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Second Thought”专栏的叙事学新闻媒体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0266 论文编号:sb2020080611093132703 日期:2020-08-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借助叙事学的理论对“Second Thought”专栏的文本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先从经典叙事学中的叙述者、叙事要素、叙事结构等方面探究了“Second Thought”专栏是如何运用各种有效的叙事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的,之后从后经典叙事学中读者阅读的角度对“Second Thought”专栏如何实现与外国读者的进行有效的阅读交流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让专栏报道的内容变得既容易被境外读者所理解,又有引起读者兴趣的特质。最后总结了“Second Thought”专栏引入平民化的报道视角、增强新闻报道故事性、注重与外国读者的连接与阅读体验和追求客观平衡的叙事传播策略,希望能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从而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中国在进入了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速度令世界瞩目,中国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自 2006 年外汇储备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后,这十几年来它一直占据着榜首的位置,之后的几年里相继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的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型与深化体制改革也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中国经济发展备受瞩目的同时也遭到许多国家的非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愈发紧张,到处散布抹黑中国的话语,如“中国称霸论”“中国不负责任论”以及“中国威胁论”等等来打压中国的发展。即便是“孔子学院”建设这般文化交流活动,也仍然被他们视为文化霸权。中国对外一直强调“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但是仍然阻止不了相关国家对于中国形象的抹黑行为,使得中国国家形象受到严重破坏。针对这种情况,用自己的方式发声至关重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主张,完美的契合了当下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需要,通过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来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进而接受中国。
2013 年 8 月 19 日至 20 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重点强调了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主席在理论层面上框定了对外宣传战略。
2016 年 2 月 19 日,习近平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要会讲中国故事,还要讲好中国故事,要打造对外影响力强大的中国国家媒体。近年来,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频率之高足以证明其重要性。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文采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对外传播作品。梳理了作为中国发行量也是影响力最大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的获奖专栏《转念之间》(second thought)2018 年一整年的内容。这些文字报道里中国故事的叙述者、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丰富了叙事学以及中国对外传播研究的理论成果与案例。这些对外报道作品向国外描述了中国真实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家影响力。其次,以往的对外传播作品研究大多偏向于实践性,而鲜有利用叙事学进行分析的理论性案例。在对外传播作品中,叙述者“跨文化”身份、叙事视角丰富、叙事对象平民化以及叙事内容与叙事方式故事化,这些带有规律的实践与叙事理论相结合,延伸了理论高度,对于指导对外传播实践具有深刻的意义。
1.2.2 实践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对外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些优秀的对外传播案例为境外受众展示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方位呈现了真实的中国。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下,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国对外传播的能力和影响力,而新闻媒体是我国进行对外宣传,提升国家整体形象的重要工具,因此研究这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对外传播作品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其次,利用叙事学角度分析这些作品,有利于从理论角度为中国媒体在对外报道中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意见和参考,有利于提高中国媒体的对外报道水平。
.........................

第二章 《中国日报》“Second Thought”专栏的叙述者分析

2.1 突出的第一叙述人称
叙述者的类别的区分最明显的就是人称,经典叙事学研究把叙述者的人称分为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本文依据这样的划分标准,得到了本栏目叙述者人称的呈现状况。
表 2-1 “Second Thought”的叙述者人称分布情况
从数据统计来看,“Second Thought”专栏的叙述者的人称大部分为第一人称,总共占了总数的 99%,其中包括第一人称单数“我”97 篇,第一人称复数“我们”2 篇,还有一篇是以第三人称“他”讲述的。并没有出现以第二人称“你”出现的作品。因此本文下面将要重点介绍这些占据绝大多数数量的第一人称的叙事功能。
........................
 
