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乡村意象的探究中如何应用环境心理学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candace 点击次数:73
论文字数:29500 论文编号:sb201212131346065015 日期:2012-12-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飞速发展。虽然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短期内建立起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但是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的重要构成,引起了政府高度的重视,近年来提出各种举措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给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与农民生活带来重大的变化。但城乡二元化的格局仍未彻底改变,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贫困人口过多的情况依然存在,给我国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总体目标下,农村经济、文化水平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十一五期间针对生产、生活、乡风、村容与管理五个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政府提出城市乡村体制一元化的目标,标志着困扰我国千年的农村问题正在经历质的转变(李剑阁,2007)。
整体上看,新农村建设中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问题。例如:新农村建设中经济水平发展快速精神水平相对滞后、乡村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被破坏、工业化进程加快农耕土地大量流失等(李晨光等,2008)。
在山东兖州王因镇地区新农村建设采用了建设类似城市社区的形式,将传统乡村以中心村为点合并。这种过度集约化土地的建设形式引发了一些问题:具有传统乡村特色的建筑形式消失,人们对新农村社区产生了认知的误区;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受到居住形式变化的影响,邻里交往和娱乐方式发生了改变。
当前,建设新农村的举措更倾向于对农民的经济生活改变的关注,而对乡村中文化传承与社会关系保留等方面关注较为薄弱。新农村倾向于城市模式的社区建设形式,使得传统乡村独特的乡土意象消失在楼房和工厂之中。因此,需要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对传统乡村的建筑文化重新定位,唤起对传统乡村意象的关注,改变目前新农村建设千村一面的状况。

1.1.2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环境心理学最早在北美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后逐步发展并传播至欧洲,进而在全世界获得重要发展,随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得以充分幵展。目前环境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社会环境、心理学等的各个方面(林玉莲等,2006;),如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意识与认知、环境变迁对心理的影响等。
同时,环境心理学广泛应用于建筑学领域,极大的丰富了建筑学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从建筑心理学中的分类中可以看出,心理学在建筑规划设计、建筑环境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方面,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将环境心理学应用于建筑领域,提出了认知地图及其组成的五种要素。这五种要素分别是:路径、节点、标志、区域、边界。同时也有学者运用诺利地图对城市进行地块分析等。
在建筑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极为广泛,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也应用环境心理学分析人们在室外公共空间的行为,指出室外公共空间与人们的心理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环境心理的领域性和场所理论对居住区交往空间进行研究,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充分活跃室外交往空间。
因此运用环境心理学从新农村社区中公共空间的交往、乡村意象要素认知等方面,对乡村意象予以关注(李和平等,2008),在环境心理学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从环境心理学视角探索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意象的缺失,在这些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条件下山东地区乡村意象的状况进行研究。结合环境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营造出具有乡村意象的新农村社区,解决新农村社区形式同乡村居住习惯之间矛盾的问题(杨善华等,1996)。目的在于从意象的角度唤起人们对传统乡村的认知,引起人们对新农村中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我国传统乡村文化的关注。
对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意象进行研究的意义如下:
(1)从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保护出发,继承传统民居的特色,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乡风文明”目标的重要表现。论文试图重新审视新农村建设中的乡土文化,唤起人们对乡村意象的关注。
(2)乡村意象是传统文化在建筑形态上的表现,更是对乡村生活的关注。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与城市不同,新农村建设必然要从农村居民的角度来进行操作才能获得广泛认同。因此,对乡村意象的关注不仅能在现实上解决农村居民生活同新农村社区建设形式之间的矛盾而且能够帮助实现新农村“全民参与”的目标。

2  乡村意象

乡村意象是联系新农村和心理学的节点,乡村在论文中有传统乡村和新农村的区分,意象的研究可以借助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从而得到有力的武器。意象是以心理学为背景的,是指可识别的表象(雷诚,2001),本论文是在新农村的背景下研究对人们对乡村意象的心理感知。首先对乡村意象进行界定对其组成要素进行分类,从要素出发对比传统乡村与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意象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乡村意象中较为被感知特点如自然性、乡土性等,分析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意象的缺失。
在对传统乡村和新农村进行对比时,以山东省兖州地区王因镇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未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传统村庄2个和已经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村庄2个,用于总结兖州地区王因镇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意象的缺失。
兖州市位于鲁西南地区(如图2-1所示),面积约为535平方公里,人口 54万。区域内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发达,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矿产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食品业、造纸业、化工等工业为主。兖州市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区,方便面生产基地。
全市现有401个行政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路子。目前,新农村规划中,计划在5年左右建设50个新型农村社区,并同步建设相应的公共服务平台。但也像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出现了相同的问题,如城中村现象等。采用“小村并大村、建设中心村”的方法将位置相近、分布零散的50多个行政村进行合并规划,建设成11个中心村。

3 基于环境心理学视角的新农村乡村意象............................31
3.1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31
3.2认知地图与乡村意象..............................32
3.2.1路径.........................................32
3.2.2边界...........................................36
3.2.3标志物......................................37
3.3格式塔知觉理论一图底关系与乡村意象.....................39
3.4唤醒理论与乡村意象...................................42
3.4.1街道尺寸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42
3.4.2环境特点与唤醒水平的关系.............................44
3.5领域、私密性与乡村意象.................................46
3.5.1 领域........................46
3.5.2私密性........................................48
4新农村乡村意象的营造...........................50
4.1形成易于感知的整体乡村意象体系...................50
4.2充分运用建筑设计手法将乡村意象和新农村建设结合...................56
4.2.1重构................................56
4.2.2整合................................56
4.2.3造景................................58
5结论与展望...............................59
5.1主要结论................................59
5.2研究展望................................59

结论

通过从环境心理学角度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意象,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对乡村进行现场调研及其分析,可以看出:构成乡村意象的各要素表现出明显区别于城市意象的独特性,表现出了乡土性、自然性、农耕性等特征。
(2)对传统乡村与新农村构成乡村意象的建筑要素、环境要素与空间要素的对比调研发现:新农村在意象要素的表现形式上存在着与传统乡村明显的差异性。
(3)应用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对对传统乡村与新农村乡村意象要素表现上差异的对比分析发现:新农村相对于传统乡村发生了乡村意象的严重缺失。
(4)对村民居住意愿、娱乐与交往等的问卷调查发现:多数村民倾向于传统乡村的居住形式,在新农村中的集体活动与邻里交往机会减少。这表明: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意象的缺失己经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冲击了农村的社会文化结构。
(5)应用环境心理学相关原理对新农村乡村意象营造的方案。通过在道路、I节点等建筑要素中增加乡村中传统意象要素的成分,使得人们形k易于感知的整体乡村意象体系。并充分运用重构、整合、造景等建筑设计手法将乡村意象和新农村建设结合。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