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建设成绩突出。随着我国持续不断的推进改革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地方财政力量逐渐增强,这为地方政府加大政府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推动文明建设进程创造了良好条件。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了党章,这在我国“三农”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乡镇政府,作为行政级别最低的单位,是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监督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依靠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责任。随着我国行政机构的改革,乡镇政府的职能不断优化,但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消除,加上新的经济环境下新农村的建设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使乡镇政府在履职尽责、防范风险和加强财务控制等工作方面,面临新的挑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主观上不重视财务控制建设,在具体实践中落实财务控制措施不到位,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建设严重滞后。加上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文件要求执行不到位,导致单位内部管控不严、风险增大,单位财务控制面临较大的挑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以迫在眉睫。
我国对于财务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起步更晚,直到近些年来才不断引起重视,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财务控制的法律法规以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建设,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这些法律、规则和规章发挥了良好的规范指引作用,引导行政事业单位主动规范财务活动、提前预防风险,同时,也为行政事业单位优化健全财务控制建设提供了遵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 号)、《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 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 号)等文件的发布和实施,进一步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建设指明了方向,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加强内部控制工作。这些法律文件连点成线、扩线成面,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体系,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但在具体实践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存在监督、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对于 G 镇政府来说,在财务控制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部监督不到位、账务处理不规范、岗位设置不合理等。因此 G 镇政府财务控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控制建设方面比较滞后,存在不少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建设刻不容缓,它关系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国家的稳定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建设进程缓慢这一问题急需解决。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机关,不仅承担着直接为群众服务的责任,而且是数量最多的政府机关。本文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对 G 镇政府财务控制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 G 镇政府在财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导向,找出完善 G 镇财务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为 G 镇政府优化完善财务控制体系提出建议,帮助 G 镇政府建立起科学的财务控制系统,增强 G 镇政府财务控制能力、提高行政效率、预防财务舞弊行为,并为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构建财务控制体系提供参考。
1.2.2 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 G 镇政府财务控制进行分析评价,然后运用 COSO 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文件的具体要求,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含义进行阐述。本文以 G 镇政府为剖析对象,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出发,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找出目前 G 镇政府在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借鉴企业内控体系的经验和优势,为优化提升 G 镇政府财务控制体系提出建议。本文以 G 镇政府为研究对象,乡镇政府是行政事业单位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基层政府组织,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有较好的代表性。一是在具体实践方面,优化和完善 G 镇财务控制体系,不仅可以提高 G 镇政府整体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效率,还能防范风险,增强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廉洁、高效政府建设,也能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控制提供参考。二是在理论研究方面,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具体开展情况,对 G 镇政府财务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优化措施,可以丰富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理论建设。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简介
2.1 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的含义。随着商品经济的萌芽发展,为加强经济管理、节约成本、增加收益,内部控制应运而生,并且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成熟而不断发展完善。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的生产经营活动日趋多样化、复杂化,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并提出内部控制五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1972 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对内部控制作出以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既定的组织环境下,管理当局为提高经营效率、高效配置各种资源、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一系列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相关规定,在吸取西方国家惨痛教训经验的基础上,从经济健康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内部控制是由领导层、管理层和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实施的以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形成了“标准-现状=问题”查找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含义。从静态上讲,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为管理和防控在以预算为核心,六大业务模块为组成部分的经济活动的风险,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分析构建内部管理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具体体现为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以及落实这些制度需要的控制措施和程序。从动态上讲,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通过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实施控制措施和执行程序,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不断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此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还是一个循环往复、循序渐进、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

