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媒介环境学理论概述
1.1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渊源
1.1.1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渊源
媒介环境学与作为北美传播学三大学派之一,其理论思想起源不仅发端于芝加哥社会学派,也深受生态学、技术哲学、批判学派等多种学科的影响。尼尔·波兹曼就认为,媒介环境学派观点的产生受到了生态学等学科的影响。1生态这一概念强调的是整体概念,内涵是“自然环境里诸多元素的互动”。这些元素的互动遵循平衡的原则以保证生态体系的健康,反之如果破坏这种平衡,生态系统也会瓦解。生态学的思路和方法论在技术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 20 世纪初给学者们打开了新的研究思路。
随着技术的发展,关于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担心机器的过度使用最终会导致人类灭亡的担忧与日俱增。在这样的技术发展背景之下,技术哲学思想也为媒介环境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启发,人文技术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芒福德的思想就对媒介环境学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芒福德最具影响力和流传最广的观点“技术即容器”于上世纪 60 年代被提出,在芒福德的观点当中,容器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作用被大大低估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生活容器,都能起到承载人类文明的作用,而“容器”的概念可以从日常用品泛化到人类文明一切具象和抽象的成果当中。在所有容器之中,“语言”是最特殊的,它能克服越时间和地域的阻隔,以符号形式储存和传播人类的文明成果。芒福德的观点将生态学与技术哲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观点打下基础,其观点当中对机器和人关系的思考也成为了媒介环境学派最初的研究雏形。
雅克·埃吕尔与 1954 年出版的著作《技术——世纪之赌》当中强调了“技术自主论”。埃吕尔主张技术具有“外在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是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将逐渐失去干预技术发展的能力。埃吕尔有一著名论断——“技术社会”。他认为技术的发展有自主选择的倾向,当技术覆盖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人类将不再有主动选择技术的权利,反而被技术所控制。其他媒介环境学者的观点当中也有相似的概念,比如芒福德提出的“巨机器”、海德格尔提出的“座架”以及波斯曼提出的“技术垄断”等。

图 3.3 社会期待差异
1.2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体系
1.2.1 媒介环境学的本体论
媒介环境学一直致力于讨论技术与人的关系。传统媒介研究将媒介传播内容视为传播活动的主体,媒介环境学则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创新性地将“媒介环境”视为研究主体,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媒介本体的研究。媒介环境学本体论的核心观点麦克卢汉在其作品当中已有阐述:在“互动延伸”的相互关系中,媒介与人类确立了各自的存在方式和本质构成。2按照这样的观点,在这对关系当中,媒介与人类都是对方的“延伸”,它可以被用来解释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媒介环境学本体论认为,媒介是人类的延伸,而人类也是媒介的延伸。这里的“延伸”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媒介是人体器官的延伸;第二层含义是媒介是器官官能的延伸。麦克卢汉认为,一切技术都是人的延伸,无论是语言、法律、思想、假说还是电脑。人类为了解决自身生存困境,搭上技术发展的快车,一次又一次的将自己的器官延伸。远古时期,人类解锁了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方法,从此人类的双手解放出来,工具成为了人手掌的延伸,人类从“求生”的走向“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蒸汽技术革新了人类的交通工具,人们能够到达的地域大大扩张,移动速度也大幅提升。蒸汽火车的铁轮成为了人类脚掌的延伸,缩短了不同国家民族地域间的距离;电磁技术发明以后,人类通过电能够传输的内容与过去历史时期相比呈几何式增长,一个崭新的时代来到人类面前。能够传输内容的电子网络与人类的神经网络极为相似,电子媒介成为了人神经系统的延伸,比过去的工具更加精密和全能。而电子网络作为人神经系统的延伸,还可以传递人的意识,这就是媒介对人体器官官能的延伸。互联网时代,人的意识已经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延伸至世界的每个角落,数字时代的“云计算”技术则能做到更多。“云平台”的存在能够让网络承载更多的信息内容,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有能改变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提高传播的效率和效果,更提高了人类的生活与电子网络的交互性,让电子网络真正如同庞大的神经网一般延伸到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
第二章 “云计算”技术带来的“云端生存”
2.1 “云计算”技术创造新环境
2.1.1 “云计算”技术创造新的感官环境
媒介如何通过构建环境,从而影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麦克卢汉的“媒介即延伸”的论断可以解答这个问题。麦克卢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构建是需要通过媒介去感知的,在感知的过程中,媒介的属性和偏向都会影响感知的过程和结果,因此不同的媒介可能会构建不同的媒介环境。另一方面,媒介的偏向会影响人的感官在认识事物当中的参与程度,要使用媒介,人就会不知不觉中适应媒介的偏向属性,遵循媒介的传播规则。因此在对客观世界建立认知的过程中,人们受到媒介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们凭借通过媒介获得的对世界的感知来构建对世界的认识,而感官感觉到的内容,实际上已经经过了一层媒介的加工和筛选。媒介在生产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的时候,人们就不得不通过媒介去构建对世界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习惯媒介对认知的引导和控制。
