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范文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6555 论文编号:sb2020112612044433663 日期:2020-11-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运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结合前人对于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找出了目前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在风险防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以及银行业的特点,对导致其风险防范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剖析,最后结合银行内部实际提出了改进和优化建议。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移动支付业务以其便捷、快速和高效的优势被用户认可,渗透到居民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崛起给传统的银行业支付结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一方面基于手机银行的移动支付业务是目前银行稳定金融市场、保持客户忠诚度和增加交易规模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业务隐含的风险因素较多,对此风险防范也须不断的加强。
1.1.1 研究背景
近些年,各家银行逐渐将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手段的出现也迫使着银行必须推出相应的移动支付业务来稳定自己的市场。智能手机的高普及率促进了我国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业务的高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统计,我国网民的数量截止到2019年6月已有8.5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高达61.2%。其中手机网民数量达8.47亿,通过手机进行上网的占比达99.1%。《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到2019年6月,网络支付用户数量达到6.33亿,在整体网民中占比达74.1%;同时手机网民中有6.21亿手机网络支付用户,占比达73.4%。
中国农业银行于2008年正式推出手机银行,拉开了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序幕;2013年,推出掌上银行2.0版,为用户提供新的交易平台;2015年,发布掌上银行3.0版,新版本更注重提升用户体验。截至2019年,中国农业银行掌上银行已研发出包括掌上银行Android版、iPhone版以及iPad版和Windows Phone版等版本,几乎全面覆盖市场上的移动操作系统。截至2019年末,中国农业银行个人掌上银行用户总数达3.1亿户,较上年末增长20.6%;月活客户达7,200万户,同比增长36.2%;全年交易额达61.83万亿元,同比增长26.2%。同时段企业掌上银行用户总数达18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7.8%,;全年累计交易额达1.24万亿元,是上年的9.3倍。目前中国农业银行掌上银行基本形成了覆盖存、贷以及汇和理等金融产品,融合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涵盖资产总览、账面分析和个性推荐等数据驱动的智能服务,且在扶贫电商、普惠金融和渠道协同等方面具有特色优势的移动金融生态体系。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针对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现有实际情况,借鉴风险管理理论以及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对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进行研究,分析其在风险防范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依据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对应的优化策略。
1.2.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文献分析法,另一种是案例分析法。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最终完成本文的研究。
(1)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又称文献研究法,指搜集整理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历史文献,并对其历史发展进程、研究对象特点以及目前研究状况等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对科学形成新的理解的一种方法。文献分析法能使学者对所研究的对象有全面精准的把握,进而形成研究课题的整体轮廓。本文全面分析了以往在移动支付业务方面风险防范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农业银行自身的运营情况,查找出其移动支付业务在风险防范上存在的不足,并参考相关文献对导致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本文结合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现状,同时借鉴各类文献对银行业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现状的研究,对提升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水平作出进一步研究。
(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1880年哈佛大学开发完成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是指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研究对象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普遍性规律的方法。案例分析法作为实证研究法中的一种,相比其他研究方法,可以获取其独有的数据、信息和测试。通过进行案例分析,可以系统的分析收集到的案例资料,从不同角度或要素对课题进行研究,进而发现不同因素之间的联系,验证现有理论,发现新的规律性认识,促进理论的完善。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近年来移动支付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防范措施不完善或因执行不到位导致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导致这类问题会出现的根本原因,提优化建议,改进现有的风险防范体系。
...........................

第 2 章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中国农业银行基本情况简介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 1951  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自1979 年 2 月恢复成立以来,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几个发展阶段。2009 年 1 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是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致力于创建国际一流的世界级商业银行集团。中国农业银行具有清晰的运营特征,高效实用的服务,全面的功能和协调能力以及卓越的价值创造能力。凭借完整的活动组合,广泛的分销网络和尖端的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金融市场活动和资产管理活动。
截至2019年末,中国农业银行总资产248,782.88亿元(人民币,下同),发放贷款和垫款 133,601.88 亿元,吸收存款 185,428.61 亿元,资本充足率 16.13%,全年实现净利润 2,129.24 亿元。到 2019 年末,农业银行境内分支机构共计23,149 个,包含总行本部、4 个培训学院和 37 个一级分行、390 个二级分行及3,455  个一级支行和 19,216 个基层营业机构。 
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实行的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主要是指按照全覆盖、全程管理和全员参与原则,将风险偏好及组织体系和风险文化、政策制度、工具模型以及数据系统等要素有效结合,识别、监测及控制、计量并报告业务经营中的各类风险,以确保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执行从决策到实施再到监督的整个过程。
截至 2019 年末,如表 2.1 所示,中国农业银行在职员工总数  464,011  人(另有劳务派遣用工 7,240 人),较上年末减少 9,680 人。其中境外分子行及代表处 735 人,综合化经营子公司及村镇银行 8,459 人。如表 2.2 所示,中国农业银行现有员工在地域分布上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占比比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占 50.6%。如表 2.3 所示,员工业务结构上占比最高的是营销人员,其次是管理人员,接着是柜面人员。如表 2.4 所示,中国农业银行现有员工中年龄在41-50 岁之间的有 159,282 人,占在岗员工总数的 34.3%,占比第二高的为年龄在 51 岁以上的员工,占比为 27.4%。
表 2.1  员工地域分布情况
................................

