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平昌冬奥会前中国媒体上的韩国形象
第一节 中国媒体涉韩报道概况
一、《环球时报》涉韩报道概况
2017 年 7 月,平昌冬奥会的筹备工作正式进入百天倒计时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环球时报》对于平昌冬奥会主办国韩国的报道也日渐丰富起来。据笔者统计,在这段时间内,《环球时报》共有 222 篇涉韩报道见诸报端。
从报道频次来看,自 2017 年 11 月至次年 1 月共计 92 天当中,《环球时报》共有涉韩报道 222 篇。其中 23 天无涉韩报道,占总天数的 25%;剩余 69 天均有涉韩报道,占总天数的 75%。可见《环球时报》对于有关韩国新闻的报道频率是比较高的。
第一节 中国媒体涉韩报道概况
一、《环球时报》涉韩报道概况
2017 年 7 月,平昌冬奥会的筹备工作正式进入百天倒计时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环球时报》对于平昌冬奥会主办国韩国的报道也日渐丰富起来。据笔者统计,在这段时间内,《环球时报》共有 222 篇涉韩报道见诸报端。
从报道频次来看,自 2017 年 11 月至次年 1 月共计 92 天当中,《环球时报》共有涉韩报道 222 篇。其中 23 天无涉韩报道,占总天数的 25%;剩余 69 天均有涉韩报道,占总天数的 75%。可见《环球时报》对于有关韩国新闻的报道频率是比较高的。
与此同时,《环球时报》报道的数量也并不局限于每日一篇,甚至出现了单日报道数量为 7 篇的情况,占总报道天数的 1%;单日报道量为 1 篇的天数为 9 天,占总报道天数的 13%。值得一提的是,报道数量为 4 篇的天数为 16 天,约占总报道天数的 23%,报道数量为 3 篇的天数为 21 天,约占总报道天数的 30%,二者占比相加数额超过了 50%。由此可见,在 201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 月这三个月当中,《环球时报》在进行对韩报道的日子里有超过半数采取了三至四篇的规模,其对韩国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韩国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加之承办国际性赛事,对其着重报道也是符合新闻报道原则的。可以想见,高频且大量的相关报道,密集地向其受众输出了韩国方方面面的信息,也必然会形成这一时期《环球时报》上的韩国形象。具体情况见表 1-1。

...........................

...........................
第二节 中国媒体涉韩报道主题分析及形象解读
一、《环球时报》涉韩报道主题分析及形象解读
(一)《环球时报》涉韩报道主题分析
从涉韩新闻的主题来看:《环球时报》201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 月的涉韩新闻中,报道最多的是外交问题,共 61 次,占总量的 27%;其次是科教文体问题,共计 52 次,占总量的 23%;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新闻也比较多,分别占总量的 15%,13%和 11%;最少的是灾难事故方面的新闻,只有 4 次,近乎 2%。

.............................
一、《环球时报》涉韩报道主题分析及形象解读
(一)《环球时报》涉韩报道主题分析
从涉韩新闻的主题来看:《环球时报》201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 月的涉韩新闻中,报道最多的是外交问题,共 61 次,占总量的 27%;其次是科教文体问题,共计 52 次,占总量的 23%;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新闻也比较多,分别占总量的 15%,13%和 11%;最少的是灾难事故方面的新闻,只有 4 次,近乎 2%。

.............................
第二章 平昌冬奥会期间中国媒体上的韩国形象
第一节 中国媒体涉韩报道概况
一、《环球时报》涉韩报道概况
2018 年 2 月 9 日,2018 年平昌冬季奥运会开幕式在平昌举办,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在这一阶段中,全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都聚集于此,中国媒体当然也不例外。在此期间,《环球时报》对于韩国的报道达 73 篇。
从报道频次来看,《环球时报》2018 年 2 月有涉韩报道 73 篇,其中有 10 天无涉韩报道,占总天数的 36%。有涉韩报道的天数为 18 天,占总天数的 64%。可见在该月中《环球时报》对于有关韩国新闻的报道频次较高。
与之前三个月的报道情况相同,其报道的数量也并不局限于每日一篇,其中报道数量为 9 篇的为 1 天,约占总报道天数的 6%;报道数量为 8 篇的天数为 2 天,约占总报道天数的 11%;报道数量为 6 篇的天数为 1 天,约占总报道天数的 6%;报道数量为 5 篇的天数为 2 天,约占总报道天数的 11%;报道数量为 4 篇的天数为3 天,约占总报道天数的 17%。在这个月当中,《环球时报》在进行对韩报道的日子里有半数以上都采取了每日四篇以上的规模,足见其对韩国各方面新闻的关注。