技术一直是人类感受世界的桥梁,是“人的延伸”。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去解释,就是不同的媒介形态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因此构成了人们对世界不一样的感知认知效果。特性上有差异的媒介对我们生理上的不同感官产生影响,因而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也变得丰富多样,并且侧重有所不同。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人的延伸”,在这里“延伸”的含义不止局限于对人类器官的延伸,更表达了对人类感官的延伸。每种媒介因其自身特点而侧重于对某一种感官的延伸,因此媒介形势更迭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消弭传播过程当中媒介对不同感官延伸的差异性,同时产生新的感官刺激,放大感官刺激效果,让人通过媒介获得的感官体验变得更为丰富。媒介技术发展史上的每一种媒介几乎都完成了这个使命,而“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媒介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又有不同。“云媒介”因其自身信息传播特点,通过大数据平台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归纳,因此并不会对人体感官产生直接刺激。换言之,人们通过云媒介所建立的对客观现实的认识都不是真正客观的,大数据技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当中早已过滤和加工了数据,人们通过这样的信息所感知到的世界是“虚拟现实”。
.............................
2.2 “云计算”技术促进新业态
2.2.1 数字经济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同其他社会生产力要素的发展一样,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的;而生产要素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就意味着“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云计算”技术在经济领域的运用不仅是“数字经济”时代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更打破旧有经济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数字经济”注入活力。“数字经济”在经济学领域的概念是当“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进入经济领域后,对资源的分配利用都通过算法完成,提高配比效率,科学合理分配资源,有效提高产出效率,从而实现生产力飞跃的一种经济形态。1数字经济的内涵如今已经变得丰富,凡是在生产过程当中的任一环节由“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直接或间接起到作用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称之为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概念并不仅局限于传统产业,目前“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度多维渗透已经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形成了新的产业业态,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重要作用。
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复产复工以及数字经济对我国整个经济业态的恢复和续航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制造业等基础产业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顶住了防控疫情的压力,在恢复基础制造业、恢复国计民生基本供产方面发挥作用,确保基本生产不断流,国计民生不动摇。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产线上的应用打破了旧有生产模式,也扭转了疫情造成的人口流动困境,因此可以将疫情对基础制造业的影响降到最低,没有因为疫情耽误复产复工进程,并且快速恢复了医疗用品如口罩、防护服等的基本供应,恢复了工业生产活力,为打响疫情反击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疫情虽然在短时间内打破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步调,但在“云计算”技术的帮助下反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远程办公在此次疫情中的普遍应用让人们看到了“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生产的新模式,也让企业有了更多的机遇,推动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进程。“云计算”技术帮助中国企业化险为夷、迎难而上,在疫情当中闯出一片新的经济“蓝海”,同时也将“数字经济”这一新的经济业态展现在大众眼前。

图 3.2 权利与义务差异
第三章 “云计算”技术的媒介环境学解读 ................... 26
3.1 “云计算”技术的延伸论解读 ................................. 26
3.1.1“云计算”技术是人的延伸 ................................ 26
3.1.2“云计算”技术是技术的延伸 .............................. 28
第四章 结论 ........................... 41
4.1 媒介环境学对“云计算”技术发展的启示 ....................... 41
4.1.1 人与技术的互动发展 ..................................... 41
4.1.2 历史地看待“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 42
第三章 “云计算”技术的媒介环境学解读
3.1. “云计算”技术的延伸论解读
3.1.1“云计算”技术是人的延伸
“媒介即延伸”这一媒介环境学的重要观点由麦克卢汉提出,但事实上麦克卢汉的这一观点受到了刘易斯·芒福德的影响。在芒福德的观点当中,人类发明创造新技术的灵感都是来源于对一些生物体功能和特长的模仿。例如根据鸟儿飞行的特长和飞行的原理机制,人们仿照制造出了飞行器;根据海豚根据声波定位的特点,人们模仿生产出了安装在潜水器上的声呐。芒福德的观点认为技术是一种简单模仿,但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论基础上更进一步,将媒介阐述为“人的延伸”。媒介“延伸”的概念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而深刻的。同其他媒介一样,云媒介对人的延伸也有多层含义,这里从三个层面上来对云媒介对人的延伸进行探讨。
1.云媒介对人的延伸
在传统媒介时代,媒介对人的延伸都十分直观,并且有效的提高了人感官的感知作用。以麦克卢汉为代表的媒介环境学者对传统媒介是如何对人身体器官官能进行延伸的,以及这种延伸带来了怎样的效果都已经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传统媒介时代,媒介技术大大拓宽了人类能够获取信息的范围,提高了获取信息的速度,打破了时间和地域对获取信息的阻碍。作为人的延伸,媒介的效能高出人体许多。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已然扩张到了全球。到了云媒介时代,虽然媒介环境变得复杂多元,但其对人体感官官能的基本延伸原理却是不变的。与传统媒介时代相比,云媒介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与人的联系更为紧密,媒介对人的延伸开始向仿真、触控以及虚拟现实方向发展,虚拟与现实的边界逐渐模糊。另一方面,人们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的信息的上传、下载、计算和加工都在为大数据提供用户侧写的依据,大数据技术正在帮助媒介更了解人,而人也日益成为大数据网中的一部分。
.................................
