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近代巴勒斯坦问题及《大公报》报道
1.1 近代巴勒斯坦问题由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巴勒斯坦有长达 400 年的时间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最终瓦解,巴勒斯坦问题成为了一个国际问题。1920 年 4 月,协约国召开会议,决定将巴勒斯坦交由英国实行委任统治。1922 年 7 月24 日,国际联盟委员会向英国颁发了委任统治书,英国正式开始了对巴勒斯坦长达 25年的委任统治,并且英国支持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家。英国的委任统治及《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的发表推动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犹太人民从欧洲各国大量涌入,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不断增加,使得巴勒斯坦地区局势紧张,阿犹两民族之间矛盾冲突不断。耶路撒冷对于阿犹民族来说,同属于圣城的地位,是两民族争夺的焦点,导致了在耶路撒冷西墙(泣墙)发生严重的暴力冲突事件,这场暴力冲突是英国委任统治后阿犹两民族第一次发生如此严重的暴力事件。然而第一次暴力冲突事件并非阿犹矛盾的终结,此后两民族间冲突不断,并且逐渐走向极端化、不可调和化。英国委任统治期间巴勒斯坦地区大小冲突不断、流血暴力时有发生,此时的巴勒斯坦问题充斥着阿犹两民族对独立的诉求以及阿犹两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
英国在委任统治期间尝试各种办法想要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但均未有成效。1947年英国宣布将要撤出巴勒斯坦地区,并将巴勒斯坦问题交由联合国处理。联合国正式接管巴勒斯坦问题之后,通过了“建立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家两个独立国家”的决议。决议的通过并未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此后阿犹两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仍旧不断,相互袭击、暴力威胁的事件的规模不断扩大,也更加频繁,双方一直处于非正式战争状态。持续了几个月的暴动冲突,阿犹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巴勒斯坦分治决议(United NationsPartition Plan for Palestine)通过几个月后,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国家正式建立,直接导致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以色列建国第二天,第一次中东战争打响。以色列国家的建立不仅是犹太复国主义历史上的转折点、里程碑式的胜利,同时也标志着其达成建立独立国家的目的。
..........................
1.2 《大公报》巴勒斯坦问题报道的呈现
《大公报》1902 年 6 月 17 日创刊于天津,不仅是独立论政的民间报纸,更是中国近代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报刊之一,至今还在香港地区发行,是迄今为止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1926 年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组成的新记公司接手了《大公报》,三人分工明确:吴鼎昌任社长,负责出资;胡政之任经理兼副总编辑,负责经营管理;张季鸾任总编辑兼副经理,负责新闻实务,撰写社论。他们三人开创了《大公报》的鼎盛时期。自此《大公报》相继出版了汉口版、重庆版、香港版、桂林版。重庆版、香港版、桂林版曾一度同时发行,使其成为了其他报刊难以超越的、名副其实的全国性报刊。
1.2.1 报道数量:与巴勒斯坦局势密切相关
《大公报》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报道数量,反映了巴勒斯坦问题的变化以及国内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程度。1936 年《大公报》正式展开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报道,直到 1949年结束,共对巴勒斯坦问题进行了 13 年 811 篇报道。如图 1-1 所示,在 1946 年之前,《大公报》对巴勒斯坦的报道维持在每年不到 20 篇,仅 1937 年和 1945 年分别达到了17 篇、20 篇。从 1946 年开始,报道数量激增至百篇,1948 年巴勒斯坦问题的报道更是达到了顶峰,年报道量达 304 篇。

................................