2.2 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选择最有效的方式、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最小成本争取最大安全保证的管理方法。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概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的附加值。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是一种常态化、规范化的管理,具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以及特定的例行程序。风险管理渗透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规划、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等各个环节中,能够从根源上有效地控制了各种风险因素。风险管理的态度更加积极,它将尚未爆发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作为对象,兼顾风险前、风险中和风险后的全过程,采取事前主动保障策略,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演变为突发公共事件。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第一风险识别和评估。行政事业单位首先需要准确识别政府的风险类型、内容以及所属风险层级。根据每种风险的成因和特点不同,厘清各部门的风险的所有权和责任所有权。第二,风险的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标准化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来实现损失最小化。第三,风险的外部公关。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行业内甚至全社会培育风险管理的文化,社会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能够提升风险管理的质量,也有利于管理政策的落实、执行和创新。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

第三章 G 镇政府财务控制分析..............................18
3.1 G 镇政府简介.............................18
3.1.1 G 镇概况.....................................18
3.1.2 G 镇政府近五年财务情况...............................18
第四章 G 镇政府财务控制问题原因分析.........................34
4.1 内部环境方面.................................34
4.1.1 人岗配置不科学................................34
4.1.2 人力资源环境不佳.......................34
第五章 G 镇政府财务控制优化改进措施................................42
5.1 构建良好的控制环境................................42
5.1.1 增强财务控制意识..................42
5.1.2 明确岗位职责............................42
第五章 G 镇政府财务控制优化改进措施
5.1 构建良好的控制环境
5.1.1 增强财务控制意识
G 镇加强财务控制要充分认识到人的重要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牢牢把握住人这一最核心的要素,进一步强化财务控制意识和再强调财务控制的重要性。财务控制活动与单位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财务控制一个动态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提高单位财务控制水平核心是主要领导重视,带头践行,关键在于提升党员干部的财务意识,发动党员干部广泛参与。
(1)提升主要领导对财务控制的重视程度
G 镇政府的主要领导态度是优化健全 G 镇政府财务控制的核心,是最为关键的要素,近年来,随着廉洁政府的建设和反腐倡廉的高效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前所未有的重视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其中,单位财务控制更是重中之重。为加强财务控制工作,G 镇政府主要领导应主动带头加强财经素养,提升鉴别能力,严格审批,杜绝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符合 G 镇实际情况的财经制度,如制定镇域内出差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标准,进一步完善单位报账制度,并在全体党员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新制定的财经制度,要求党员干部自觉遵守财经制度,依法合规报账。
(2)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财务控制意识
G 镇政府在加强主要领导财务控制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高普通工作人员的财务控制意识,尤其是与财务控制密切相关的岗位,给他们灌输财务控制的思想,形成财务控制的意识,强化财务风险控制。对涉及财务内控的科室进行业务重点培训,紧跟财务会计发展潮流趋势,把我最新动态,使工作人员具备履职能力,并对相关岗位进行再分工,将岗位责任细化到每一名具体的工作人员,充分调动和激发党员干部落实财务控制工作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财务控制氛围。从而,弥补工作上的漏洞,规避财务工作上的风险点,确保 G 镇政府平稳有序的运营。
........................
第六章 结论及保障措施
6.1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基层政府财政的不断改善,基层政府都把优化财务控制环境,建立健全财务控制体系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一个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和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杜绝舞弊行为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模糊综合分析法、COSO 模式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试行)》等文件作为理论依据,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的先进经验,明确乡镇政府财务控制的定义、目标和原则。通过深入研究 G 镇政府财务控制的现状,找出 G 镇政府财务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健全 G 镇政府财务控制体系,为我国基层政府加强财务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树立起了内部控制的意识,这为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导向出现了变化,着重强调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除了少数的军转干部外,都坚持逢进必考的原则,对招录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类别都有要求,并按招录人员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将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由于乡镇干部的更新换代,很多年轻有学历的领导干部充实到乡镇工作队伍中,在 G 镇政府工作人员中,80 后的领导干部占全体工作人员的 45%,90 后干部占到全体工作人员的 18%,他们接受了现代化教育,工作中有干劲,并具备一定的内控知识,这对单位顺利推进财务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工作岗位分配中既坚持定岗定人的原则又要因材适用,2019 年,G 镇通过上级人社部门招入 3 名“三支一扶”工作人员,其中一名定岗到人社所新录用人员有财经教育背景,主要领导在进行岗位分配时将新录用工作人员分配到财务部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既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又为单位加强财务工作、实施财务控制注入了新力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