............................
第一节 中国媒体涉韩报道概况
一、《环球时报》涉韩报道概况
2018 年 2 月 9 日,2018 年平昌冬季奥运会开幕式在平昌举办,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在这一阶段中,全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都聚集于此,中国媒体当然也不例外。在此期间,《环球时报》对于韩国的报道达 73 篇。
从报道频次来看,《环球时报》2018 年 2 月有涉韩报道 73 篇,其中有 10 天无涉韩报道,占总天数的 36%。有涉韩报道的天数为 18 天,占总天数的 64%。可见在该月中《环球时报》对于有关韩国新闻的报道频次较高。
与之前三个月的报道情况相同,其报道的数量也并不局限于每日一篇,其中报道数量为 9 篇的为 1 天,约占总报道天数的 6%;报道数量为 8 篇的天数为 2 天,约占总报道天数的 11%;报道数量为 6 篇的天数为 1 天,约占总报道天数的 6%;报道数量为 5 篇的天数为 2 天,约占总报道天数的 11%;报道数量为 4 篇的天数为3 天,约占总报道天数的 17%。在这个月当中,《环球时报》在进行对韩报道的日子里有半数以上都采取了每日四篇以上的规模,足见其对韩国各方面新闻的关注。

............................
第二节 中国媒体涉韩报道主题分析及形象解读
一、《环球时报》涉韩报道主题分析及形象解读
(一)《环球时报》涉韩报道主题分析
从涉韩新闻的主题来看,《环球时报》2018 年 2 月的涉韩新闻中,报道最多的是科教文体,共 40 次,占总量的 55%;其次是外交问题,共计 18 次,占总量的25%;社会发展和政治方面的新闻次之,分别占总量的 8%和 7%;最少的是经济主题的新闻,只有 1 次,仅占 1%。

............................
第一节 中国媒体涉韩报道概况 ........................................ 56
一、《环球时报》涉韩报道概况 ....................................... 56
二、《文汇报》涉韩报道概况 .................................... 57
三、《中国体育报》涉韩报道概况 ........................................ 57
第三章 平昌冬奥会后中国媒体上的韩国形象
第一节 中国媒体涉韩报道概况
一、《环球时报》涉韩报道概况
平昌冬奥会虽然已经闭幕,《环球时报》对韩国的报道热情仍未减少。从报道频次来看,《环球时报》2018 年 3 月至 4 月有涉韩报道 114 篇,其中有 17 天无涉韩报道,占总天数的 28%。有涉韩报道的天数为 44 天,占总天数的 72%。可见在平昌冬奥会结束后的 3 月和 4 月当中,《环球时报》对于韩国相关新闻的报道频次仍然很高。
与此同时,《环球时报》报道的数量也并不局限于每日一篇,当天报道数量最多的是 3 月 27 日,达到了 6 篇,占总报道天数的 2%;每日报道篇数为 1 篇的天数为 10 天,占总报道天数的 23%;每日 2 篇报道的天数最多,达到了 15 天,占比34%。由此可见,《环球时报》在平昌冬奥会后的涉韩报道中有超过半数的日子采取了每日 1-2 篇的规模,较平昌冬奥会举办期间对韩国关注程度有所下降。具体情况见表 3-1。

............................
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信息革命以及现代化的深入,放眼当今世界,一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国家形象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平昌冬奥会开幕前 100 天至平昌冬奥会结束后 60 天这一时间段内,《环球时报》、《文汇报》和《中国体育报》涉韩报道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韩国形象并未发生显著的变化,其形象中的消极方面,如官员贪腐严重、文化演艺界性侵事件频发等等,并未因为冬奥会的举办而被抹去;其形象中的积极方面,如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科教文体发达等等,因为冬奥会的举办而被加强了。对韩国形象的再认知,有助于加强中国对韩国的理解,引导中国民众理性面对两国的关系,理解韩国政治决策的内在逻辑。
正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期许的那样,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体育赛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将世界人民紧紧地联结到了一起,也成为了主办国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主办国也得以全方位地展现本国的形象。虽然可以看到,这种展示对国家形象的影响是有限的,但仍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将在 2022 年举办北京张家口冬奥会,这为我国构建本国形象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借鉴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中国也要走出自己构建国家形象的道路。
参考文献(略)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信息革命以及现代化的深入,放眼当今世界,一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国家形象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平昌冬奥会开幕前 100 天至平昌冬奥会结束后 60 天这一时间段内,《环球时报》、《文汇报》和《中国体育报》涉韩报道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韩国形象并未发生显著的变化,其形象中的消极方面,如官员贪腐严重、文化演艺界性侵事件频发等等,并未因为冬奥会的举办而被抹去;其形象中的积极方面,如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科教文体发达等等,因为冬奥会的举办而被加强了。对韩国形象的再认知,有助于加强中国对韩国的理解,引导中国民众理性面对两国的关系,理解韩国政治决策的内在逻辑。
正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期许的那样,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体育赛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将世界人民紧紧地联结到了一起,也成为了主办国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主办国也得以全方位地展现本国的形象。虽然可以看到,这种展示对国家形象的影响是有限的,但仍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将在 2022 年举办北京张家口冬奥会,这为我国构建本国形象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借鉴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中国也要走出自己构建国家形象的道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