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本文结合读书类节目的历史发展和特征等,对朗读类文化节目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得出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就是,以电视为载体传播纸质介质——书籍中的文化信息,借助“朗读”这种形式,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创造性活动,以达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启迪人们心智的目的的电视节目。第二,本文对过去的读书类节目和新型的朗读类文化节目的形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进行了一定创新性尝试,这些尝试有的吸收国内同类型节目的精华,或者对国外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第三,深入分析朗读类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现状、传播策略和传播价值等,最后提出笔者的思考和看法。
第一节 朗读类文化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
20 世纪 90 年代,电视综艺节目开始出现并不断成长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综艺节目数量上有了极大地提高,且受到欧美和港澳台的影响较大,电视综艺节目在形态和观念上已经基本成型。同时,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也让电视的娱乐属性得以显现,而且随着观众和制作人审美能力的提升,电视节目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而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商品化进程的推进,综艺娱乐节目得以蓬勃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精英气质占主导的市场,电视综艺节目娱乐化的取向也因此遭受诟病和攻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书籍便成为人们提高审美修养的首选,朗读类电视节目便应运而生。
通过前文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学界对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研究较为匮乏,几乎没有专门研究此类型的专注出现。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虽然是近几年开始出现的节目形态,但是其前身可以追溯到读书类文化综艺节目,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笔者将结合读书类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概况,对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简单梳理。
1996 年,国内第一档读书类节目《读书时间》开播,掀起了文化节目的热潮,从那时起,文化电视节目实际上已经变为了一种相对独立的电视节目类型,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读书时间》是中央电视台一个关注百姓读书生活、专门介绍图书的栏目,节目以“给好书找观众,给观众找好书”为宗旨,邀请大量知名或不知名的作家学者走进该栏目演播室,以各自对社会观察的独特视角,谈论着人们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话题,节目内容主要是在解说与访谈中相互穿插进行的,第一部分是对某一书籍或者部分书籍进行介绍,进而引出与之相关的内容或话题,它并不是单纯的介绍图书的内容,而是旁征博引、谈论古今,进而探讨书籍所引发的社会价值。节目邀请大量学者,他们以丰富的学识,机智幽默的谈吐,让观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得到一些其他的东西。以高雅品位为主要特征的《读书时间》,一度为人们所赞誉,2003 年节目改版之后,在书籍推荐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名家朗诵的环节,为日后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政策支持
文化日益成为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赢得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气质,一个民族的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维系国际安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传统文化在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对于人民和国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我国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自上而下的创造优良的文化传播环境,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创造一个坚实的政策保障。

.........................
第一节 节目定位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尽管电视媒介与网络相比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其凭借着其深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仍然是最主要的媒介传播方式。而电视文化产业更是建立文化自信和我国完成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娱乐综艺经历大面积爆发之后,由于观众的审美疲劳和多元化需求,文化节目也迎来一段黄金发展期。而每档电视节目在创作之初都会受到政策、资金、创作者理念、观众诉求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其节目定位也不尽相同,节目定位是制作节目的源头,是创意的开始,因此,全面分析一档电视节目,分析其节目定位是必不可少的。以往的读书类文化节目受众定位较高,人们往往将其作为一种小范围流行的高雅节目来看待。节目选取的题材往往是文化内容偏多,以古典读本为主,学术色彩浓厚。这种“曲高和寡”的节目也都注定了其节目定位偏高,对观众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具有一定要求,一般观众很难接受,导致受众面过于狭窄,这种情况导致了部分观众群流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分读书节目开始对其节目定位作出调整,例如《读者时间》栏目创办之初一直强调其精品学术路线,宣传“最新出版动态、阅读背景话题、书里书外故事,请看《读书时间》”,但随后却调整了节目定位,强调“既有一定文化品位,不陷入流行与流俗,又追求大众意识,让大众看明白,拒绝学术讨论”。①推荐像《那小子真帅》快餐文学,以迎合受众。不难看出,《读书时间》在节目定位和受众定位上摇摆不定,想注重文化品味,却不能解决普通观众不买账的难题,这是大部分读书类节目的通病。
