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视角下信贷结构对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2955 论文编号:sb2020031623244029947 日期:2020-03-1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硕士论文,笔者认为在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中信贷资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信贷结构直接决定着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刘勇等,2013),在关注盈利的同时也要关注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信贷风险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上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信贷结构来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对资金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通过近些年来的信贷资金流向可以看出,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向了房地产行业,使得对实体经济投资有所减低,这样就很容易陷入经济膨胀的局面,这样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就会大大下降。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中的主力军,应该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积极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这样才能使得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李勇,2016)。在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前提下,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应该通过金融政策的传导机制,引导资金的流向,合理的配臵信贷资金,将有所倾向的将资金投向我国实体经济中比较薄弱的环境,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已经是全世界企业所追寻的一种的经营战略,上市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虽然各大上市商业银行也对业务的多元化发展越来越重视,但是从短期来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还是贷款收入,因此研究贷款结构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从近年来我国发布中的中国 500 强名单来看,四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都出现在名单中,这四大银行的经营绩效对于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截至 2017 年末,26 家 A 股上市银行(含A+H 股上市银行)资产规模为 148.45 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 58.81%;同比增速为 6.29%,较 2016 年下降 7.12%,由此可以看出,上市银行规模在不断地扩张,但是其盈利增长的速度在放缓,未来如何保证上市银行稳定增长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我国存在着信贷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各大商业银行都以利率优惠的政策来吸引优质客户,在此过程中各大中型企业就是争夺对象,使得中小企业、创业板的企业贷款难,甚至出现倒闭。目前,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是利息,从业务收入来看,利息收入是非利息收入的 3 倍,并且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存贷款产生的利息差以及利息净收入仍然是上市银行经营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很多因素使得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在在客户结构、期限结构、行业机构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应该正确的引导上市银行调整和有化自身的信贷结构,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不仅仅局限于存贷款带来的盈利,而是各个商业银行寻求新的增长点。同时,上市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商业银行一定要抓住市场的需求,找好自身的定位,才能给自己带来新的盈利点。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信贷结构的国外研究现状
信贷结构对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关键理论基础之一为信息不对称理论,Cipollini A, Fiordelisi F(2009)从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得出,信用等级差的银行会选择中长期贷款,以此避免多次清算;但是银行会倾向于将中长期贷款发放给信用优质的企业;银行也会将短期贷款发放给新兴企业。
Berger(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期限结构来看,短期贷款有利于银行在企业破产时对其进行资金回收。
Boost 等人(2012)从信贷客户规模角度入手进行了商业银行与企业贷款之间的关系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更愿意将贷款发送给信用等级优良的企业。
信贷对象的结构也会影响银行对其发放贷款,Schiller  F,  Penn  A  S(2014)对2005-2013 年间美国中小企业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并不是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美国的各大商业银行较小银行更愿意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Uberti(2010)等人主要研究了信贷集中性对信贷风险的影响,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如果银行将大量的资金投放到某一行业,在这一行业出现问题时也会影响到此行业的上下游产业,进而这种信贷集中性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
Jan  K.Bruecknera(2011)等人对美国的信贷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低利率会使人们又强烈的买房意愿,进而促进了房地产的发展,使得房价上涨,由此可以看出贷款规模、非理性的房地产市场和次贷危机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绩效一词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是经营绩效,这是最为广泛的一种认知。Cai L, Liu A Y C(2015)认为绩效的核心是将股东的财富最大化,认为绩效的评测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权益报酬率等。还有一种理解,认为绩效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方式、工作结果和经营所产生的客观影响等,这种理解可以通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评定。
.............................

2    相关理论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信贷结构的内涵与分类
(1)信贷结构的内涵
贷款是一种信用活动,主要是以货币为商品进行经济活动,是指货币持有者会将一定金额的货币按照约定的期限、借款利息借给需要货币资金的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银行的贷款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银行进行存贷款和结算,另一种是银行作为资金发送的主体,为企业提供更资金支持。本文主要是研究后一种。
从理论上来说,银行信贷应该是为全国范围内的企业进行发放贷款,这样更有利于降低以后风险,但是在实际中,银行会对所发放贷款进行多方面的整合,会充分考虑不同地域、行业、客户等的贷款比例,还要考虑某地域、行业、客户等的贷款之间的关系。
(2)信贷结构的分类
从银行的经营、发展和社会绩效等角度进行分析,信贷结构能够从多层面进行分类,本文将信贷结构分为:产品结构、期限结构、地域结构、行业结构和对象结构,其具体分类如表 2-1 所示。
表 2-1  信贷结构的分类
.............................

