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与公司业绩关系的思考——基于品牌价值的中介效应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6525 论文编号:sb2021090615100038009 日期:2021-09-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论文建立在多种理论基础的分析之上,配合实证检验的办法,并依托我国A 股市场 2004 年到 2018 年中的上市公司为基础研究对象,同时使用在此期间中的《中国 500 最具价值》公布的公司品牌价值作为中介变量,试图基于品牌价值作为中介变量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本文选择了公司的社会责任(CSR)作为解释变量、品牌价值(BV)作为中介变量和公司业绩(tobinQ)作为被解释变量,还选择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状况(Cfo)、公司的规模(LnSize)以及资产负债率(lev)等作为中介变量,在固定时间和行业效应的基础之上,结合本文所选的研究变量构造了 4 个回归模型,用于实证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公司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市场上有一部分公司为了使自己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创造更多的盈利,从而不去承担推动经济进步的社会责任,有的还对自己的这部分责任进行了无视;此外,部分企业为了保障自身价值利益的最大化,甚至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来损害他人或公众的利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为我们所熟知的有,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和登上头条的伪劣疫苗事件;企业的这种违背社会责任的行为影响的不仅仅是公司的业绩,而且还会影响公司的品牌与声誉,使得该品牌在市场中不能被消费者接受,最终导致公司破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促使社会更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此外,在 2008 年汶川大地震中,加多宝旗下的品牌凉茶王老吉捐款 1 亿元人民币,这一捐款额远超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王老吉的这一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提升了自己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同时造就了当年王老吉销量额突破百亿元的神话。那么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是否能够提高公司的品牌价值,并带来公司的业绩增长呢?目前就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对于公司业绩影响,以及品牌价值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还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看法;根据之前的理论和研究结果,公司的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他们有权要求公司把自己权益最大化作为公司的经营方针。然而,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会导致大量成本和经济效益的降低,因此导致较多的公司不愿极履行社会责任。但是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国内外研究结果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促使公司业绩的增长,也可以提高公司的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在日常运营和管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生存力,在与对手竞争时能够带来更大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业绩。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搜索和整理有关社会责任、品牌价值和公司业绩的相关文献,对之前学者对于该领域研究成果的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关于社会责任、品牌价值和公司业绩的理论基础;并利用实证办法对本文的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然后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品牌价值和公司业绩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公司品牌价值对其业绩的影响,以及品牌价值在社会责任在影响公司业绩的路径中,品牌价值在此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中介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及构建公司品牌价值的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1.2.2 研究方法
(1)文献回顾法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责任、公司业绩以及公司品牌声誉的大量研究,并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观点,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为本文所要建立的研究假说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2)实证分析法 本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社会责任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借鉴温忠麟等(2004)提出了中介效应模型,用于分析公司品牌价值是否是社会责任影响公司业绩的内部因素之一,在加入多个控制变量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实证分析。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社会责任与公司业绩
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业绩之间的探究开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很多学者对于两者关系的开始进行分析,目前认为,公司业绩受其社会责任影响的路径是繁杂且多样化的,就直接影响来讲,即直接对公司价值和公司业绩的影响;另外也存在间接的影响,比如从公司的战略方面出发,通过制定某些规划来提升竞争力、稳固市场地位和减少风险和成本,进而完成公司业绩提升的目标。但是部分学者站在代理成本的层面出发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公司业绩会受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发生而损害。所以截至目前,国内和国外的主流学者对于社会责任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仍有分析,目前主要有 3 中看法,即是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
2.1.1 社会责任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关系
对两者关系持负相关看法的学者主要认为,社会责任的承担会使公司花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造成公司资源的消耗和价值的流失,因此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Bragdon(1972)研究表明,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会加大公司的成本负担,并且很大概率上这种成本负担是超过履职所带来的盈利的,最终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Patten(2002)也对公司业绩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与 Bragdon 较为相似的观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将会减少公司的利润空间,并且会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最终会给公司的业绩造成不利影响。(Barnell & Salomon,2006)从企业融资的角度出发,对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社会责任的承担会让公司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因此将会影响公司的竞争力,对公司价值的创造造成负面影响。邵君利(2009)依托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对我国化工领域的企业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履行社会责任并不能达到改善财务绩效的目的,反而会使公司业绩更糟糕。Rahmawati(2014)对印度尼西亚境内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必然将长期消耗资金,因此公司将会为此承担一定的代价。此外,Amran(2014)把尼日利亚境内的部分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与 Rahmawati 的保持一致。冯丽丽(2014)选取了一部分研究样本对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打分,并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回归法对得到的社会责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之间是负相关关系。Karaosmanoglue(2016)在对两者的关系研究后,也得出了两者关系为负相关的结论。
...............................