2.2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现状
对于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中国农业银行主要将其纳入到电子银行业务进行风险管理,因移动支付业务涉及到信息科技,其同时遵守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相关规定。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措施除了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外,内部主要遵循《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两个管理办法与规定。
2.2.1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所面临的风险种类
移动支付业务风险是指在移动支付业务开办过程因内部或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是指在业务开办到服务结束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监测分析并运用适当方法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的行为。目前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主要存在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技术风险以及信誉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等因素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操作风险按成因可分为以下类型:如表 2.5 所示。
表 2.5    移动支付业务操作风险种类
.............................

第 3 章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问题成因分析 ........... 21
3.1 风险防范体系及流程不全面 ........................ 21
3.2 网络安全性建设不完善 ............................ 22
3.3 银行对客户各类风险防范知识宣传培训不到位........................ 23 
第 4 章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的优化策略 ............... 26
4.1  改善管理层面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26
4.2  加强技术层面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29
4.3  优化客户层面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32

第 4 章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的优化策略

4.1 改善管理层面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对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进行完善,首先要从管理层面予以布局。本文认为在管理层面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优化移动支付业务内部风险防范理念和流程、强化电子银行系统安全建设、严格执行实时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并加强监管进而提高电子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意识。
4.1.1 优化移动支付业务内部风险防范理念和流程
移动支付业务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方式,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具有方便快捷等优势,但同时伴随区别于银行其他业务的独特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独立的移动支付业务风险管理方法及风险发生时的应对流程,从而对移动支付业务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完善的移动支付业务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在严格执行银行内部的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为此中国农业银行应提高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提高银行经营效率,实现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保证银行内部的交易记录,以及管理信息真实完整。移动支付业务的风险防范要遵守全面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风险防范应涵盖该业务的所有环节,尤其是新产品推出要加强审核与测试,从源头上杜绝风险的发生。在做风险防范的规划和部署时要包含移动支付业务涉及的所有对象,包括银行内部的管理机构、前台人员、合作伙伴和客户等。同时,还要熟悉移动支付业务所涉及的各类交易渠道及通讯网络等,以及移动支付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之间的衔接,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

结论
随着移动智能时代的到来,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面临种种挑战,不成熟的市场环境给发展中的银行移动支付带来了明显的或潜在的各类风险。本文从风险管理方向着手,对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风险防范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结合前人对于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找出了目前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在风险防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以及银行业的特点,对导致其风险防范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剖析,最后结合银行内部实际提出了改进和优化建议。
首先,在管理层面要优化移动支付业务内部风险防范理念和流程,强化移动支付业务系统安全建设,健全实时业务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并加强监管,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在银行做风险防范的规划和部署时就应包含移动支付业务涉及的所有的对象,让企业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参与到风险防范中来。
其次,在技术层面要提升银行交易系统的安全性,预防并减少网络漏洞的出现。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降低多环节衔接风险。在技术上防御操作系统遭受恶意攻击,加入更多新技术进行客户身份的识别,保护客户信息不被盗用。
再次,在客户层面要加强对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内容的传播,提高用户的风险意识。凭借大数据等技术对客户操作研判,健全识别风险预警机制,减少因客户误操作或账户被冒用而造成客户资金的损失。
最后,在全流程层面通过降低市场各类交易过程风险,预防法律监管风险,强化与舆论媒体导向的有效沟通来降低移动支付业务可能出现的其他风险。
综上所述,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仍需改进。虽然本文结合行业特征及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特点,对提升中国农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但因中国农业银行经营规模庞大,加之本人对于银行业风险管理研究尚浅,因此,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策略还须经过仔细研究。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股份制国有商业银行的典型代表企业,中国农业银行在发展中经历的问题,其他商业银行也可能会面临。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