第四章 结论
4.1 媒介环境学对“云计算”技术发展的启示
4.1.1 人与技术的互动发展
媒介环境学所讨论的人与技术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不能脱离人来谈技术,也不能忽略技术来谈人类社会文化。梅罗维茨曾在《消失的地域》一书中指出:“从许多方面看,排除其他因素,仅讨论单一变量所引起的普遍的社会影响是荒谬的。世界是复杂的,有成千上万的重要因素在影响着每个人和每个群体”1。与以往传播学研究不同的是,媒介环境学创造性地将媒介环境视为研究对象,这就使得他们的研究视角当中有了更多辩证客观的成分。技术与人不是一对对立的关系,它们是和谐统一、互动共生的辩证关系。只有站到这种高度,才不会陷入“技术决定论”的怪圈,也不会盲目夸大人的作用,忽视媒介技术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媒介环境学最可贵的理论品质就是将媒介作为“环境”来展开研究,这体现出媒介环境学注重整体的宏观研究视角和联系客观实际的优秀研究品质。虽然媒介环境学研究当中过分强调媒介技术在人类文化发展当中的重要性,甚至一度陷入“技术决定论”的责难当中,但我们应当看到,媒介环境学研究当中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提出媒介技术的作用,而是始终将其与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放到一起去讨论。媒介环境学研究的落脚点还是集中在媒介发挥作用之上,作为环境的媒介是离不开人的,技术由人提供,为人所用,传播内容都是人类文明的抽象产物。与偏见相反,媒介环境学实际上十分重视人本身的能动性,十分关注在媒介形态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对媒介的发展造成哪些能动的影响。媒介环境学的观点始终是有机的、历史的,不是死板的技术至上。也正是因为有了对技术和人关系的合理认识,媒介环境学才没有陷入“技术决定论”当中,其学派学者的理论才能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媒介环境学派所寻求的是一种技术与人之间的平衡和谐关系,技术在人类文化史中贯穿始终,人的作用也在媒介技术变迁史中始终发挥作用。媒介环境学认为,人不仅为媒介提供技术,使用媒介,更能够站在技术之后反思技术带来的影响。如果没有人的能动参与,技术也失去了发展可能,只能成为“电子墓碑”。因此他们强调,“平衡”在技术与人的关系当中是最重要的,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不是绝对的,必须要根据时代发展和技术现状加以预测和实践。必须要客观地、历史地看待技术与人的关系,不能形而上脱离实际,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当前,“云计算”技术打破了以往明晰的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边界,人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身处虚拟和现实难以区分的生活场景之中,这无疑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和自我认知都是一次巨大的革新。“云计算”技术所构建的是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媒介环境,如何在新环境当中处理好人与技术的关系,达到人与技术的和谐共生,媒介环境学派学者的视角和思路也值得我们借鉴。在伊尼斯看来,一个社会若是过度倚重一种类型的传播媒介,其知识和社会结构就会出现危机;麦克卢汉认为,若能调适人的感官比率,尽可能多地调动起人的官能进行更全面的感知,即是平衡的媒介;波斯曼提出,必须随时给文化里的信息偏向提供平衡,如此等等。媒介环境学者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媒介技术史和人类活动史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提炼出“平衡”这一重要观点,以此来启示后人,如果不能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加以控制和有效的人为干预,技术发展很可能走上“脱缰”的道路,最终会以人的异化为代价。这样的后果与人类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相背。因此我们要应用好“云计算”技术,更要对技术加以控制,防止滥用,才能使其为我们所用,发挥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