2.2 社会责任与品牌价值
通过对于近些年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近年来关于社会责任与公司品牌价值之间的文献逐渐丰富,不同的学者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李园园、李桂华和张会龙(2019)把“World Brand Land”  上 2013 年到 2016 年发表的我国品牌价值的排名信息作为基础,将其中的公司的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了品牌价值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陈通、青平和涂铭(2018)探究了不同品牌危机情境下社会责任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功能型危机情境下,公司品牌价值会受到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孙小丽(2019)将我国食品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顾客的消费意愿和公司品牌价值之间的关系,发现公司主动承担利益相关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可能会对品牌价值产生正面影响,尤其是履行消费者责任产生的影响最为明显。李江、蒋玉石、王烨娣和刘春(2020)发现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影响企业家和顾客对该品牌的评价。
表 4-2:变量名称与计量方法
表 4-2:变量名称与计量方法
..............................

第 3 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 10
3.1  理论基础 .............................................. 10
3.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10
3.1.2 自愿披露理论 ...................................... 10
第 4 章  研究设计 ................................................ 13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13
4.1.1 数据来源 ...................................... 13
4.1.2  样本选取 .................................. 13
第 5 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18
5.1  描述性统计 .............................................. 18
5.1.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18
5.1.2  不同产权性质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统计 .................... 19

第 5 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1.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 5-1.1: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 5-1.1: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 5-1.1 是将本文所选的全部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格中涵盖了2004 年至 2018 年共计 15 个年度的观测值,并将统计结果展示,是按照百分之二十五分位数、中位数、百分之七十五分位数、均值、标准差、最小和最大值的顺序进行展示;从上表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主要被解释变量托宾 Q 的均值为1.775,25%分位数为 1.099,可以认为本文所选的样本数据中有大于 2/3 的上市公司其公司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托宾 Q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6.309 和 0.850,标准差为 1.039,这说明了我国的上市公司拥有的 tobinQ 值差异较小。社会责任CSR 作为解释变量的最大值为 0.446,最小值为 0.000,标准差为 0.068,表明本文样本中所选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悬殊不大,且我国上市公司整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不高。品牌价值 BV 均值为 4.436,中位数为 4.391,同时其 25 分位数为3.533,75 分位数为 5.275,此外,品牌价值的标准差为 1.218,可以看出样本中不同公司的品牌价值存在较小的差异,其极值扩大了均值水平;资产负债率 Lev的 75%分位数为 0.628,25%分位数为 0.340,均值为 0.486,中位数为 0.496,0.191 是标准差,这表明样本数据整体上较为平稳,且表明本文所选的样本的负债率水平仍处在可以接受的区间中,整体资产负债率呈现可控态势。
...........................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启示

6.1  研究结论
本论文建立在多种理论基础的分析之上,配合实证检验的办法,并依托我国A 股市场 2004 年到 2018 年中的上市公司为基础研究对象,同时使用在此期间中的《中国 500 最具价值》公布的公司品牌价值作为中介变量,试图基于品牌价值作为中介变量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本文选择了公司的社会责任(CSR)作为解释变量、品牌价值(BV)作为中介变量和公司业绩(tobinQ)作为被解释变量,还选择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状况(Cfo)、公司的规模(LnSize)以及资产负债率(lev)等作为中介变量,在固定时间和行业效应的基础之上,结合本文所选的研究变量构造了 4 个回归模型,用于实证研究。此外,在这四组检验之后,本文又根据企业的产权异质性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并最终得出以下相关结论:
第一,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当公司积极的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其公司业绩也会所增长。根据投入—产出的角度进行分析,虽然履行社会责任会使公司消耗一定的资金和时间等方面的承办,但是这部分成本的消耗可以带来公司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有助于公司获得公众和投资者的心理偏好,帮助公司获得更多的潜在客户,进而带来公司利润的增长。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能够提升公司的竞争优势,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进而提升公司的业绩,此外,公司与其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会受到本身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而改善,因为公司的发展无法脱离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所以这种关系的改善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发展和进步,带来公司业绩的增加。
第二,公司的品牌价值与公司社会责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积极履行公司社会责任的企业,该公司的品牌价值在一定意义上就会得到提升。仍然从投入—产出的视角进行分析,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时,虽然消耗了一定的时间和资金资源,但是提升了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从而增加了公司的品牌价值。
第三,公司品牌在公司业绩与公司社会责任之间的起到了不完全中介作用;根据上述的回归分析,可以认为公司品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社会责任应该公司业绩的内部机制。根据前两个结论可知,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对公司业绩和公司品牌价值的改善有显著影响。结合公司品牌价值与公司业绩的强相关性,可以认为,品牌价值满足了检验中介效应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采用依次检验法,通过实证检验了公司品牌价值在社会责任与公司业绩关系中扮演的角色,部分揭示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时是如何对公司业绩的改善产生作用的,即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影响了公司的品牌价值,而公司的品牌价值又会进一步影响公司的业绩,即是公司品牌价值在社会责任影响公司业绩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完全中介效应。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