《大公报》1902 年 6 月 17 日创刊于天津,不仅是独立论政的民间报纸,更是中国近代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报刊之一,至今还在香港地区发行,是迄今为止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1926 年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组成的新记公司接手了《大公报》,三人分工明确:吴鼎昌任社长,负责出资;胡政之任经理兼副总编辑,负责经营管理;张季鸾任总编辑兼副经理,负责新闻实务,撰写社论。他们三人开创了《大公报》的鼎盛时期。自此《大公报》相继出版了汉口版、重庆版、香港版、桂林版。重庆版、香港版、桂林版曾一度同时发行,使其成为了其他报刊难以超越的、名副其实的全国性报刊。
1.2.1 报道数量:与巴勒斯坦局势密切相关
《大公报》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报道数量,反映了巴勒斯坦问题的变化以及国内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程度。1936 年《大公报》正式展开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报道,直到 1949年结束,共对巴勒斯坦问题进行了 13 年 811 篇报道。如图 1-1 所示,在 1946 年之前,《大公报》对巴勒斯坦的报道维持在每年不到 20 篇,仅 1937 年和 1945 年分别达到了17 篇、20 篇。从 1946 年开始,报道数量激增至百篇,1948 年巴勒斯坦问题的报道更是达到了顶峰,年报道量达 304 篇。

................................
第二章 巴勒斯坦问题报道议题分析
2.1 冲突议题
冲突议题与当时国际环境、巴勒斯坦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无关系。《大公报》巴勒斯坦问题报道的冲突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阿犹民族冲突,二是强权政治间的冲突。并且从阿犹矛盾、强权政治对巴勒斯坦的主权争夺以及强权政治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摩擦与分歧三个角度对冲突议题的两个方面进行了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霸权地位逐渐衰落,强权政治之间摩擦不断,强权冲突的核心在于英国结束委任托管后,巴勒斯坦该归谁管。而阿犹两民族从泣墙惨案开始,矛盾日积月累,冲突流血事件不断。随着二战的结束,巴勒斯坦问题日益尖锐,最终英国无力处理,将巴勒斯坦问题交由联合国。联合国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United Nations Partition Plan forPalestine)彻底激化了阿犹冲突,随后也间接引发了战争。
2.1.1 阿犹冲突是巴勒斯坦问题报道的首选内容
提起《大公报》中的巴勒斯坦问题,阿犹冲突是报道的首选内容。从 1936 年起,《大公报》便开始了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报道,其中涵盖近代阿犹冲突的重要阶段。近代阿犹冲突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阿拉伯起义和二战后的冲突,阿拉伯起义不仅使阿犹冲突加深,而且激化了阿犹与英国委任统治之间的矛盾;二战后的冲突主要集中在联合国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United Nations Partition Plan for Palestine)上,这也导致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
2.2 责任议题
对于巴勒斯坦问题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个分水岭,在此之前英国长期委任统治巴勒斯坦,二战后英国的委任统治走向终结,英国无力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将其交由联合国解决,同时美国想要取代英国控制巴勒斯坦。责任议题中涉及到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该由谁来负责、该如何负责,以及在巴勒斯坦问题的背后谁应该是承担者。《大公报》中的责任议题主要包括:强权政治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责任和联合国对巴勒斯坦问题的调节两个角度。
2.2.1 英美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责任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美国全面进入中东地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就不断扩展增加。③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了新的世界霸主,英国在巴勒斯坦甚至整个中东地区的权力都在一步步移交给美国,美国在整个中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并且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与国际局势的走向,二战后巴勒斯坦地区不再是英国的战略中心,而成为了美国扩张势力的前哨。英美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应当承担的责任,首要的责任就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纷争。在阿犹矛盾中,英美非但没有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担负起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且使巴勒斯坦地区更加动荡不安。
1. 英国的责任
18 世纪,英国便开始参与欧洲大国对巴勒斯坦地区的争夺,20 世纪英国的大规模入侵和渗透使本就矛盾重重的巴勒斯坦更加动荡不安。《贝尔福宣言》(BalfourDeclaration)的发表催化巴勒斯坦问题逐渐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英国委任统治巴勒斯坦期间,巴勒斯坦问题就开始逐渐凸显其难以解决的复杂性。巴勒斯坦问题中较为显著的特征,实际就是英国委任统治期间政策的矛盾,英国一方面主张犹太民族大量移民,另一方面又支持阿拉伯运动。
............................
