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对江苏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696 论文编号:sb2020031223420729884 日期:2020-03-1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研究金融的论文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和诸多学者关于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亟待解决好经济发展、普惠金融水平提升的路径,设置好市场监管和相关政策发展战略。文章提出以下几点对策解析: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血液,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满足更多像小微企业和困难、偏远地区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城镇二元结构等问题,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供给侧改革,效率公平兼顾发展便是满足更多区域发展的金融空白,实现供需平衡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有限,交通不便,导致金融基础设施落后,限制了资金流的运转和金融市场的信息对称,无法满足诸多小微企业和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供求不平衡也限制了普惠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的发展历来备受党和国家的重视。1982-1986 年,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全面规划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从 2003 年以来连续 16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并将其确定为核心地位。党的十六至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财政资金和惠农扶持力度,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6 年 1月 15 日,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明确指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贫困人群及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同年9 月,G20 峰会为促进全球普惠金融发展,落实了 G20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原则与指标体系。据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6 年出版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三农”金融的缺口已达 3.05 万亿元,说明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很大。
2017 年,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生产发展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提升经济实体的能力和满足金融服务需求有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江苏既是中国东部的—个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近 2/3 的人口为农业人口,而且江苏省三大区域(共 13 个地级市)经济的不平衡问题是长期影响经济稳步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瓶颈之—,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是江苏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关键。近几年,江苏省农村地区的经济市场和金融部门进行相关改革之后,逐步形成商业信用、农村合作和政策性金融体系,金融服务覆盖率逐年提升。但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苏北地区也面临着服务供求不均、效率低下、网点断层、结构失衡和功能交叉等诸多挑战,限制了农村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金融惠及程度有利于满足“三农”资金缺口,扩大农村地区的投资和消费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增长。本文对江苏省三大区域1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研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实证分析其对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为完善江苏省三大区域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和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提出对策解析。
..............................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研究
Goldsmith (1969)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书中提出金融与经济两大系统的相关关系,将金融相关率(FIR)用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随后诸多国外学者从农村金融、农业信贷及外生因素等方面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涉及角度很广;而国内学者集中关注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考察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以进行实证分析,目前就两者关系的研究依然莫衷一是。所以综述部分主要对两者关系研究结果进行梳理:
(1)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正向作用。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及“三农”问题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增长依赖于金融部门的资金融通功能[1]。学界主要基于“需求追随”和“供给领先”双向探讨两者关系。美国经济学家  Patrick(1966)指出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金融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增长,增强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的服务 [2]  。Levine, Loayza & Beck (2000)发现金融的外生因素与经济增长也呈正相关关系[3]。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深化使其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显示出其空前的重要性[4]。邓莉和冉光和(2005)从农业信贷角度,陈文俊(2012)从外生因素角度,吴永兴(2013)、王淑英(2016)从区域角度,赵洪丹和朱显平(2015)从财政支农的角度,发现农村金融分别基于规模、效率和结构三个层面推动农村经济增长[5-9]。
(2)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负向或弱化抑制作用。基于金融的约束效应和抑制理论,农村金融在短期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甚至产生负面效应,农业信贷不足会对农业生产的增长产生—定的负面影响。谢琼等(2009)、陈敏和顾国星(2014)、肖兰华等(2016)通过区域角度,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且存在区间效应[10-12],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弱化抑制[13],甚至认为只有农村人均收入提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14]。农村金融为农村经济增长注入新鲜血液,而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微小的。李稻葵等(2013)还发现,中国企业非中介融资占比的上升改善了企业投资,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但在中介融资占比较高的年份,中国的经济增长却有所下滑[15,44]。但无论正负效应,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紧密的关系[16]。
思路框架图
..................................

第二章 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分析

2.1普惠金融及其发展水平测度
2.1.1 普惠金融内涵及其理论发展
(1)普惠金融的内涵
2005 年,巴基斯坦国际小额信贷年上提出“普惠金融”概念,简称为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即“普惠金融体系”。关于普惠金融内涵和概念界定,国内外诸多学者莫衷一是。2006 年联合国在蓝皮书《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中提出:普惠金融即让更多的金融需求者特别是穷弱群体能够公平享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权利。普惠金融体系要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将普惠金融服务有效地惠及所有的企业和个人。印度委员会(Rangarajan Committee)2008 年对普惠金融狭义定义为:确保更多的弱势群体以可承受的成本并且足够获得各类金融服务的过程。随后,2012 年 Chakravarty 和 pal 从广义的角度界定:普惠金融不再特指社会弱势群体,而是经济体中每一个人都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53]。
自普惠金融概念提出后,国内诸多学者也纷纷界定普惠金融的内涵。焦瑾璞(2010)提出:“普惠”即扩大金融服务的外延,让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者都能获得合适的产品和服务[54]。2013 年,周小川对金融服务提出广泛性、稳健性、持续性和竞争性四大目标[55]。2016 年 1 月,
国务院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中首次从国家层面界定: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2019 年,央行决定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微企业的贷款考核标准,引导金融机构更好的满足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普惠金融实际上在国外有很长的历史渊源,目前比较统一的认知是:普惠金融的内涵是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内涵和意义的延伸,但是普惠金融的内涵和意义更为广泛。
..........................

