完全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将国家引导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说我国己经绕过了完全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指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过去没有能够形成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形态,因此在我国没有能够造成一个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它的可能性被帝国主义时代即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条件打断了。但这并不是说在我国已经实际解决了资本主义的问题。恰恰相反,在我们摧毁了封建的、买办的生产关系以后,面对着的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广大个体私有制的现实。这种现实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前途矛盾着,但它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又密切关联着。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历史也就从这个看似矛盾的起点开始。
一、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促进其发展
(一)容许私人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指除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以外的一般中等规模的和小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都曾经进行过详细的分析。具体来讲:
第一,从私人资本主义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占了中国现代工业第二位的私人资本主义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各种经济成分中比较进步的一种,其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应当得到充分发挥。
中国共产党人指出,中国的经济落后,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现代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足百分之二十。旧中国的工业不但比重小,而且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没有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的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
......................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对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在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过程中,提出了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交往、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并允许国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继续存在的初步思想,但这些宝贵思想在1957年反右扩大化以后受到“左”倾错误冲击,未能很好的付诸实践,直至在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出现“左”倾错误。
一利用外国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决地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压迫,另一方面,主张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仍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利用外国资本主义来实现中国的工业化。上述思想在抗战时期己经明确阐明和确定下来。1945年4月,中共七大正式把发展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特别是利用外资作为战后中国的一项重要政策提出来。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同资本主义国家在平等基础上的经济合作,利用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关系,加强经济交往,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
(一)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交往的初步思想
第一,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交往的主要内容。(l)重视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关系。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不仅表现在工农业生产的衰落上,而且也表现在国外贸易的萎缩和停止上。由于长期战乱和水陆交通的阻塞,以及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城乡物资交流几乎陷于停顿状态,对外贸易也遇到重重障碍。这不仅严重地阻碍着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困难,而且也影响到工农之间、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
尽管建国之初我们党己经宣布了“一边倒”的政策,主要依靠同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对外贸易,进行经济交流,但苏联东欧国家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决定了中国不能仅仅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来实现工业化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重大任务。他们在战争期间也损失惨重,他们也需要很大的资金去发展他们的工业,我们不可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太多的资金。.............................
.................................
关于1949一1978年间中国共产党
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总结..........................................46
一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和实践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重要
组成部分.........................................................................46
对马列主义关于和平赎买
资产阶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46
(二)对马列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47
(三)对马列主义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48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认识的经验教训....................49
要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
高度来对待资本主义..........................................................49
(二)要从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
所处阶段的实际出发来对待资本主义.................................51
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53
结束语
当代资本主义蕴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需的丰富营养。西方发达国家继承了封建时代形成的社会生产力和进步的文化成果,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社会经济、科技、社会管理以及具体的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许多对于探索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极为有益的文明成果。资本主义制度有着核心层次与一般层次。居于核心层次的东西是它的根本制度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由此决定的人剥削人的制度,包括反映这些关系的政治上层筑、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这是我们所要否定的东西。处于一般层次的东西是指各具体制度,诸如经济管理、生产管理、社会生活管理以及一般的司法制度与秩序,包括反映人类进步成果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艺术等,是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理性工具的。
如何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困扰几代中国人,特别是其中的先进分子的问题。回顾1949一1978年近三十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艰辛历程,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采取了理性的态度,对它采取正确的政策,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时,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能前进;什么时候对资本主义没有采取理性的态度,对它采取错误的政策,未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时,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步入误区。历史虽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但对于今天和未来仍然是获取智慧的源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重温1949一1978年间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是不无裨益的。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2.《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毛泽东选集》第2一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毛泽东文集》第5、6、7卷,人民出版社1996、1999年版
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陆续出版
9.《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0.《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再论建国后到1978年期间我党对资本主义之认识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57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