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协议中工程专业鉴定的新的要求
导读: 在我国开展工程专业鉴定工作,保证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并积极争取加入《华盛顿协议》组织,实现工程专业的国际互认,是改变我国工程专业的现状顺应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也为我国实施注册工程师制度、实现工程人才国际互认打下基础。由本站硕士论文中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迅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初召开了科学技术大会,会上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建立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在工程实践中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因此对工程教育明确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清晰[3]。以《华盛顿协议》为参照,建立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我国教育界和工程界的共识。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也是科技全球化的世纪。WTO的加入,使得中国的国门更加敞开,经济、贸易、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潮流,中国的学生、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与国外的交流口益密切,工程教育的国际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国际惯例,工程教育专业鉴定是实施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加入工程专业国际互认协议,不仅有利十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利十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以及工程人才在国际市场的流动。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2004年在第二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加快改革,调整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应当强调的是工程教育的国际评估和工程师资格认证问题。我们将与世界上的评估认证机构合作,进一步推进我国工程教育的评估和工程师资格认证,以适应国际工程技术人才市场的需要。
目前世界上共有6个关十工程教育学历或从业资格互认的国际性协议,其中《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是6个协议中体系最完整、权威性最高、国际化程度最广泛的协议。《华盛顿协议》是工程专业(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协议,自1989年由美、英等6国签署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展工程专业鉴定工作,争取成为华盛顿协议国中一员,相互承认彼此鉴定过的专业及其所授子的学历和学位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华盛顿协议》目前拥有10个正式签约组织和4个预备组织,目_中请组织数目在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对工程专业鉴定和国际互认工作十分重视,是因为专业鉴定是工程学位得到国际互认的前提,是注册工程师国际互认的前提条件。只有经过专业鉴定的专业点所颁发的学位、只有持有经过专业鉴定的专业点所颁发学位的工程师资格才有可能得到互认。要使我国的工程学位和工程师资格得到国际互认,使我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国际就业市场上享受到公平待遇,就必须加入国际互认协议,按照国际规范调整国内现行的学位鉴定和专业资格制度。
在我国开展工程专业鉴定工作,保证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并积极争取加入《华盛顿协议》组织,实现工程专业的国际互认,是改变我国工程专业的现状顺应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也为我国实施注册工程师制度、实现工程人才国际互认打下基础。此外,考虑到台湾在2005年香港举行的“国际工程大会”上被吸纳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转正后将有一票否决权),我国更应该加快加入华盛顿协议的进程,才能有效防止台独势力利用此类国际组织从事分裂活动。
1.2相关研究现状
2.1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由十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工程专业鉴定工作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工程专业鉴定制度。因此,我国进行的工程专业鉴定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对国外鉴定制度的研究。我国对工程专业鉴定制度的探讨始十80年代中期。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我国工程专业鉴定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对工程专业鉴定制度的研究,如李茂国等在《积极推进专业评估与认证,引导工程教育协调发展》一文中对专业评估和认证的涵义、专业评估和认证的作用与功能进行分析。并就我国工程教育评估标准、评估程序、评估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的实践情况,提出“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迫在眉睫}a。华东师范大学董秀华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市场准入与高校认证制度研究》一文中也强调了专业认证在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必须增设专业评估制度。吴启迪等通过对中外工程专业评估和资质鉴定的比较,提出工程教育国际接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国际接轨的对策提出几点思考.
