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文化产业作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引起国家对其发展的高度重视。2009 年,由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意味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我国的战略性产业。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同样也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表明文化产业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但是,文化产业本身所具有的“轻资产”特点,即拥有的资产往往都是版权、著作权、商标权以及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缺乏厂房、土地、设备等传统抵押物,这难免会使其陷入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严重阻碍文化产业的发展。而金融业作为我国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良好运行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都与它密不可分,因此,金融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想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2010 年,由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了金融机构需要结合文化产业的特点进行产品创新来对其提供支持这一命题,之后还在《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的具体措施以及相关要求,标志着文化金融工作的正式开展。2014 年,全国文化金融合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的核心即文化金融合作新理念对文化产业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2017 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多次提及“文化+”概念,强调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相互促进作用,这也意味着“文化+金融”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庆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城市,在中央的领导下,也提出了加快建成“文化强市”的目标。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重庆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文化市场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重庆市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等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不仅要重视大型文化企业的发展更是要扶持中小型文化企业,在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还要致力于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不断壮大文化市场主体,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2017 年,随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所展现出来的优势不断扩大,重庆市文化委对文化产业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到 2020 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要突破 1000 亿元,力争将其培养成重庆市支柱性产业。对此,市文化委采取了多种措施,从各方位、各角度不断深化文化金融合作,包括组建文投集团、搭建文化金融合作平台以及推动文化金融服务创新等,志在破解文化产业始终存在的严重阻碍其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虽然各方在推进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合作的过程中都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由于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彼此间的促进作用难免会有局限性,离两业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因此,研究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1.1 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
文化产业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学者 M.Horkheimei & Theodor Adorno(1947)提出——文化产业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大规模复制、经过商品化的、脱离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产业体系。文化产业虽然会通过影响语言的方式进而影响人们的思维与精神,但文化产业批量化、格式化和标准化的属性违背了艺术本身的价值,所以该理论也被称为“批判理论”[1]。此后,大量的西方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转向文化产业,包括文化产业的内涵、文化产业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研究。
对于文化产业的内涵,Charles Atlantis(2001)首次将“价值链分析法”用于对文化产业的研究,通过五个价值环节对其进行描述分析[2]。美国学者 Allen(2004)在其著作中提出,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教育、娱乐和信息为目的的产业,属于人造产品的集合[3]。John Fiske(2007)对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且针对文化的生产、价值实现以及消费等不同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4]。
对于文化产业与经济的关系,Beyers(2002)通过 OECD 成员国 16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文化产业在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DominicPower(2002)通过研究发现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吸纳剩余劳动力,对相关产业的就业水平有正向作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6]。Allen.Scott(2004)通过对美国的文化产业进行研究发现消费需求可以刺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而高质量的文化产业又会反过来促进市场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带动国家经济增长[3]。
..............................
第 2 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金融业
金融业作为我国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良好运行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都与它密不可分,通常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业是指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运用资产、证券、信用等金融工具所进行的存贷以及债权债务活动;广义的金融业是指所有与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相关的金融活动。金融的三个关键要素是信用、杠杆和风险。
金融必须服务于产业,如果脱离产业自我发展,必将形成泡沫造成金融危机,而金融与产业若是进行合作,就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创造新的价值。耶鲁大学经济学家 Patrick(1966)曾在他的著作中写到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属于需求带动,即金融业的发展要滞后于产业发展,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带动金融业发展;第二个阶段属于供给引导,即金融业发展快于产业发展,通过金融资本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其发展[12]。金融对产业发展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资金的融通整合相应的资源从而带来价值增值,金融与产业的合作也因此催生了很多新兴金融业态,比如科技金融、能源金融、物流金融、文化金融……本文所要进行的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研究就是属于文化金融这一范畴。
2.1.2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学者 M.Horkheimei & Theodor Adorno(1947)提出——文化产业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大规模复制、经过商品化的、脱离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产业体系[1]。在此之后,各国学者开始对文化产业的内涵进行研究,不同的国家对于文化产业也有着不同的定义。
在我国, 2000 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个概念;2004 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对文化产业进行了概念的界定,认为其作为活动的集合,具体包括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与服务及相关联活动,并且将其划分成九个大类;2012 年,国家统计局基于原有基础对该定义进行了延伸,并增加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这一分类;2018 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的分类方法和类别结构作出了调整:按行业类别分为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按活动性质分为九大类(图 2.1),中类 43 个,小类 146 个,其中 1-6 大类为文化核心领域,7-9 大类为文化相关领域,并且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明确定义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本篇论文采用的便是最新的定义及分类标准。