2.2 可靠的与外显的叙述者
叙述者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所用叙述人称不同的区别之外,还有着其他的分类形式。学者谭君强根据不同侧面与作用,对叙述者做出了以下分类:按照叙述者相较于故事地位或叙述层次,可以区分为故事外叙述者与故事内叙述者;按照叙述者是否参与到其所讲的故事并且是否成为该故事中的人物,可以区分为非人物叙述者与人物叙述者;根据叙述者可被感知的程度,可以区分为外显的叙述者与内隐的叙述者;根据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关系,可以分为可靠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①我们根据本文的分析需要和“Second Thought”文本的主要特色,重点分析可靠的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外显的叙述者与内隐的叙述者这两组不同的叙述者分类。
2.2.1 可靠的叙述者
叙述者的可靠不可靠是和隐含作者相比较的,叙事学认为可靠的叙述者是叙述者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与隐含作者的价值观一致的,而不可靠的叙述者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是与隐含作者所提倡的价值观不同的,如叙述者是一个经常撒谎的人,那么他所说的话就会引起读者的注意,读者在阅读时就会经常思考这样的叙述者所说的是真是假。而我们之前提到过隐含作者是与读者在阅读时所想象的作者的形象,是与读者的阅读体验有关系。因此叙述者的可靠不可靠最终也是读者通过自己的阅读来分辨和决定的。
“Second Thought”专栏的作者大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并且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列举很多客观数据以及引用重要相关人士的话语等各种方式来赢得读者的信任。本文在叙述者的功能中也详细分析了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在证实、说服和介入等方面独特的作用,这些作用同样也很好地影响到了读者,获取了读者的信任。所以“SecondThought”专栏的作者是给读者一种可靠可信赖的感觉。
表 2-3 显/隐*软/硬 交叉量表
..........................

第三章 《中国日报》“Second Thought”专栏的叙事要素解读......20
3.1“Second Thought”对多重聚焦方式的并用........................20
3.1.1 便于宏观叙述的零聚焦模式..............................20
3.1.2 便于微观叙述的内聚焦模式..............................21
第四章《中国日报》“Second Thought”专栏的叙事结构...........28
4.1“Second Thought”对纵向线性结构的运用........................28
4.1.1 以时间顺序为主的叙事结构..............................28
4.1.2 以逻辑见长的因果联系型结构............................28
第五章 《中国日报》“Second Thought”专栏的叙事阅读分析......33
5.1“Second Thought”专栏易读性的实现路径........................33
5.1.1 短小精悍、图文并茂来实现文本的易读性.....................34
5.1.2 巧用修辞——类比、比喻...................................34

第六章《中国日报》“Second Thought”专栏的叙事策略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

6.1 叙述人称体现报道的平民化
我们之前的对外传播中的新闻报道大部分都是从国家的角度,以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成就为主的这样的宏大的叙事结构。这样的家国天下的宏大叙事,使得传播活动在国家与国家层面进行展开,让国外的读者很难有亲切感。“Second Thought”专栏则转而采取了平民化的报道视角,这一点可以从第二章中叙述人称的分布情况体现出来,99%的作者都是以第一人称来进行叙事的,这样大量的不同于以往新闻作品中隐藏的叙述者而是外显的人称使用,通过引入外国记者的个人视角,利用自身的“跨文化人”的身份,讲述个人在中国生活工作的经验与感受,用自身作为一个可以证实的例子,把中国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同胞听,就如同一个去国外旅行的朋友把他的见闻告诉了外国的读者,这样就用大众传播的形式实现了人际传播的效果,增强了叙事作品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专栏的报道不仅是引进了个人化的报道视角,报道的对象也往往是中国最普通的劳动人民。其中有坚强的汶川地震中幸存者、勤劳的餐馆女老板、热情的浙江村民、善良的都市白领,作者通过报道这些各行各业的中国普通人,让外国读者从一个个鲜活可感的个体来了解中国各个方面的状况,来认识他们每个人背后的精彩的中国故事,从而使得每个故事变得有温度。
.......................

总结
《中国日报》的专栏“Second Thought”获得 2018 年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一等奖,这是当年唯一一个英文名专栏,获奖评语中对这个专栏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收到的良好的传播效果大加赞赏。本文借助叙事学的理论对“Second Thought”专栏的文本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先从经典叙事学中的叙述者、叙事要素、叙事结构等方面探究了“Second Thought”专栏是如何运用各种有效的叙事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的,之后从后经典叙事学中读者阅读的角度对“Second Thought”专栏如何实现与外国读者的进行有效的阅读交流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让专栏报道的内容变得既容易被境外读者所理解,又有引起读者兴趣的特质。最后总结了“Second Thought”专栏引入平民化的报道视角、增强新闻报道故事性、注重与外国读者的连接与阅读体验和追求客观平衡的叙事传播策略,希望能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从而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