2.2 基本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  George  Akerlof  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此理论主要是为了说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参与交易活动的各个交易者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同的,有的交易者掌握的信息多,有的交易者掌握的信息少,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并且在交易中掌握信息多的交易者会处于优势地位。并且在现代的金融市场中这种信息不对称性是广泛存在的。美国经济学家们对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理论。逆向选择理论即为在交易前一方知道的信息要比另一方知道的信息多;道德风险等理论即为在交易后一方知道的信息要比另一方知道的信息多。例如企业向通过银行进行贷款,在贷款审核前故意隐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就是逆向选择;企业贷款后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对银行有所隐瞒就是道德风险(阮湛洋,2018)。
银行信贷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可以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解释。有的借款人可能为了贷款会对银行有所隐瞒,使得银行不能真正的了解借款人的风险类型,从逆向选择模型来看,如果借款人能够高质量的抵押品,这样会降低银行贷款的信贷风险。但是从道德风险模型理论出发,银行虽然已经清楚借款人的风险类型,但是对于借款人能够如期还贷并不清楚,这种情况下的信息不对称认为抵押能够降低高风险贷款者的违约率,高质量的借款人不要抵押。由此可知,不管是信贷前还是信贷后银行都对抵押物有一定的依赖,这是因为在价格稳定或者上升的情况下,银行的信贷风险比较低,但是如果抵押物价格降低的情况下,及时借款人进行了抵押也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
信息不对称会对金融市场的结构、资源配臵等有很大影响。商业银行是存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一个中介机构,可以将大量的闲臵资金进行收集,转而投放给需要投资项目的人。信息不对称会对整个信贷活动产生非常多的不良影响,在实际的金融操作中是不允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参与信贷市场的主体不能找到良好的客户。
................................

3  信贷结构与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现状分析 ............................... 13
3.1 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行业结构的现状 ....................................... 13
3.1.1 期限结构现状  .................................... 13
3.1.2 信贷种类结构 ...................................14
4  实证分析 ......................................... 20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20
4.2 变量选取 .............................................. 20
5  优化贷款结构的对策建议与展望 ............................... 30
5.1 对策建议 ..................................... 30
5.1.1 调整信贷结构,提高对信贷风险的管理 ......................... 30
5.1.2 降低贷款集中度,做好风险控制 .................................... 30

4  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在样本选择方面,本文选取了 36 家上市商业银行在 2014 年-2018 年的财务报告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其中样本组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性商业银行,其数量分别是 4 家、16 家和 16 家,对这 36 家上市商业 5 年的年报进行收集整理,从中获取到全面性、准确的数据,其中缺失的或者不可获得的数据在实证部分利用平滑性进行了处理。
本文在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是面板数据,即为时间序列——截面数据,这种数据的结构特点是考虑了时间与个体本身之间的关系(吴瑞陶,  田存志,2014)。面板数据分析能够将控制个体变异性、减小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增强自由度、提供更多信息的动态分析法,对横截面单位多、时间周期较短的数据在分析时具有很强的优势。
表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  优化贷款结构的对策建议与展望

5.1 对策建议
5.1.1 调整信贷结构,提高对信贷风险的管理
在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中信贷资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信贷结构直接决定着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刘勇等,2013),在关注盈利的同时也要关注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信贷风险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上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信贷结构来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对资金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通过近些年来的信贷资金流向可以看出,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向了房地产行业,使得对实体经济投资有所减低,这样就很容易陷入经济膨胀的局面,这样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就会大大下降。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中的主力军,应该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积极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这样才能使得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李勇,2016)。在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前提下,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应该通过金融政策的传导机制,引导资金的流向,合理的配臵信贷资金,将有所倾向的将资金投向我国实体经济中比较薄弱的环境,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5.1.2 降低贷款集中度,做好风险控制
我国上市宏观经济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应该客观的评估行业风险,将信贷业务指标和各种信贷集中度指标设定一个区域,科学合理的设臵此区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市商业银行要及时的观测各类指标与警戒指标之间的关系。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地进行调整,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已经以支持个产业发展为目标,合理的分散信贷资金,使得信贷不要集中在某一个行业或者某几个大企业中,这样能够不断地降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还能增强其抵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