图 2.1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系统耦合理论
系统耦合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的。系统理论的思想萌芽于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 Bertalanffy 的“抗体系统论”,之后其又发表了有关一般系统理论的专著,其中指出系统间应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诸要素的组合,该专著为系统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耦合的概念在上一节进行了介绍,将其引入经济学领域可以用来衡量两个或多个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
而系统耦合理论则是由我国草地农业科学家任继周(2004)在对生态系统耦合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认为系统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均匀耦合键的系统,在某种条件下,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能量流的超循环,形成一种全新的领先系统的系统发育过程[46]。系统耦合主要有三个特征:相似性、交互性以及促进性[47]。相似性主要表现为两个不同的产业在处于静止状态时仍然表现出很强的内在联系,两个产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交互性主要是指处于动态条件下的两个不同的产业之间进行的相互作用会对彼此产生一定的影响。促进性主要是指两个不同的产业在互动过程中,利用互补的优势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因此,在研究不同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部不同元素之间是否存在系统上的耦合时,可以用以上三个特征来进行判断。
近年来,系统耦合理论不再局限于生态领域,在社会科学领域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对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与体育业以及金融业与旅游业等不同的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最终达成一种协同效应的现象就引起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且开始对其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二者之间的耦合程度,从其联系的紧密性以及协同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促进两业良性互动发展的路径。

图 3.2 重庆市金融业发展规模各项指标增长率趋势图
第 3 章 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7
3.1 重庆市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17
3.1.1 金融发展规模不断扩大.................................17
3.1.2 金融发展效率逐年提高...................................18
第 4 章 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度测算.............................28
4.1 研究假设..........................................28
4.2 模型选取.......................................28
4.3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来源......................................33
第 5 章 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40
5.1 模型选取......................................40
5.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42
第 5 章 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模型选取
本章将基于上一章的结论对影响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而常用的多因素分析法有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利用数据统计原理,确定因变量与某些自变量的相关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回归方程。其优点在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方便的得出结论,并且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某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缺点在于要求大量的样本数据,同时可能出现多重共线性、异方差等情况。
主成分分析法是运用降维的思想把反映样本某项特征的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多元统计方法,让信息在丢失最少的同时,还能消除变量间多重影响,重点关注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优点在于简化了计算过程,降低了分析难度;缺点在于提取出来的主成分无法清晰的解释其所代表的含义,不具有明确的可解释性。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对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之间的关联性大小进行研究的统计方法,能够利用灰色信息判断能够促进该系统发展的因素。其优点在于对样本数量及规律没有过高的要求,计算量较小,且量化分析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缺点在于在确定各项指标最优值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综上所述,本章将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理由如下:第一是从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发展程度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来看,包含了多种变量且都是非线性的,回归分析显然不适用;第二是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样本数量及规律没有太高的要求,计算量小且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第三是灰色关系分析法作为一种多因素统计方法,在前人研究两业耦合发展的论文中采用较多,具有很强的参考性以及可靠性。
............................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文化产业作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十三五”规划中“文化+”概念被提出的同时也意味着“文化+金融”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重庆市政府为了推进“文化强市”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与同为直辖市的北京、上海相比,它们的文化产业都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而重庆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还相当落后,文化金融工作具有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因此,本文选取重庆市 2004-2018 年的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熵权-耦合模型对其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且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两业耦合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为促进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 2004-2007 年间,重庆市金融业的发展水平是略低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的,处于需求带动型阶段;从 2008 年开始,重庆市的金融业发展水平就逐渐高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对其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处于供给引导型阶段;
(2)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关联程度较高。通过熵权-耦合模型测算出 2004-2018 年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度一直保持在 0.9 以上,属于一个高水平耦合状态,说明重庆市两业之间的互动耦合关系比较明显,有利于两业的良性发展;
(3)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逐渐呈现出协同发展趋势。由于耦合度无法反映两业的协同作用,故需引入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经过计算重庆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由 2004 年的 0.3148 上升到 2018 年的 0.9239,协调等级由轻度失调趋向优质协调,说明两业的协同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4)市场因素、企业因素、科技因素以及政策因素对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发展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企业是金融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的着力点,政策因素对促进两业耦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市场因素以及科技因素对两业耦合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从细分指标来看,金融机构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金融劳动生产率、文化劳动生产率、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依次排名前列,关联度均大于0.9,说明这些指标对促进重庆市金融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