(二)是对国外工程专业鉴定组织、尤其是华盛顿协议签约国组织的工程专业鉴定材料的编译介绍。这一类研究的文献资料占我国目前研究资料的主要部分。对国外鉴定组织和鉴定材料的介绍主要集中十美国、英国、德国等几个西方大国。《美国工程学位教育的质量保证》(毕家驹,1997)和《美国ABET的工程专业鉴定新进展》(毕家驹,2005)等文中详细介绍了美国工程专业鉴定工作。文章还对美国的专业鉴定准则(EC2000)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进行逐条分析,以ABET情况为例,说明工程学位教育应建立怎样的质量保证体系,才便十获得国际互相承认。《英国ECUK的工程专业鉴定》(毕家驹,2006)介绍了英国工程专业鉴定情况,着重分析了英国工程专业鉴定的程序和鉴定标准,通过美国和英国鉴定方式和组织机构的比较,为中国的工程专业鉴定提供了借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庆华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英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比较研究》中对英美工程专业鉴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德国中请加入华盛顿协议以来,毕家驹、张彦通、韩晓燕等人介绍了德国工程教育改革的现状和鉴定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研究德国模式,了解了加入华盛顿协议从中请到成为临时成员国的全过程,为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准备工作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虽然国内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国外鉴定材料的编译介绍和对国外鉴定工作的比较研究上,但对国外鉴定情况的研究为我国工程专业鉴定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我国要加入华盛顿协议,参与国际互认,就必先从根本上改革我国的工程专业鉴定体系,保障本国的工程教育质量。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提供了丰富}fn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寿文,土孙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和工程师的培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第3期
[2]余寿文,李曼丽.培养21世纪优秀工程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_5 ,第4期
[3]毕家驹,走华盛顿协议之路.高教发展余评估,200_5年,第6期
[4]毕家驹,关十华盛顿协议新进展的评述.高等建筑教育,2002,第2期
[5 ]张文雪等,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第_5期
[6]张维,土孙禺.工程教育与工业竞争力.高等工程教育,2003,第12期
[7l李正,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高教探索,200_5 ,第2期
[8]沈宕,刘惠琴.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与创新.清华大学学报,2003,第24卷
[9]赵庆国,刘中良.对我国工程教育的思考.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第12 期
[10]土沛民.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需要整体反思.中国高等工程教育,2001,第_5期
[11]张剑兴.初探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第 四期
[12]郑南宁.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之我见.高教研究,200_5 ,第_5期
[13]顾秉林.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高教研究,200_5 ,第4期
[14] Lang G.Snider.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wo-Year colleges in Wisconsin: theUniversity of Wisconsin colleges and the Wisconsin Technical college System. 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1999(2)
[15] JeffreyT.Fo uts,JackC.K.chan.The developmen to work-study and school enterprises in China's schools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004(2)
[16]张光斗.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第3期
[17]左海峰,江王权.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形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第2期
[18]肖新华.关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转变的思考.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2001,第2期
[19]张光一斗.试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第1期
[20]赵少奎.对我国工程科技才人才育用的战略思考.中国工程学,2006,第1期
[21 ]朱高峰.创新与工程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第1期
[22]吴志功.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向.中国高教研究,2007,第7期
[23]沈朱江.论工程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工程科学,2007,第1期
[24]张剑兴.发展高等工程教育任重到远.科技教育,2003,第12期
摘要 5-6
Abstract 6
致谢 7-11
第一章 绪论 11-15
1.1 问题的提出 11-12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5
1.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12-13
1.2.2 几个相关概念的探讨 13-15
第二章 《华盛顿协议》:工程专业国际互认的通道 15-26
2.1 《华盛顿协议》述略 15-19
2.1.1 背景 16-17
2.1.2 缔约方的责任和权利 17-18
2.1.3 《华盛顿协议》的执行 18-19
2.2 《华盛顿协议》的申请程序 19-21
2.2.1 一般程序 19-20
2.2.2 临时缔约方的申请条件 20-21
2.3 华盛顿协议成员组织 21-24
2.3.1 美国ABET 21-23
2.3.2 香港HKIE 23-24
2.4 加入《华盛顿协议》对我国意义重大 24-26
第三章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程类培养方案特点 26-35
3.1 南洋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 26-30
3.1.1 南大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26-28
3.1.2 南大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特点 28-30
3.2 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30-35
3.2.1 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30-31
3.2.2 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分析 31-33
3.2.3 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特色 33-35
第四章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类培养方案特点 35-43
4.1 国大工程学院简介 35-37
4.2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37-41
4.2.1 培养目标 37
4.2.2 国大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37-40
4.2.3 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40-41
4.3 国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特点 41-43
第五章 新加坡高等工程教育给我国的启迪 43-46
5.1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现状 43
5.2 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几点思考 43-46
5.2.1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 44
5.2.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思路 44-4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46-47
6.1 总结 46
6.2 展望 46-47
参考文献 47-4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9-50
您可能有工程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工程论文硕士论文频道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