一、节目构成
过去的读书类节目主要以解读书本为主,其节目构成也十分简单。往往是选择合适的叙事主体,可以是主持人、作者或者邀请的专家学者,选择合适的叙事元素,解读书籍。这样的节目构成不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片段式的内容往往会让人产生跳跃感。
从最早的《子午书简》开始,读书节目的形式就基本定位于主持人手拿一本书,一边分享精彩段落一边简单点评和分析这样的套路上。每期一本书的推荐,本来就不长的节目,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主持人念书上,加之是午夜时分播出,这样的节目很难让观众提起兴趣。后来到了《读书》和《书香北京》,节目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打着读书幌子的访谈节目。一般来说,一期节目会讲一本书,而谁来当嘉宾呢,必然是该书的作者。但是问题来了,靠写书的人一般说话都不是特别好,自身也不是很有名,从电视节目的角度来说,这类都属于比较沉闷的谈话嘉宾,而且书本身还能引发一些话题和思考,这样范围又缩小了。于是,为了节目效果,节目组不得不请那些非常熟悉的畅销书作者或大家,翻来覆去就那些人。因为需要嘉宾能说,还要有新书出版,这就让节目对嘉宾的邀请越来越难。最后没办法,节目组只能把嘉宾的身份逐渐放开,书也不一定要求是新书,于是读书类节目就逐渐演化成一种打着读书幌子的泛文化类访谈节目。一直到后来的《华少爱读书》,形式上依然改变不了由华少一个人大段自述的形式,一期三本书的介绍,蜻蜓点水。从节目制作来说,简单至极,从功能上来说,也比不上豆瓣读书的新书推荐榜单。因此,读书类节目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寻找合适的叙事策略。而《见字如面》和《朗读者》都以访谈和朗读作为节目构成核心,将开场白、访谈和朗读等环节加以精心设计,改变了以往略显单一的书籍解读环节。
...............................
第三章 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传播价值与策略..........................39
第一节 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传播价值..........................39
一、经典文本“满足”受众“需求”..............................39
二、以优秀节目树立社会价值导向..............................40
第四章 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问题及策略............................45
第一节 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困境............................45
一、创作突破有困难....................................45
二、模式化困局.............................46
第四章 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问题及策略
第一节 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困境
一、创作突破有困难
电视娱乐节目的同质化主要指我国的综艺节目以为模仿甚至抄袭国外的节目样式。“小台抄大台, 大台抄港台,港台又抄日本与欧美”。①例如《见字如面》的的创意是来自于英国一个叫做 Letters Live 的活动网站,该网站会邀请明星在活动现场阅读名人信件。中国电视节目看似丰富多彩,但运作模式大都雷同,无非都是主持人领导嘉宾做一些老套的游戏、或低层次的“出丑表演”。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虽然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但依旧不能免俗。纵观荧屏上文化类综艺节目,尽管主题涉及汉字、诗词、小说、戏曲、家风、文物、习俗等各个方面,但节目形式却是十分单一。
随着政府对于电视娱乐行业介入程度的加深,全明星综艺已经被挤出电视晚间黄金档,文化科教类节目似乎又在重新积蓄着力量。尤其是近几年来,一系列文化类节目的升温,与娱乐节目的“退烧”形成鲜明对比。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以一个文以载道的国家,所以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具有极强的传播价值,尤其是以《见字如面》、《朗读者》为代表的朗读类文化节目火爆荧屏后,更是证明的了其巨大的传播潜力。但是此类节目一定要避免同质化、模式化和过度娱乐化的现象。
本文通过对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兴起和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火爆并不意外,这是时代必然,也是文化价值的回归。同时,本文结合读书类节目的历史发展和特征等,对朗读类文化节目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得出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就是,以电视为载体传播纸质介质——书籍中的文化信息,借助“朗读”这种形式,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创造性活动,以达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启迪人们心智的目的的电视节目。
第二,本文对过去的读书类节目和新型的朗读类文化节目的形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进行了一定创新性尝试,这些尝试有的吸收国内同类型节目的精华,或者对国外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
第三,深入分析朗读类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现状、传播策略和传播价值等,最后提出笔者的思考和看法。
第四,通过归纳分析,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也出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自创作突破的困难、模式化困局、泛娱乐化倾向以及口碑与效益的不成比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融合多种节目形态、坚持“内容为王”、整合传播渠道、树立品牌意识四个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