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新型模式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导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更应该与时代的需求相适应,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贡献巨大的力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本文由硕士论文小组成员整理提供。
第1章绪论
1.1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论文的选题背景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9月21日和22日召开的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f}l.。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三个转变政策的具体落实体现。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复苏、国内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的双重压力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动力。在2010年“保增长”压力减轻,“调结构”成为调控重点的大背景下,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在这个发展契机到来的同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而高等工程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在促进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方面责任重大,因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更应该与时代的需求相适应,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贡献巨大的力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2010年7月,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教指委专家评审会议和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特别会议的评议意见,教育部公布了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IZl0本次共公布了140个专业,主要以工学为主。下面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校为例,简单介绍新增学科专业。这些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2010年需按新设置专业开展培养工作的高校,可通过从本校2010年招收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或本科二年级的在校生中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转入所批准的专业学习。
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投入了巨大资本,教育是一切发展的本源,宽泛的教育模式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保质保量工程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现阶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以及人才就业方面带来的影响,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的改进提出对策。
参考文献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与进展[[EB/QL].中国黑龙江信息网,2010.9.17
[2]教育部关于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
[3]邹晓东等.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战略、模式与对策【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21,25,245
[4]李晓强.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位论文,2008
[5]钟秉林.我国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机械工程,2000年第1期
[6]陶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群体状况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2009
[7]邹彩屏.高职复合型技术人才的界定与培养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学位论文,2006
[8]王勇.战略性新兴产业简述【M].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0:23
[9]黄勇.战略新兴产业的中国“豹变”可能[[J].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1}期
[ 10]张维,王孙禺,江王权.工程教育与工业竞争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3:7,252,254
[9]谢祖钊,傅雄烈.高等工程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2:1
[10]立英.关于我国农业为工业积累的时间界定[[J].生产力研究,2004年11期
[11]李涛.关于建国初期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综合述评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4期
[12]雷庆.多样化是工程教育亚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王亚杰,张海英.现实与未来—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思考与探索[C].高等教育出版社社,,2005:30
[13]黎琳.中国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研究—基于要素分析的视角[D].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08
[14]Ronald E Barr, Davor Juricic. the Engineering Design Graphics(EDG)http://sblunwen.com/gclw/ Curriculum Modernization Project-A White Paper Summary//Proceeding Of the NSF Symposium On Moderniz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Design Graphics Curriculum. Austin Texas USA, August 5-7,1990.
[15] Huang Yuyu. Teaching System of Engineering Century//Proceeding 2nd China-Japan Joint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1995:31-33 Graphics on Graphics Toward the 21 th Education .Beijing:
[16]杨玉强.综合型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年3期
[17]叶伟巍,孔寒冰.基于CDIO理念的产学合作工程教育案例研究[f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一12-15
摘要 5-6
Abstract 6
第1章 绪论 9-15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9-12
1.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9-10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0-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3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13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3-14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14
1.3.2 论文的技术路线 14
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14-15
第2章 论文相关概念界定 15-20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 15-18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特征 15
2.1.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15-18
2.2 高等工程教育 18-19
2.2.1 工程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 18
2.2.2 高等工程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18-19
2.3 本章小结 19-20
第3章 德、美两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模式借鉴 20-26
3.1 德、美两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现状 20-23
3.1.1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现状 20-22
3.1.2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现状 22-23
3.2 德、美两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3-25
3.3 本章小结 25-26
第4章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现状分析 26-36
4.1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现状 26-29
4.1.1 工业化崛起阶段的高等工程教育 26-27
4.1.2 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高等工程教育 27-28
4.1.3 现阶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现状 28-29
4.2 现阶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29-35
4.2.1 培养目标不明确 29-31
4.2.2 培养结构失衡 31-32
4.2.3 工程能力缺乏 32-33
4.2.4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33-35
4.2.5 工程实践环节的薄弱 35
4.3 本章小结 35-36
第5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背景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的改进策略 36-52
5.1 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改进 36-38
5.1.1 明确培养目标 36
5.1.2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 36-38
5.2 课程体系与专业设置改革 38-40
5.2.1 课程体系改革 38-39
5.2.2 专业设置调整 39-40
5.3 增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40-41
5.4 加强产学合作 41
5.5 重视工程教育中的通识教育 41-43
5.6 强化工程实践、训练环节 43-44
5.7 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44-51
5.7.1 CDIO教育模式产生的背景 44-45
5.7.2 CDIO教育模式的简要介绍 45-47
5.7.3 CDIO工程教育之课程改革 47-49
5.7.4 CDIO工程教育之专业改革 49-50
5.7.5 CDl0工程教育模式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启示 50-51
5.8 本章小结 51-52
结论 52-53
参考文献 53-5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56-57
致谢
您可能有工程教育新型模式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工程论文硕士论文频道选取:http://sblunwen.com/gc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