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不仅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也要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商业保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2018 年,我国保险业总保费收入从 9784.10 亿元增长到 38016.62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 14.54%,远高于同期 GDP10.92%的年均增速。其中,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最为迅速,家庭财产保险业务却一直停滞不前,其保费收入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比重较低,2018 年只有 0.7%的水平,这与财产保险的整体发展趋势相悖①。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的险种之一,家庭财产保险也曾在八九十年代得到快速发展,但九十年代中期之后家财险保费收入大幅下降,市场逐渐萎缩[1]。2001-2010 年的 10 年间,我国家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只增加了 3000 万元,充分显示了其面临的困境。目前,我国家财险投保率不足 10%,远低于发达国家 70%以上的平均投保率水平,这严重制约了家庭财产保险帮助居民规避财产损失风险、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功能的发挥。
我国居民的家庭财产每年都因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遭受严重损失,但由于商业保险体系的不完善,这些损失主要由政府财政承担,家庭财产保险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保障作用。从全球来看,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中,保险约承担 30%,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 60%-70%,而在我国保险赔付约仅占经济损失的 1%[2]。此外,居民家庭财产还面临着许多其他方面的风险。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仅因入室盗窃造成的家庭财产损失就高达 11300 亿元,4.67 亿户居民家庭财产安全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可见,家庭财产保险的缓慢发展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极不相称。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本文在文献综述与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对西宁市家庭财产保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微观角度对西宁市的家庭财产保险需求进行研究。一方面对西宁市居民的家财险需求做描述性分析,另一方面分析家财险的影响因素,探究其对家财险需求的作用。根据对现状和需求的分析,指出西宁市家庭财产保险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理论支撑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将保险分为寿险与非寿险两类,家庭财产保险作为一个子险种,包含在非寿险之中。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对非寿险需求的研究,并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对非寿险当中各个子险种需求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本文从对非寿险需求的研究和对家财险需求的研究两个方面来梳理国外学者的文献。
2.1.1 国外文献综述
(1)对非寿险需求的研究
Szpiro(1986) 通过实证研究认为: 一个人的风险厌恶程度与其保费支出成正比,并用教育经费支出来衡量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水平[3]。Beenstock, Dickinson 和 Khajuria(1988)在对多国的截面数据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一国收入水平与其非寿险需求呈正相关关系,但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二者的相关性逐渐减弱[4]。Outreville(1990)对 55 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表明,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对非寿险需求有着正向促进作用,保险产品价格对非寿险需求的影响则不显著[5]。Browne, Chung 和 Frees(2000)着重考察了 OECD 国家的车险和一般责任保险的需求,并在经济发展水平、个人财富等因素外引入法律体系建设这一制度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法律体系建设与上述二险种的需求呈正相关关系,而个人财富水平则与其负相关[6]。Esho 等(2004)采用 44 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非寿险需求的研究,研究发现,收入和损失发生概率对非寿险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保险产品价格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7]。
(2)对家庭财产保险需求的研究
Joseph Rowntree(1998)开展了一项对居民家财险购买行为的调查,调查对象中约 20%的低收入家庭未购买家庭财产保险,其中一半的家庭无力支付家财险保费,而另外一半家庭则因风险意识不足而未参保[8]。Paolo Vest(2007)重点研究了租户对家庭财产保险的购买率,研究表明租户收入水平、保险意识及保险产品设计是影响其购买家财险的重要因素[9]。Dominic Collins(2011)通过对澳大利亚低收入群体的调查发现,这一人群的住房保险和车辆保险的投保率较低,并建议改进保险产品设计和支付方式来促使他们参保[10]。
.......................
2.2 理论支撑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Maslow. A. H.)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并指出一个人的需求决定了其行为动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是人的需求的五个层次。在每个人生命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轮流起到主导作用,从而影响这个人的行为。生理需求作为最低级也是人类最基础的需求,只有当其得到基本满足以后,更高一个层次的安全需求才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当家庭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家庭成员的生理需求得以满足之后,其安全需求会逐渐增强,家庭财产的安全保障问题日益突显,从而产生对家庭财产保险的需求。因此,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家庭财产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
2.2.2 消费者行为理论
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在理性人、完全信息和偏好一致等一系列基本假设的条件下,消费者为实现效用最大化,将自己的收入在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而效用并非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依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同而变化。因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千差万别。行为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使主流经济学一些基本假设的不足得以修正,在研究微观经济主体决策行为方面更加精确。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各种因素。根据行为经济学理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仅受性别、年龄、职业、学历、风险偏好、认知程度等内在因素的制约,而且受社会环境、广告宣传、销售策略和其他人的消费行为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消费者对家庭财产保险的需求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找出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扩大家财险的需求提供一定的思路。
...........................
第三章 西宁市家庭财产保险发展现状.................... 12
3.1 西宁市家庭财产保险发展环境 ............................12
3.1.1 西宁市保险市场发展现状..........................12
3.1.2 政府对财产保险的支持............................12
第四章 西宁市家庭财产保险需求分析.................... 19
4.1 西宁市居民家庭财产保险需求现状 ........................19
4.1.1 西宁市居民家财险投保情况........................19
4.1.2 西宁市居民家财险产品购买情况....................19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39
5.1 研究结论 .........................39
5.2 对策建议 ................39
第四章 西宁市家庭财产保险需求分析
4.1 西宁市居民家庭财产保险需求现状
4.1.1 西宁市居民家财险投保情况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 346 位居民中,有 193 人愿意购买家财险,但只有 30 位居民有购买家财险的经历,约占总人数的 8.75%,这与当前我国家财险投保率偏低的情况相吻合。可见,西宁市家财险的潜在需求巨大,但有效需求不足。
对财产保险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事实。在受访的52 位财产保险从业人员中,有 24 人认为西宁市家财险的销售情况一般,有 13人认为较差,二者人数之和占受访者总人数的 71.15%,此外还有两人认为家财险的销售情况很差。较差的家财险销售状况正是家财险有效需求不足的直接体现。具体情况见表 4.1。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在研究西宁市家庭财产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调研数据分析了西宁市居民的家财险需求现状和家财险的需求影响因素,并运用因子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方法探索了这些因素对家财险需求的具体影响,指出西宁市家庭财产保险需求存在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西宁市的家庭财产保险业务有着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较大的潜在市场,但目前其发展较差。一方面家财险保费收入较低且增长不稳定,仍属于无足轻重的财产险险种;另一方面,其发展落后于全国和西北五省省会城市的平均水平。
第二,西宁市家庭财产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到家财险,西宁市居民对家财险的了解不足;受风险意识水平和家财险产品服务等因素的影响,西宁市居民对家财险的接受程度较低;现有的家财险产品与消费者需求不相匹配,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些需求方面的问题共同导致了西宁市家财险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
第三,各影响因素对家庭财产保险需求有着不同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女性居民较男性更愿意购买家财险,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购买家财险的意愿逐渐降低;学历、家庭月收入和居民保险意识水平及保险人员素质都对家财险的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与保险人员的推销相比,西宁市居民更愿意通过银行和互联网购买家庭财产保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