第三章 巴勒斯坦问题社评研究...................393.1 巴勒斯坦问题社评发展及其总体特征.................................39
3.1.1 社评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40
3.1.2 社评总体特征.............................41
第四章 历史价值与不足..............................................55
4.1 对议题的选择与把关........................................55
4.1.1 超前的媒介意识:努力打破西方媒体霸权.........................56
4.1.2 坚持非东方主义的报道模式...............................58
第四章 历史价值与不足
4.1 对议题的选择与把关
由于我国近代媒介技术的落后与社会环境的限制,以及当时在国际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西方媒体掌握着报道专权的国际环境,所以我国媒体对国际新闻的采编能力有限,即使是作为中国近代报刊代表之一的《大公报》也是如此,《大公报》对来源于国外媒体的消息报道进行了选择与把关。《大公报》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报道主要来源于美国媒体、本国媒体(包括本报特派员专电)和英国媒体,如表 4-1 所示。

在此情况下,《大公报》在对新闻进行选择与把关的基础上是如何做到打破西方媒体霸权和坚持非东方主义的报道模式的呢?首先,《大公报》关于巴勒斯坦问题报道的主要来源为美国、本国以及英国的媒体,虽然其中美国媒体占比较大,但与来自于本国媒体和英国媒体的报道数量相比,比例相对均衡。即使在当时条件受限的环境下,来源于本国媒体的新闻报道数量仍旧可以与来源于美国、英国媒体的报道数量相较衡;其次,转载他国媒体的国际新闻并不代表承认或沿用该媒介在某些事件上的立场倾向。并且国际媒体不仅仅只发布与自身意识形态相符的新闻,也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中都存在着立场倾向。虽然包括西方媒体在内的任何媒体都会发布渗透自身立场倾向的报道,但是由于涉及到形象问题,其中必然会存在一定数量的中立客观报道。第三,《大公报》巴勒斯坦问题报道中 72.3%来源于国内外通讯社,而通讯社是专事新闻采集和发布的传播机构,只要以发布消息为主,其中包含的立场倾向较少。
............................
............................
2020 年 1 月 28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公布了所谓推动解决巴勒斯坦与以色列问题的“世纪协议”。对于这份协议巴以双方现出不同的态度:以色列政府支持这份协议,而巴勒斯坦方面表示拒绝。实际上,“世纪协议”明显偏袒以色列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国际社会长期以来支持的“两国方案”恐将名存实亡,巴以和平前景将更加渺茫,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此项协议引发了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流血暴力事件。2020 年 5 月 19 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Mahmoud Abbas)宣布,“巴勒斯坦停止履行与美国和以色列达成的所有协议”。巴以关系何以至此?巴勒斯坦问题到底源于什么?这样的疑问让笔者想要通过追溯,从历史中得到疑问的解答。而报刊是历史的记录者,巴勒斯坦问题的根源可追溯到近代,那么近代报刊是如何呈现巴勒斯坦问题的呢?带着以上的疑问,笔者选择了有着二十世纪百科全书之称的《大公报》,对其中近代巴勒斯坦问题的报道展开了研究,不仅对研究巴勒斯坦问题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新闻史中的国际报道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巴勒斯坦问题报道始于《大公报》时期,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时间的深入,愈发完善且深入,呈现了巴勒斯坦问题发展、恶化的各个阶段,是近代巴勒斯坦问题的缩影。《大公报》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报道虽然有七成来源于国际通讯社,但并非不加选择地接收,而是对议题进行删选与把关。其中包含冲突议题和责任议题,涵盖了近代巴勒斯坦问题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阿犹冲突矛盾、强权争夺与纷争与联合国对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这两大议题涵盖了近代的巴勒斯坦问题,记录了近代巴勒斯坦问题的重点,可以称得上是对巴勒斯坦问题的近乎全景式的观察以及全面的报道。《大公报》持续关注着巴勒斯坦问题的发展,最初的评论只是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初步了解,但随着报道数量的增加和问题了解的深入,社评在看待问题上不仅更加全面,而且分析得更加有深度。在之后的社评中,对巴勒斯坦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提出了看法,对其中涉及到的外部势力展开了讨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