2.2 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分析
2.2.1 普惠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原理
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国(地区)的金融市场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反之,经济的发展也为金融市场的持续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短期内,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满足诸多服务需求,资金链条的转动就能促进经济的增长;长期而言,金融服务效率的提高,满足社会金融服务的总需求,促进人力资本、社会物质财富的原始积累,借助金融的转化动力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增长。在理论范畴中,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经济增长原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发达的金融体系对经济三驾马车具有驱动作用
在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中,体系发达的金融部门能够通过驱动整个经济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金融部门能够满足更多服务需求者投资信贷和保险理财等金融产品。首先对于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外部融资支持对单个小型企业的投资起着关键的链条作用,涉及到高价值投资项目的竞标水平、规避内部风险和技术创新成本。中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中微观的个体,若要在竞争市场上取得制胜点,就需要雄厚的资金保障,不断地技术创新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企业内部的消耗巨大,相应的外部融资条件也变得非常重要,相反企业通过融资条件获得有价值的项目,增长企业价值,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同行业竞争中的融资能力。其次,就农户个体来说,较高的金融效率在投资理财方面能够降低金融风险,增加收入刺激消费动力;信贷融资为消费提供了持续的资金动力,加快了金融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为农户实现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就是提前消费。最后,发达的金融体系能够为政府在金融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用看得见的手发行国债集资,增加财政支出从而减少税收,积累更多的公共资本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提供专项资金。
(2)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多维理论机制
在新古典增长和内生经济增长中前提假设都要求金融、产品和劳动力市场三者达到均衡,分别要求社会总产出等于总消费和总储蓄之和,人口数量等于劳动力数量,储蓄量等于投资量。但在经济和金融市场中也存在诸多弊端,例如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储蓄量不能完全转化为投资。金融的发展最终会扩大经济市场规模,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多维度因素影响的理论机制分为如下几点:第一,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投资供给效应。投资和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强调信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需求效应,亚当·斯密 1776 年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提到财富增加,即经济增长。投资的增加能够扩大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总收入,资本的积累有助于提升经济主体的生产能力。普惠金融的发展从融资的总量和结构上有效地满足更多的企业和个人的投融资需求,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

第三章  江苏三大区域农村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描述统计分析 .............................. 20
3.1江苏三大区域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 20
3.1.1  江苏三大区域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概况 ...................................... 20
3.1.2  江苏三大区域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 24
第四章  普惠金融发展对江苏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 35
4.1多元回归模型检验 ............................... 35
4.1.1  变量选取 .......................................... 35
4.1.2  数据获取与处理 ...................................... 36
第五章  普惠金融对江苏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 .......................... 49
5.1基于多元回归模型检验结果比较 ........................................... 49
5.1.1  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有较大的相关性 ................................... 50
5.1.2  城镇化和金融生态化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区域差异 .......................... 50

第五章 普惠金融对江苏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

5.1基于多元回归模型检验结果比较
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检验结果分析可得:核心变量普惠金融指数对江苏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皆为显著,它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分别为 1.465,24.164 和 26.750。四大控制变量中:居民人均收入和道路密度对江苏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全部显著,两者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影响系数相比核心变量的影响度较小,分别为 2.013,5.580 和 0.252 以及 0.143,6.462 和 0.067。其中互联网普及率只对苏北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影响系数为 0.006;但它对苏南和苏中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城镇化率对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0436,0.0337 和 0.04。
 图 4.6   江苏三大区域 2018-2020 年灰色预测关联度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自小额信贷年上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后,在当下“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普惠金融重在适应新常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生活方式的转变。从实证结果来看,目前江苏三大区域金融服务发展不平衡,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取决于不同区域的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反作用于当地经济发展。基于多元回归结果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将研究结论总结为以下三点:
(1)普惠金融指数对江苏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增长影响普遍显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普惠金融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普惠金融指数对江苏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增长高度相关,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金融服务的渗透性,解决乡镇企业和农户的资金信贷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市场的扩大也能够促进金融部门的快速发展。
(2)居民人均收入与道路密度对江苏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农村经济增长的发展,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相反,收入的增加刺激消费率,加快资金链条的运转,推动金融信贷和保险事业的发展,指引经济体制向更加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道路设施的完善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资源的流动、配置提供更好的运输保障。
(3)互联网普及率与城镇化率对江苏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增长关联偏低。健康、科学和完善的金融体系,能够减少需求者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场歧视性和区域不平衡性。互联网普及率和城镇化率的提高有利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诸多农村地区以第一产业为主,在金融的抑制论和规模效益中互联网的革新以及城镇化率的提高也会相应的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占比和增幅。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